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设施蔬菜栽培学》是我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设施蔬菜栽培技术,通过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技能考核。还要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设施蔬菜栽培学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唯物主义哲学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学生能够成为支援新疆、扎根边疆、奉献新疆、政治可靠、专业过硬,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备较强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谭占明,轩正英,张娟,等.《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初探[J].教育现代化,2020,7(40):116-119.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Exploration of Protected Vegetable Cultivation Course
TAN Zhan-ming,XUAN Zheng-ying,ZHANG Juan,AYIMAMU Sha-wuti,GUO Tu-qiang
(Plant Science School,Tarim University,Alar,Xinjiang)
ABSTRACT:Protected vegetable cultivation is the core course of undergraduate program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protected agriculture in our university,which requires students to have soli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protected vegetables,and pass examination of practical skill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protected agriculture.It is also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general objectives of Xinjiang work,learn rich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aterialistic philosophy and oth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s contained in cultivation of protected vegetables,help students supporting Xinjiang,taking root in border areas,contributing to Xinjiang with political reliability,professional competence,and some certain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who can become strong innovation compound and applied talents with entrepreneurial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KEY WORDS:Protected vegetable cultivation;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设施蔬菜栽培学》作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教学内容的核心构成科目之一,其要实现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充分掌握设施蔬菜类型和特征、茬口安排、育苗技术,明确设施蔬菜栽培所使用的核心技术。几乎所有高等农业院校都将其作为核心课程进行人才培养。我校已于2019年建立“设施园艺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祖国南疆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设施园艺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1],要充分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延伸并与教育教学实现全方位融合,实现全面育人。为达到这个目标,大部分高校积极探索专业课程结合文化素养等课程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的新模式。本文尝试从建设基础、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意义四个方面,对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初探。
一《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
(一)设施蔬菜栽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就栽培技术而言,最早出现该技术的时间大概在2200年之前,我国目前设施蔬菜栽培面积及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在整个发展历程里,秦国时期就有“秦始皇密令人种瓜于骊山沟谷之温处,瓜实成。”的记载[2],充分表明这个阶段已采用天然温泉水加温进行瓜类蔬菜栽培。后在元代发展出囤韭和风障韭菜的栽培技术,我国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很多设施类型,显示出了无穷的智慧,积累了丰富的设施蔬菜栽培经验。设施蔬菜生产逐渐发展起来,经历的时间非常漫长,在整个过程中,也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艰辛。
(二)具备一定课程思政授课基础
所谓教育,首要先明确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去培养,培养的方向。如何保证这一目标的准确实现,立德树人是最根本的发展方向。一直以来,我校以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政治与德育工作,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于课堂与校园生活的每个角落,也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坚持以胡杨精神为引领,让学生学会、领悟其精神内涵。经过几年的创新与完善,我校在教学方法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同时将课程思政授课理念融入到课堂中,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依托和载体。
二 《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
把授课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一起,明晰课程思政实施的目的、课程思政建设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方面,更要注重课程德育内容的挖掘[3],将学生培养成具备现代农业的基本素养,掌握设施蔬菜栽培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接受设施农业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蔬菜技术的传播和创新,为我国农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培养出创新意识强,实践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
就现今社会经济发展而言,对专业性人才要求不断提升的现状下,同时要求专业化人才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水平。那么,就这一发展现状而言,将课程思政教育积极融合到设施蔬菜栽培教学中,实现渗透教育,注重价值引导作用的落实。最终保证专业性人才培养是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的。
在两者融合教学中,目标的设定要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也就是在总体目标制定之后,要针对实际教学工作和教学大纲及时将目标实现分解处理,只有目标细致化操作实现,才能为实际教学工作有效落实发挥引导作用。
三《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分析
(一)课程思政建设相比以往得到了较高的重视
基于以上分析,《设施蔬菜栽培学》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不但是历史所趋,而且也是新时代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作出的一系列工作。而在设施输在栽培学专业课程进行中,相比以往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大大改善,尤其是针对这一课程关于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对于《设施蔬菜栽培学》来讲,课程思政建设融入到该课程中,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不断探索融合的过程。而实际进行过程中,如果未能获得专业教师人员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必然导致实际出现形式化现象,未能促使《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高效推进。简言之,只有从主观层面上行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在《设施蔬菜栽培学》中的重要性,才能够为实际工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工作高效落实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关于课程思政融入《设施蔬菜栽培学》中的评价体系相应建设
课程思政融入到《设施蔬菜栽培学》中,为了评估实际结果,切实需要针对实际落实状况进行科学化的评价分析。通过凭借分析结果的获得,为实际两者融合教育工作改进落实发挥一定借鉴促进作用。就这一方面而言,在专业人士和相关学者的探究谏言下,《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一段时间之后,相应的评估体系也开始陆续建设。但是,现今存在一个问题则是评估体系建设之后,并没有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评估指标设定尚需改进,对于教学质量评估作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相应提升,发挥了有效的教学指导作用
课程思政融入到《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中,一个重要方面则是关于专业化建设的师资队伍水平在不断提升。学校教育部门及时针对《设施蔬菜栽培学》及时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相关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专业教师通过参与培训不断提升了自身的主观思想水平,而且对于新时代设施蔬菜栽培教学工作创新落实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四 《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学观念未能实现及时创新
课程思政教学最为一个兼具时代性和永恒性的话题,变得是不同时代关于具体实践操作精神的反应,不变的是永恒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教育。这就要求课程思政融入到《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中,需要在保持关于课程思政教育一个基本观念下,实现教学观念的及时更新。而在实际落实中,能够认识到虽然相比以往的设施蔬菜栽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而言,有了较大的提升和改进,但实际教学观念未能及时创新,导致教学观念未能跟随时代和社会发展变化,教学方法应用过于老化,教学效果未能达到预期。如,部分教师认为课程思政和《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的融合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稍微增加一些关于思政方面的教学即可,不需要进行专门的思考和建设,容易对教学时间造成浪费,出现不合理安排。如果教师延续这种错误的观念,那么最终导致实际融合的课程思政内容过于简单、毫无价值引导可言,这与课程思政融入目的本身是不符合的。因此,为了促使《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强化观念的创新落实是非常紧迫的。
(二)教育教学方式单一
《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中,还存在教育教学方式单一的现象。无论是对于专业性课程教学还是对于课程思政建设融入教学来讲,都需要从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吸引力层面上落实,为后期促使教学工作高效深入落实奠定基础。而在当前深入落实中,教育教学方式单一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设施蔬菜栽培学》专业教师进行过程中,继续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未能就课程思政融合使用现状积极创新,长期而言导致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对教学工作产生厌烦心理。教育教学方式是一切教学内容落实的载体,而实际如果没有形成一个丰富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于内容实现有效传递必然会产生不良影响。
(三)教学方法应用不合理
如果说教学方式实施是一个相对系统化的过程,而教学方法的应用则是具体落实操作的途径。那么,针对当前《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现状能够发现,教学方法应用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实际教学工作进行中,教学方法应用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未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当前关于课程思政建设融入设施蔬菜课程教学过渡集中在理论层面上,未能深入到实践教学中,缺乏对实践教学融合使用的思考和衡量。对于课程具体融入过程来讲,实践教学是相对重要一个部分,显然无论是专业教师主观认识还是具体操作践行都存在欠缺方面。
(四)信息化技术应用比较滞后
大多数的教师认为在《设施蔬菜栽培学》中融入思政课程只需要日常教学的稍微渗透即可,没有对现代化各种信息技术使用形成一个独特的见解,导致实际融合效率低下,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实际而言,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不但能够创新教学方式,而且能够通过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教学视频向学生充分展示如何实现信息技术和专业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使用。信息技术融入现今教学工作中成为实际创新发展的必要,而将信息技术融合在实际课程思政教学中,其实用价值将会更加凸显。
五 《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
(一)转变教学观念
课程实施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中之重。课程思政的实施,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假设教师还固守于传统的教学观念,那么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将无法充分实现。课程思政建设以传统教学为依托,将其进行延伸并拓展,逐渐将教学的重点转为“育人”。课程思政建设要实现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传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以课堂为依托,面向所有学生,通过全新的操作方式同时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把有关思想政治理念潜移默化地传染给学生。通过教授的方式,让学生客观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不但让理论知识更有说服性,同时也让同学对理论有更清晰的理解,也增加了专业知识的教育,更充分体现出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在课程思政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依旧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构成部分,任课教师首先要认清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再通过多元化的操作方法来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将价值引领融入到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量依然没变,然而需要教师有更高的素质与能力。因此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创新与完善教授技巧与方式。
(二)思想政治教育多种方式融入教学内容
以专业知识和和实践技能为载体开展教学,进一步研究课程里所呈现出的思政教育资源,围绕教学目标、内容与方式上,把价值引领贯穿其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
画龙点睛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习绪论或章节引导时,插入设施蔬菜栽培专家的人物传记,榜样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职业素养的点睛,潜移默化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授课有机融合。
专题嵌入式:在讲到蔬菜品质时利用互动式、讨论式和探讨式的方法,说明蔬菜品质参差不齐的人为原因,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隐性渗透式:老师在授课时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对学生的道德及课堂纪律严格要求,传道授业解惑。把专业知识点和人文素养结合起来,形成了化学反映隐性传递给学生。
(三)教学方法的变革
改革一直以来的“灌输式”教学,克服以理论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教学的弊端,以引导、自学、精讲、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内在创新力,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学习。更应该强化“方法教育”,要让学生学习内容,更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利用多元化方式教学,以讨论式、案例式、启发式等授课方式为主开展教学,带领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带学生多走向社会,走向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学会独立应对问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反省、提问、分析、怀疑、批判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大幅度提升,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而不局限于课本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新旧媒体的有机融合,把情景、模拟、案例、多媒体的手段充分应用到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从而保证教学取得成效。
(四)创新信息化技术使用
《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行过程中,强化对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是非常必要的。如,在关于《设施蔬菜栽培学》实践课程落实中,通过相关教学视频的展现,一方面能够让学生领会到设施蔬菜栽培专业技术学习的内涵和技巧;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针对视频所体现的思政道德形成直观化的理解。如,只有实现团队合作,积极发挥创新精神,才能够保证实际蔬菜栽培工作有效落实。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无论是对于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还是创新教学方法都有着非常必要的现实意义。实际信息化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教师在明确《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目标及实际课程思政融合使用目标下,有计划的实现。无论是提供课程教学链接还是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库都切实能够促使目标落实。
(五)注重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
《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有效融合课程思政是非常必要的。就《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而言,学生深入到实际进行操作不仅仅是对自身专业操作能力和操作水平的一个衡量,而且也是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一个考量。而在这一过程中,积极融合落实课程思政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形成高效的合作精神,同时引导学生落实尊师重道、爱护同学的精神。只有在实践操作中,循序渐进,不断积累,才能够切实为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奠定基础。
六 《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通过设施蔬菜栽培学的课程思政建设,使学生认识当地的蔬菜及分类,掌握主要的栽培技术理论和基本生物学特征,对各种蔬菜品种资源、生物学特征等都有所了解,对设施蔬菜如何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正确诊断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通过自己动手、观察来掌握蔬菜栽培技术管理的整个过程,力求使学生做到勤于观察,勤于实践,善于总结与分析,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栽培理论指导生产实践的能力。培养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求,立足南疆、服务新疆、面向中亚、政治可靠、专业过硬,可使用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拥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5]。
(二)从德育和思政层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内容中,对德育内涵和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和渗透,有助于学生在其所蕴含的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唯物主义哲学等更高层面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政治熏陶和德育内涵的融入,可以激发学生热爱蔬菜事业、献身蔬菜事业。
(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突出个性
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思政教育,让学生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创新与合作精神。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一是有利于巩固学生对专业课程及思政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深化学习;二是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欲望,增强学生创造力;三是有助于培养个性突出的实用人才,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显著提升。
七 结语
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内容丰富,其所蕴含的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唯物主义哲学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融入相关理论知识和蔬菜栽培技能,培养出立足南疆、面向兵团,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与过硬技术,有极强的创新精神与积极向上思想的综合型人才,是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载体。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思政的建设需要我们的教学团队加强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积极发挥课程教学示范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蔬菜事业,献身蔬菜事业,为国家现代农业的建设增砖添瓦。本课程思政建设目前只进行了初步探索,还需不断完善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学平台体系建设来保证课程思政建设的高质量实施。
参考文献
[1]麻乐平.媒体融合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机理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0(05):81-82.
[2]宋士清,王久兴,武春成.“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创新[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04):5-9.
[3]刘杰,王宏伟,邢敏,何劼.思政教育在《果树学》教学中的探索[J].高教学刊,2018(19):68-70.
[4]宋晋,刘砚琛,曹晓.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的价值观隐形教育[J].学理论,2014(15):289-290.
[5]殷琳毅.《蔬菜栽培》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与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8,5(19):82-85+1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