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路径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1 10:03:1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才素质的基本要素之一。本文从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出发,从构建适用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图书馆承担辅助教学职责和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创新这几个方面探讨高职图书馆推行信息素养教育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计算机检索

本文引用格式:朱丽娜.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路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20,7(53):159-161,169.

Discussion on the Path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Libraries

ZHU Li-na

(Library of Wuhan City Polytechnic,Wuhan Hubei)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formation literacy has become one of the basic elements of talent quality in today’s society.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discusses how to carry out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libraries from the aspects of constructing a suitabl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system,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undertaking auxiliary teaching duties in librari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nov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mode.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Information literacy;Computer search

一 背景

“信息素养”一词早期出现在1974年,由美国全国图书馆与情报科学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NCLIS)提出并定义: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解决问题的技术和技能[1]。

2002年,教育部为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修订并颁布了《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明确提出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图书馆日常工作,通过信息素养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资源的能力[2]。

2018年4月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该计划明确提出了“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并在“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中指出“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培养高水平信息素养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3]。

信息素养教育是高职学院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开设信息检索技术基础课程,积极引导学生增强信息意识,提升信息利用能力和创新,是构建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

\
 
二信息及信息素养内涵

信息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是推动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从信息的原始定义“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的东西”来看,信息与知识、情报具有互通性,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学习中产生的所有能反映一切事物属性,确定的或者动态变化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其作用为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和学习、研究等。

根据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对信息素养的简单定义,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根据这个定义,信息素养就是能够判断需要什么信息、如何去获取信息以及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能力[4]。

三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向不同,高职教育是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其学习、工作能力甚至社会活动能力的发展。高职院校重视专业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以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开展课程教育体系,对信息素养教育普遍重视程度不够。相比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滞后,学生信息意识普遍薄弱,信息获取、收集、利用能力远远不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到,国家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优质资源开发与应用。高职院校应乘此契机,立足自身人才培养发展需要,积极推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借鉴普通高等高校及同类兄弟院校的实践经验,结合本校办学特点方向,结合资源建设、信息化建设和教学人才的实际,探索信息素养教育从知识技能培训走向专业课程教育的发展途径。

四 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应对策略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主要以“计算机基础”、“信息检索”、“计算机检索技术”和综合课程“大学生信息素养”为主,实践检索应用课程为辅。

高职院校重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应积极培养具备信息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检索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师,培养图书馆中具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的馆员从事信息素养教育外围辅助教学。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教学培训双向结合逐步完善信息素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一)构建适用的信息素养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为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方向。其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课程应注重信息及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及内容方法等,其实践应用应侧重提升学生对信息的认知、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协同开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获取的技巧。

信息基础知识、计算机信息技术及信息检索相关课程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环节,是信息素养的核心技能。高职院校应该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必修课程中来,开设信息素养、计算机检索等课程,增强学生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及创新学习能力。另外,辅以实践操作的检索应用课程,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优势和图书情报专业馆员的人才优势,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相结合,构建注重信息素养基本技能和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从根本上实现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信息素养师资队伍建设,组建优秀教师队伍

承担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师,在知识结构上除了需要图书情报学科背景,还需要具备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个性化培养基础上,要结合专业实际和学生信息需求特点,突出专业信息资源的检索和利用、重点资源的推介及其使用方法的培训。

加强授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及业务技能的培训。支持教师继续学习深造,参加相关的各种形式的教师能力培训,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

(三)承担信息素养辅助教学职责,充分发挥图书馆育人功能

高职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机构,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应主动承担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职责,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发挥图书馆育人的功能。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构建适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围绕信息检索基础课程,举办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培训、专题讲座、信息素养教育操作与技能活动等[5]。

从信息资源服务部门选取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的馆员委以信息素养人才培养重任,建立信息素养培训小组,由有能力承担教学任务的专业馆员担任组长,共同完成信息素养教育实施的行动计划和方案,编写信息素养课程教程、整理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资源,尤其是电子资源库中信息素养教育视频和文档,积极配合专业教师完成信息素养教育辅助教学工作。

另外,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也是信息资源服务的提供方,图书馆中有具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的馆员长期从事文献资源建设及资源检索服务工作,图书馆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人才储备力量。丰富的馆藏纸本和电子资源是信息检索与利用的资源对象,通过加强学生信息意识和能力培养,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和效益,使图书馆资源价值在实际教学渗透中真正得到有效发挥。反过来,也直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能力的提高,对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能开展深度学习进而创新发展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图书馆自身的优势还在于对实践应用环节的有效开展。把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图书馆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可以积极提高学生对信息素养方面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有效的方式列举如下:其一、读书月活动中有奖竞答、互动交流环节、优秀读者评选活动中嵌入信息检索实践应用环节。其二、开展新生入馆教育中着重加强图书馆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其三、举办信息资源检索相关的讲座培训,开办以不同数据库资源类型为专题的数据库使用培训。其四、举办信息素养知识、信息检索大赛,带领学生积极参加省级比赛,通过开展有效的信息素养及检索技术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训,布置定题的检索任务作业,赛前测试答题等,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基础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了学生信息获取技能和通过检索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创新

随着信息环境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变化,信息素养教育已从传统的线下教学讲台走向了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教育平台,从静态的网络资源推送,开始提供持续的教学服务,比如在线咨询、在线课程等。将传统的信息素养嵌入教学改革中已尝试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翻转课堂”、“微视频课堂”、“MOOC课程”等。教学模式及方式的改变,使得图书馆资源与服务优势更加突出。

图书馆有丰富的电子资源,在搭建专业数据库的准备环节,充分考虑学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需要,构建信息素养课程辅助教学资源库,将各类资源数据库中能为信息素养教学服务的视频资源集中存储,将视频、文档、PPT、微视频等多种资源推送到课程教学中,作为信息素养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另外,改变传统的信息素养课堂教学模式,依托开放的网络资源和图书馆馆藏资源,创新教育模式,一方面将课堂面授和多元化的线上教育课程相结合,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通过“MOOC课程”等在线大型的社会化学习,构建信息素养学习网络与知识的创新和分享体系[6],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对信息素养课程的兴趣,实现主动自主学习,真正满足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对个性化信息素养教育的需求。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应该依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方向,开展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侧重信息获取及利用能力的信息素养教育,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提升其检索与利用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在实践运用中进行自主探索和创新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另外,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教学辅助的作用,承担一部分专业性、实践性强的信息检索课程,辅助专业教师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工作,这种共同分担又优势互补的课程教育体系不仅保障了信息素养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还共同营造了校园信息化环境,真正地将学校图书馆丰富的资源主动使用权交付给学生用户,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效用。

参考文献

[1]王友富.普及公民信息素养:数字时代目录学知识普及的现实选择[J].图书情报知识,2014(2):54-59.
[2]朱佳林.国内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可视化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8):100-107.
[3]张菡,赵云龙.“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等师范生信息素养提升对策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5):65-
67+84.
[4]ACRL.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EB/OL].http://www.Ala.org/acrl/standards/ilframework,2018-04-25.
[5]吴凤君.“高职高专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吉林省部分高职高专学生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
(12):260-261.
[6]臧鸿妹,肖敏.“基于MOOC的在线信息素养教程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6(10):112-1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89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