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和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关键环节,如何有效实现考核的检验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从“一纸开卷”考试在《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考核探索性改革为着眼点,以提升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为目标,通过分析当前MPAcc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情况,并结合MPAcc的人才培养特点,对“一纸开卷”考试改革模式的应用、效果及其推广予以分析,以期对改革MPAcc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方式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MPAcc专业核心课;“一纸开卷”考试;课程考核
本文引用格式:李彩霞,等.“一纸开卷”考试在MPAcc专业核心课程考核中的应用与推广——基于《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考核探索性改革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20,7(41):131-134.
一引言
自2004年我国增设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以下简称MPAcc)以来,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其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也不断创新。随着创新教育的发展、教育思维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化,MPAcc更加注重培养具有较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国际化会计专门人才。而课程考核是检验MPAcc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根本基石。因此,加强对MPAcc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顺应大数据时代发展潮流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MPAcc蓬勃发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程平和纪薇(2018)[1]、程平和王文怡(2018)[2]、程平和王健俊(2018)[3]、程平和陶思颖(2018)[4]、程平和张洪霜(2018)[5]分别将ISD、AgIL、CDIO、ADDIE和JiTT信息技术引入MPAcc课程教学设计中,搭建了“互联网+会计”的培养框架。洪荭和李婉嫕等(2018)[6]、王若璇等(2017)[7]、田冠军和陶琰歆(2018)[8]等分别从“双轨三能力”对的MPAcc人才培养模式、“三位一体化”MPAcc培养模式、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MPAcc培养模式等方面,对MPAcc课程设计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随着MPAcc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其定位方向、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不断深入,“行动学习”(孟焰等,2013)[9]、“行业班”、案例教学(赵明元,2015)[10]、“互联网+会计”等逐渐融入MPAcc培养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了教育模式与实践工作的衔接性。
考核方式的改革会伴随着培养模式的改革应运而生,如何使考核方式更贴近培养宗旨为MPAcc人才培养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基于天津农学院《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以进一步科学化落实MPAcc人才培养目标展开论述。
二 会计专业硕士培养与专业核心课程培养目标
(一)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
我国MPAcc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其培养规模在逐渐壮大,其培养模式也在不断与时俱进。2004年,在教育部、国务院学院委员会等部门的联合推动下,某些院校正式录取MPAcc研究生。根据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数据统计,截止2018年底全国已设立260多个MPAcc办学点,其人才培养对象的设定更接近市场化需求,注重培养学生复合型、灵活性、实践性以及职业胜任能力,培养目标不断趋于专业知识、能力导向和职业素养三者的统一。
(二)会计专业硕士专业核心课程的培养目标
根据培养计划,MPAcc课程系统包括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评估。其中,专业核心课包括《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和《审计理论与实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MPAcc专业核心课程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不断完善。目前,MPAcc教指委制定了四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培养目标,详见表1所示。
MPAcc是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为目标,其专业核心课程培养目标强调将理论素养培养与实践能力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拥有正确职业价值观、丰富专业知识储备,提高学生具备财务分析、决策等业务执行能力以及创新运用能力,以造就复合型高端会计人才。
三 现行会计专业硕士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情况分析
(一)现行会计专业硕士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目标分析
合理有效的课程设计以及科学的考核目标具有评价与导向作用,是实现MPAcc培养计划的基本途径和手段,与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然而,现行MPAcc的考核目标存在标“重知识、轻能力”情况,比较重视对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分析的考查,造成“教师测试什么,学生就仅学什么”的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应用能力;考核目标也存在“重结果、轻流程”情况,导致学生重记忆、轻理解,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这种考核目标不符合案例教学的初衷,与课程培养模式有一定脱节。
(二)现行会计专业硕士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方式分析
MPAcc虽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但也需通过阶段性考核来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目前MPAcc专业核心课程考核结果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组成,其中,期末考核方式有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撰写课程论文等;并且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进行期末考核较为普遍。闭卷考试虽一定程度上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但需要学生大量的记忆基本理论知识点,从而造成学生只注重对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思维局限,形成惰性的学习心理,削弱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难以充分体现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卷考试和撰写课题论文考核虽形式灵活,但会使学生忽视基本理论知识点的梳理,尤其是开卷考试过程中会造成学生盲目翻阅资料,缺乏充分思考。显然,现行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方式难以与MPAcc人才培养的初衷相吻合,无法实现让学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现行会计专业硕士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效果分析
会计工作具有特殊性、技术性、敏感性等特点,加之经济业务形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目前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然而,现行MPAcc专业核心课程考核中涉及的内容多为经济业务处理,忽视考查学生职业分析与判断能力,不便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财务运用、会计实践技能和案例分析能力,难以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思辨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无法实现多元化、国际化测评效果。
四《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推行“一纸开卷”考试情况及其成效
(一)“一纸开卷”考试
“一纸开卷”考试,即半开卷考试,要求学生考试前将所学内容整理、总结到一张A4纸内,包括重点、难点、难以记忆的公式等,考试时学生携带此A4纸作为参考,进入考场考试。学生在进行试卷作答时,可以根据自己在A4纸上所总结的内容,并结合自己对事项的理解和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张亦良和李晓阳(2002)[11]、王斌(2005)[12]等已在一些专业课程考核中尝试性应用“一纸开卷”考试,涉及到材料力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生物统计等专业课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一纸开卷”考试融合了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两类方式,其考试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需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充分总结课程知识体系,考试过程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二)《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推行“一纸开卷”考试情况
为探索MPAcc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改革,我校尝试性在《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中推行“一纸开卷”考试,以期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财务会计知识的能力。首先,在期末考试前一周,由任课教师具体介绍“一纸开卷”考试形式、规则和内容,并引导学生对基本知识点回顾。然后,学生利用考前一周时间,将自己认为重难点的内容总结到一张A4纸上。在准备的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需学生自己归纳,因此整个准备过程中形成了学生互相交流、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由于考试范围不限,学生需将相关财务会计事项进行更新、汇总,如对新修订的收入准则、租赁准则等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在考前准备过程中,学生查阅了大量资料,并结合诸多实际问题分析汇总,进一步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究的能力,实现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学行统一”的效果。最后,现场考试时,学生们根据自己在A4纸上所总结的内容,结合自己对经济事项的理解和分析,做出正确会计职业判断,进行试卷作答。“一纸开卷”考试具体内在运行模式如图1。
由于初次在MPAcc专业核心课程中试行“一纸开卷”考试,在实施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一是,因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内容较多,最近会计准则修订也较为频繁,所以部分学生考前总结存在一定盲目性;二是,“一纸开卷”考试的运行机制还较为模糊,有些学生处于盲从状态,不能有效总结解题思路和知识之间的关联,缺乏运用综合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灵活性和灵敏度。
(三)《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推行“一纸开卷”考试的成效
整体上看,在《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推行“一纸开卷”考试的成效明显,尤其是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等方面作用巨大。其主要成效表现在:
第一,“一纸开卷”考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采用“一纸开卷”考试,所考试题仿照高级会计师考题类型,涉及案例分析,形式更加灵活,知识范围涉及更广,学生很难通过短期突击复习取得好成绩,所以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注重平时学习的积累,并在考试前进行系统地归纳总结。
第二,“一纸开卷”考试有利于促进有效复习,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复杂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和会计职业判断,加之近些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不断修订,其学习和考试难度较大。采用“一纸开卷”考试的关键环节是让学生将诸多复杂经济业务的财务处理归纳至一张纸内,这需要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提炼和总结财务会计教学内容,进而形成一种主动分析、独立思考的科学学习方法。
第三,“一纸开卷”考试有利于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大幅提升教学效果。《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试行“一纸开卷”考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思辨能力进行答题,便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公司复杂财务问题的能力。“一纸开卷”考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培养目标。
五“一纸开卷”考试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考核中的推广与完善建议
(一)引导系统化复习,打破课程壁垒
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推行“一纸开卷”考试,首先需要授课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化学习习惯,例如,在每章节学习结束后,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出专业重点知识点,从而避免学生考前整理不系统和盲目的现象;在考前总结整理时,教师需提醒学生注意专业重难点,避免将细枝末节的内容全部整理在A4纸上。此外,采用“一纸开卷”考试的目标之一是打破课程壁垒,在授课和考核时,要增加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以及与会计实践的联系,注重各课程之间的融合,以便塑造学生综合素养。
(二)加强考试规范化,体现公平公正
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推行“一纸开卷”考试,应统一规范考试的各个环节。例如,在期末考试前一周,教师统一发放给学生一张印有“MPAcc考试专用纸”字样的A4纸,如条件允许最好加盖公章;并详细介绍考试规则及要求,要求学生可将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写在这张纸上,纸张两面均可使用,内容不限,所有学生专用纸上的内容必须由本人手写,不得复印、打印等。通过规范“一纸开卷”考试每个环节,以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以达到预期的考核效果。
(三)建立多元化考核,促进创新发展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诸多信息化技术应运而生,现阶段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更要促进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考核中推行“一纸开卷”考试中,可以尝试性融入其他多元化考核方式。诸如,将在线学习能力纳入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机制,在专业课程中引入翻转课堂、案例分析和模拟实训等方式;再如,引入虚拟仿真会计教学技术,塑造MPAcc学生的会计决策、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内化行为能力。通过多元化信息整合与传播,使学生不断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创业理念和实际行动能力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程平,纪薇.基于ISD的“互联网+会计”MPAcc课程教学设计——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J].财会月刊,2018(24):33-37.
[2]程平,王文怡.基于AgIL的“互联网+会计”MPAcc人才培养改革——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J].财会月刊,2018(14):29-35.
[3]程平,王健俊.基于CDIO的“互联网+会计”财务智能化应用能力培养——以重庆理工大学MPAcc教育为例[J].财会月刊,2018(12):23-31.
[4]程平,陶思颖.基于ADDIE的“互联网+会计”MPAcc财务共享课程教学设计——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J].财会月刊,2018(22):24-29.
[5]程平,张洪霜.基于JiTT模式的“互联网+会计”MPAcc课程教学设计——以重庆理工大学“机器学习与智能账务”课程为例[J].财会月刊,2018(23):29-33.
[6]洪荭,李婉嫕,谭欣.“双轨三能力”MPAcc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基于财务共享趋势[J].财会通讯,2018(34):38-42.
[7]王若璇,吴革,谢书培.“三位一体”MPAcc教育培养体系探索[J].财务与会计,2017(10):64-66.
[8]田冠军,陶琰歆.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MPAcc培养体系优化研究——基于四维价值驱动理念[J].财会通讯,2018(01):35-38.
[9]孟焰,袁淳,刘俊勇,等.以行动学习为主线培养知行合一的高级会计实务人才——中央财经大学培养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2):16-20.
[10]赵明元.案例研究方法在MPAcc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5(21):62-63.
[11]张亦良.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A].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海峡两岸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2002:4.
[12]王斌.关于实行“一纸开卷”考试的实验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06):109-1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