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PBL教学法因具有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指引的特征,能有效解决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的学生参与率低等问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目标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馈的思路,可将PBL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分为提出问题、小组学习、组内讨论、成果展示、评价反思等、总结等环节。
关键词:PBL;教学法;思想政治理论课
本文引用格式:刘永俊.PBL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46):156-158.
Application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LIU Yong-jun1,2
(1.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Maoming Guangdong;2.School of Marxism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Guangxi)
Abstract:PBL teaching metho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king problems as the core,students as the standard and teachers as the guidance,which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low participation rate of students in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and has internal consistency with the content and objective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Around the ideas of putting forward problems,solving problems and summarizing feedback,the application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an be divided into raising questions,group learning,group discussion,achievement display,evaluation reflection,summary and other links.
Key words:PBL;Teaching method;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一 引言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并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必须要坚持“八个相统一”,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定标立杆,其中提出的“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地要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是新时代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这一主阵地的关键。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为当下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习近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相吻合。
二PBL教学法的概念与特征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西余大学医学院的综合课程教育,后来扩展到包括教育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等学科的教学改革中,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PBL具有显著的优势,它是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探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收获知识与技能。从PBL的定义上可以看出,该教学法具有以下特征。
(一)以问题为核心
问题即(Problem)是PBL教学法的核心词汇,PBL中的问题是problem不同于question,不是简单的课堂提问,而是源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围绕教学内容,且无固定答案的问题,旨在提高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学生为本位
PBL教学法一改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其实现过程是以学生为主导,学生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是自主学习者、小组的合作者和问题的解决者。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查找资料或进行实验探索,并对资料或实验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最后汇报自己对该问题的思考或解决方案,以此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
(三)以教师为指引
PBL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由传统的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控制教学过程、传授知识为主变成问题的提出者、程的引导者和教学过程的学习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课程内容和相关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扎实的实践经验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既要有发散性、开拓性思维,也要具备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PBL教学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在的契合性
(一)回应问题
PBL教学法有效解决思政课堂学生参与率低的问题。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虽然融入了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慕课等使用新媒体教学方法也不断出现在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但由于思政课本身的理论性较强、内容体系庞大,且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思政课教师队伍缺乏等原因,目前高校思政课堂的“三率低”(出勤率低、抬头率低、点头率低)的现象依然存在,老师和学生各干各的现象没有改观。而PBL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位,以老师为指引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可有效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率低的现象。
(二)内容适用
PBL教学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相契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博大精深,内容体系庞大。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一门课共有十四章,涵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思想理论成果,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队、外交等方方面面的理论。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若仅依靠课堂时间,依靠老师单方面的讲授,即使是学生认认真真听讲,学生能够吸收和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对理论的学习也只是浅层次的,而PBL是倡导围绕问题,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老师进行总结点评。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习的内容必然会更全面,更多样。
(三)目标契合
PBL教学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相契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和价值导向,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主渠道,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力量。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此,讲好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关键所在,而PBL教学法是积极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个体通过自我学习、组内交流,自我解决问题的形式进行学习,在教师的间接引导下,通过自身的主动探索完成个人思想观念的转变,这种观念的转变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可以根本上达到铸魂育人的目的。另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
四 PBL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PBL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一般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反馈总结的思路分为若干个步骤,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小组学习、组内讨论、成果展示、评价反思等、总结等若干个步骤,在每一步骤中一般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微调整。本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第十三章的第二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例,阐述PBL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首先,教师要广泛阅读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文献资料,理清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目标教师可定位:通过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读马克思、恩格斯经典原著,使学生掌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背景、理论基础、内涵和外延,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表现形式及其当代价值。
(一)提出问题
问题的提出是PBL教学法的起点和核心,既是保证课堂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体现。问题的提出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课程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实际生活问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或是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学生发现的问题。问题涵盖的角度越广,越复杂,越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其研究的价值越大,越可以称为一个好问题。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章节中,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自由人联合体”继承与发展,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同体”的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背景及其理论来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征、内涵及其当代价值等方面进行思考,并且教师可列出相关参考文献。
(二)小组学习
在教师的指导或者学生自主根据班级情况进行分组组队,一般6-10人分为一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任务一是要清楚每个小组成员的构成,二是要向每个小组明确所要承担的任务,以及问题解决所要达到的目标。各小组要确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小组成员在明确自身任务后,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测试、实际调研等进行自我研究。教师在担任80人的班级中任课。可将班内成员分为8组,根据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可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对问题进行阐述和回答。如可从理论渊源、提出背景、现实启示等角度进行布置任务。各小组成员明确任务后,小组内建立微信群,并制定研究计划。
(三) 组内讨论
项目组成员在前期个人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组内成员之间开展交流与合作,在交流中不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然后就组内讨论交流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组内成员共同确定本组的汇报形式、内容及汇报人。组内讨论的形式不限,既可以是网上虚拟讨论,也可采取面对面的交流。为了保证组内讨论的有效性,教师要对组内讨论进行实施监督。
(四)成果展示
各小组可采取多种形式汇报学习成果,如:调研报告、PP、视频、图片、情景演绎等,但要求汇报内容围绕问题,形式规范,对于其他成员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进一步阐述,必要时,求助老师帮忙阐述。
(五)评价反思
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及汇报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评价的主体既要包括教师,也要包括学生,评价的维度主要包含资料收集情况、小组分工合作情况、汇报展示情况、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问题解答的程度等。评价方式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结果性评价为辅,为保证学习效果,教师可制定评价量表,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
(六)总结
总结是该教学法的最后环节,是课程的升华环节,该阶段是教师根据各小组的汇报情况,从问题的选择、资料收集、整理、团队合作、展示汇报各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点评、总结。对小组分析问题的角度、研究程度及研究空间、研究意义进行重点评价。在评价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行进一步阐释,如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节中,在评价中,要帮助学生理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渊源、提出背景、现实表现、当代启示,深化学生对于中国的特色大国外交政策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五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铸魂育人的关键,PBL教学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天然的内在契合性,将PBL教学法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完成自我思想的转变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丽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 PBL 教学模式探索 [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37(06):177-180.
[2]董艳,和静宇.PBL项目式学习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09):53-58.
[3]胡琳.PBL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9.
[4]周亚宾,华进,陈彤,等.PBL教学法在《经典文献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4(04):144-149.
[5]黄玉华.PBL教学法课程运用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20):29-31.
[6]张满东.PBL教学模式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实证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45):216-217.
[7]李仕波.PBL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的运用[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26(06):68-71.
[8]颜新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本位学习”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3.
[9]匡尔峰.PBL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161-164.
[10]龚超,王小丽.PBL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7(04):70-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