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汽车流体传动与控制》项目式教学模式探索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1 16:12: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基于项目式教学法的专业课教学已被众多院校倡导,本文通过对《汽车流体传动与控制》的培养目标、授课内容、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分析,研究项目式教学法在该课程的适用性,并完成项目总体设计、项目单体设计、项目评价设计和拆装实训实验等环节,最终形成项目式教学法应用的教学研究成果。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法;流体传动及控制;教学模式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来升,等.《汽车流体传动与控制》项目式教学模式探索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35):163-165.

Research on Project Teaching Mode of"Automobile Fluid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LAI Sheng,HUANG Bo,LIAO Ying-hua,TANG Ai-hua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Engineering,Zigong Sichuan)

Abstract: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based on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has been advocated by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licability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by analyzing the training objectives,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resources of automobile fluid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and completes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project,the design of project monomer,the design of project evaluation and the practical experiment of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Finally,the teaching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are formed.

Key words:Project teaching method;Fluid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Teaching mode reform

一引言

《汽车流体传动与控制》是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专业性和前沿性,其理论抽象、内容繁杂,教学资料匮乏,尤其在“新工科”大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研究热点[1]。基于项目式教学法,主要以具体的工程项目为依托,对课程体系的知识点进行分解和涵盖,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性,达到培养学生在汽车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的工程素质、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践行“成果导向”和“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2]。

二 教学内容的组织

(一)项目式教学法在《汽车流体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中的适用性研究


《汽车流体传动与控制》课程是针对汽车类专业学生设计的课程,内容基于机械类《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在车辆工程领域的应用。若按照传统教学,逐章、逐节、逐知识点讲解,则与机械类《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知识无二。项目教学法,主要针对传统“教师讲、学生听”教学弊端,从课程目标、授课内容及教学资源分析等方面展开,将汽车泵、阀、缸等汽车零部件总成及相应的液压控制系统引入到课堂中,采用项目导入、实训拆装、模拟仿真等多方式的教学方法,从而体现该课程的针对性、专业性和综合性,进而提高车辆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完成课程目标培养[3]。

\

 
(二)项目教学法在《汽车流体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中的设计应用

项目教学法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总体设计,确定教学目标[4]。《汽车流体传动与控制》课程项目的确立,是“项目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关键。项目的安排应以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为依据,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既要结合课程知识点,又要体现汽车构造应用实际,以实现学生对《液压与气压传动》理论知识的理解、吸收以及在车辆工程领域的应用。同时课程项目还应统筹兼顾,既考虑项目之间的衔接性,又要考虑项目之间的逐次推进性,达到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效果。另外,课程项目的设置,首要目的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还要兼顾项目的可行性,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如表1所示,通过设置福特福克斯液压系统数学建模,让学生掌握液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项目开展的基本方法。

\


2.项目单体设计,确定教学内容。在编制教学方案时,要涵盖任务概述、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实训操作等内容,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按照项目导向、启发教学、循序渐进,有步骤、分层次进行自主学习。

3.项目评价设计,确定教学效果。项目评价设计是项目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保证客观性,同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设计时包括学生自评和老师评价两个部分。其中学生自评,主要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能力、项目成果展示及交流等方面进行自评,可以帮助学生,客观认知自己在项目中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更深入的理解项目,提高自我认知能力,激发参与团队和项目融入的热情和积极性。老师评价,主要通过项目日志、创新性、完成过程和项目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提高[5,6]。

(三)项目教学法在《汽车流体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中的拆装实训实验

拆装实训内容涵盖拆装目标、拆装对象、拆装过程、拆装步骤、拆装结果与分析,重点在专业素养、学习兴趣、实训操作和虚拟样机技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教学过程包括理论授课与拆装实训两大模块,理论授课主要利用利用三维爆炸视图、运动仿真、视频动画和PPT,并借助具体元器件总成讲解,掌握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学生可以虚拟装配、模拟拆装和分组讨论等方式加深理解吸收;拆装模块主要采用分组法的形式,包括实际操作和样机建模环节,学生通过拆装掌握元器件结构和系统工作原理,并完成拆卸组装、尺寸测绘、三维建模、虚拟装配、系统搭建和模拟仿真等训练内容。如图1所示,某工程机械的多路集成阀块的拆装实训。实验目标旨在掌握换向阀、安全阀结构、工作原理和工程应用,学生通过该项目完成拆装测绘、虚拟装配和液压系统搭建。



\

(四)项目教学法在《汽车流体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在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针对学生对流体理论内容难以理解的情况下,引入动画视频、三维模型和虚拟装配等经典设计项目,以项目解读完成授课内容的全覆盖,以项目分析带动理论基础的学习,以问题导向带动工程项目应用;并通过项目导向式教学,培养了学生在汽车液压制动系统、汽车液压转向系统、汽车液压传动系统、汽车自动变速器等项目领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从而在学习本课程后,初步具备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能力,并通过申报和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设计比赛,进一步提升学生工程创新能力。

三结论

通过对2016级和2017级车辆工程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查阅数据可知,学生更倾向于选择项目教学法,而且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取得了如下成绩:一是突出学生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改进,旷课率显著降低,主动提问题的学生显著增加;二是突出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通过该课程,学生掌握了Fluid SIM和三维建模等多个工程应用软件,并能独自完成液压系统的设计和仿真;三是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总之,项目教学法要求老师从领导者转变为指导者,通过好的项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该课程对对其他的专业课程授课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继东,彭闪闪,乔正超,等.液压与气压传动和工程实践项目结合的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8):28-29.
[2]史春雪,李国锋.《工程机械液压液力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77):71-72.
[3]曹昌勇,王洪新,刘琼,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液压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改革[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07):144-146.
[4]赵伟杰.汽车专业运用知识模块化教学的探索[A].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成都市汽车工程学会.四川省第十三届汽车学术年会论文集[C].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成都市汽车工程学会: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2017:4.
[5]毛文贵,卿上乐,胡竞湘,等.流体力学与流体传动课程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2017(11):106-107.
[6]张秀芹.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及成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94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