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初步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1 14:33: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掌握并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研究了我院环评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学内容优化、增强案例教学、增加预测软件演示培训和改进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改革思路,为环评课程的教学改革作出初步的探索,为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专业人才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改革;探讨;案例教学;考核方式

本文引用格式:李敏等.“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初步探讨[J].教育现代化,2020,7(39):86-88.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LI Min,XU Xiao-lin,LU Jian-jiang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Xinjiang)

Abstract: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s a course with strong policy and practice.It needs to update the knowledge reserve in time,master and flexibly use professional knowledge,and analyze specific problems.This paper studies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of EIA in our college,puts forward reform ideas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optimization,strengthening case teaching,increasing prediction software demonstration training and improving assessment methods,so as to make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EIA course,and provide better services for improving teaching results and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to adapt to the society.

Key words: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curriculum reform;discussion;case teaching;assessment method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对项目建设或规划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评价的,既是一门技术,也是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和环境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科学方法,对确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1]。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和人民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国家生态环境部进一步加大了建设项目环评的实施力度,环评已成为建设项目批准实施前的必要步骤,其重要性和社会关注度不断增加[2],因此,“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境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环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环境管理部门、研究设计部门及专职环评机构的专业工作奠定基础,对于未来从事环评工作的学生有着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因此,如何将这门课打造成学生参与度高、获得感强的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该课程的设想。

一 环评课程特点

(一)涉及知识面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都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3]。因此,环评涉及的范围基本包括了所有的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类型,而准确预测分析项目可能存在的环境影响需要与环境专业相关的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环境监测、生态环境等专业知识,才有可能科学开展预测评价并提出合理可行的环保措施。

(二)相关政策规范变化更新快

我国环评制度自1979年建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调整。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1999年发布之后,环保部门先后在2003、2008、2015、2017、2018年针对出现的新项目类型和新问题,对名录进行了修订。环评导则如总纲、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在1993年第一次颁布后,先后在2016、2018、2018进行了最新的修改。不断修订的导则根据环境学科的发展和实际工作经验对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内容都进行了重新安排,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及排放标准也有很大程度的调整,使之更符合贴近实际情况,但也给环评课程教学内容带来了难度。因此环评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就是让学生意识到环评开展与国家环保要求息息相关,需要任课教师及时关注相关政策的变化。

\

 
(三)与实际联系密切

我国各地环境特征复杂多样,同类的建设项目建在不同的区域,其造成环境影响也可能有很大差别;即使建在同一地区的同类型项目,因其建设生产规模、工艺流程的不同也会导致产生的环境影响不同。所以项目环评具体评价内容和评价结果要把握项目特点和所在区域实际特征开展综合分析评价,它需要学生能够针对具体项目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也是本课程的难点之一。

二 环评课程存在问题

我校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多年,但原有课程内容理论知识多、实践少,不能很好的满足环评工作的现实需要,就目前而言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教材过时不能与时俱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环评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环评的各种导则、评价标准、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在不断更新,目前使用的教材仍为朱世云主编的《环境影响评价》2015版,现有的教材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环评内容的更新。

(2)实践环节少。环评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的学习是为了学生能从事环评工作,可以写出规范的环评文件。缺少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对环评的工作程序、工作要领仅局限于理论,毕业后从事环评工作上手慢,不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目前仅凭课堂理论讲授而缺少实践环节已经无法满足环评工作发展的要求。

三 环评课程改革内容

(一)优化教学内容


环评是一门政策性很强的课程,涉及指导性、政策性和评价标准等的内容更新很快,而很多教材的修订往往需要一定的周期,内容难以及时更新以满足现实教学的要求[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从实际情况到观念意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涉及环评指导性、政策性和评价的法律、政策、导则、标准等在不断的完善,评价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因此环评课程必须始终紧密结合环评技术发展的动态,及时将最新的政策、技术导则、标准等内容充实到教学内容中[5],构建一套全面实用的法则、理论、案例教学资料,才能满足现实环评工作的需要,也才能紧跟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

(二)加强案例教学

环评同时还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案例教学是提升环评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6-8]。然而由于受到教学大纲、课时安排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案例教学还是以对环评报告书的讲解为主,课堂气氛沉闷无趣也难以调动,而且这种做法只是简单的让学生将环评的理论知识串联起来,无法真正掌握环评工作的本质和实际工作思路。为使学生真正接触环评,掌握环评工作的要领和工作思路,需要将学生角色转换为环评报告编制人员,因此将全班学生分组,将本人参加工作时完成的实际项目及收集的相关案例分配给各组;或在当地联系相关企业,如污水处理厂、自来水水厂、化工企业等,让学生进行实地参观了解其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并让企业提供相应资料,在此前提下要求每组完成一项实际项目环评报告表的编写。在环评报告表编制的过程中,能让学生学会确定项目所需调查的具体内容,确定环境影响因子、环境敏感目标和评价标准等,完成环境影响的预测分析评价工作,从而掌握环评工作的实际程序以及现场调查、预测分析问题的能力。环评报告编制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讲完一个章节后就让学生完成相应部分内容的编制,如讲完大气环境,就要完成大气环境的影响预测分析内容。环评报告的编写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认识自己知识掌握的不足,也锻炼了学生独立完成环评报告的基本能力,为今后从事环评工作积累一定的实战经验,此外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增加预测软件应用培训

在实际环评报告文件编制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基本都是利用相关预测软件来完成的,如对大气环境影响进行预测的估算模式(SCREEM3)、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估算模式,噪声预测软件Noisesystem等,在实际环评工作过程中,能熟练准确利用预测软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是环评报告编制中的一项重要技能。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让学生运用各种公式进行推算,未安排环评预测软件的操作技能的教授和培训。因此为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环评工作,进入工作状态,应在培养计划中设置相关专业实验或者通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增加预测软件演示操作培训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对常见预测软件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调整考核方式

课程结束后,为了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必须对学生进行考核。传统的考核方式为单一的期末闭卷考试,这样无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提高学生的兴趣,也不符合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和考核精神。针对这一问题,目前我院环评课程的考核方式已进行了改革。(1)末考试卷内容丰富多元。我们在安排考试内容时,不仅安排教学内容的考核,还选择了一些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真题编入试题中,尤其是环评工程师考试中的典型案例分析题,注重考核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为今后参加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做准备;(2)考核方式多样。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核方式上,实行教学全程化考核,加大日常考核的比重,将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课堂讨论、PPT讲解,随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完成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核并按合适的比例记入最终成绩。除此之外,在今后在考核方式中设想加入环评报告编制的考核,通过分组完成环评报告表的编制,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提交的环评报告须认真批改,结合先前的工作经验指出报告编写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以帮助学生把握环评工作的整体思路,提高环评报告编制的实际能力。

四结语

环评课程的实用性很强,而且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项目环境影响的关注度显著提高,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且要求也有所提高。如何教授环评课程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并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环境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缩短毕业后学生从事环评工作的适应期,使学生能更快的适应环评工作,进入工作状态,增加他们的就业能力,是我们从事环评课程的专业教师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环评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还在不断的调整,所以环评课程一定要根据环评工作实际的变化及时进行改革和完善,相信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实现,进一步探讨和总结适应实际变化的教学技能,环评课程的教学水平能得到不断的提高,为学生培养的能力一定可以让他们更好的适应今后的工作任务。

\

 
参考文献

[1]骆彬,赵志刚.《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36):96-97.
[2]高凡,王敬贤,刘云.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115-1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
[4]王军良,何志桥,宋爽,等.新形势下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出发点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实践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37):120-122.
[5]曹英楠.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改革与实践[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5,(20):75-76.
[6]计红,赵宽关于提升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22):131-132.
[7]贾兰,周铎,张震斌.“产教融合”模式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4(46):31-34.
[8]易诚,王晶,龙九妹.环境影响评价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SWOT分析[J].大学教育,2019(01):40-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92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