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OBE理念下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0 15:53: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以湖南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研究对象,针对应用型普通高校工程类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引入OBE教学理念,从企业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着手,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普通应用型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OBE理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刘吉兆等.基于OBE理念下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89):6-8.

为适应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国家实施了《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方案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计划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目标是经过若干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较大的提高”[1]。当前,许多高校的工程类专业在人才培养理念、方法和具体措施上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下面一些问题: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服务好社会和企业;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投入而非教学过程完成后的产出;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培养目标以及毕业要求的关联度不够;评估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手段单一;实践教学中实验技术、方法、手段与现代科技的发展脱节等。

成果导向教育(简称OBE),也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1981年由Spady等人提出,现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并被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完全采纳[2]。OBE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习得能力和习得结果为目标,强调结果达成,广泛地应用工程教育改革中。在机械工程领域,上海理工大学丁晓红[3]针对机械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相互联系并相互支撑的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能力培养纵向驱动形式,力求将教学从“知识导向型”和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形式向“成果导向型”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式主动学习方式转变;燕山大学孙迎兵[4]针对机械设计工程师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以OBE理念为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项目为主线的项目课程群,实现“项目-课程-毕业设计”的有机联动,达到培养出高素质综合工程技术人才的目的;陕西科技大学杨勇强[5]以“以学生为本”为理念,以学生能力、兴趣和特长为立足点,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分为设计模块、制造模块以及自动化模块。通过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导向性和主动性,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设计等环节的联系更紧密,并取得了较佳的教学效果。用OBE理念引导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本文以湖南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机制专业)为例,针对应用型普通高校工程类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引入OBE教学理念,从企业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出发,研究并实践出一套适合普通应用型高校机制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基于OBE理念下机制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思路

湖南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定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基础实、技术精、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机械工程学科是学校传统优势学科,也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机制专业作为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试点专业,积极引入OBE教学理念,为机制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思路。

\

 
机制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根据国家、行业发展需求,以学生五年后应达到的学习成果(产出)为导向,修订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与教学环节(课程)、毕业要求与课程教学内容三个对应关系,以最终目标(最终学习成果)为起点,反向进行课程设计,建立基于OBE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施教学评价,建立“闭环”式教学质量管理模式,搭建“监督—调控—分析整改”的校内循环系统以及针对整个人才需求培养目标的“调研—调控—分析整改”的校外循环系统,具备持续改进功能。能够持续地改进培养目标,以保障其始终与内、外部需求相符合;能够持续地改进毕业要求,以保障其始终与培养目标相符合;能够持续地改进教学活动,以保障其始终与毕业要求相符合。


\
 


二 基于OBE理念下机制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内容

针对现行应用型普通高校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根据一定区域内生产企业对机械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从OBE教学理念出发,综合考虑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等方面的因素,探索如何加强机制专业应用型人才毕业能力的达成、毕业知识的有效获取,研究出一套适合普通应用型高校机制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充分考虑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显现的问题,持续对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改进。

(一)以需求为导向明确机制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广泛开展需求调查。走访中部省份、长三角及珠三角等我校学生传统就业地域,深入了解行业、企业对机制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同时调研兄弟院校机制专业的发展现状,明确机制专业的目标定位,制定培养目标:毕业生能在区域及行业的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技术开发、工程应用、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经5年左右工作实践,毕业生能主持机械工程领域技术研发、产品开发、设计、加工制造、实验分析等工作,具备机械工程师任职水平。为了较好地达成培养目标,对机制专业学生提出了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等12条毕业要求,并分解成40项培养标准。例如:工程知识方面,要求毕业生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机械设计、制造过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内的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机械设计、制造过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内的复杂工程问题,并分解成相应的4条培养标准。

(二)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反向设计机制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关键要支持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培养标准的达成,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40项培养标准中的每一条都有一系列的课程的做支撑。例如,1.3项培养标准是掌握机械制图等机械设计专业知识,就由画法几何、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制图、AUTOCAD及应用等7门课程做支撑。课程所有培养环节设置均应以有效实现培养目标为核心,清晰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脉络,并考虑学科前瞻性发展要求,着重突出了素质类和实践类课程。所有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适应学生成长路径为主线,以明确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保证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一体化发展。机制专业具体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

(三)以学生为中心改革创新机制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OBE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为中心,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成才等方面提供优质平台,让学生享受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应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岗位就业能力为目标。

推行层层递进、“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组织模式。机制专业在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力主推行“认知实习+工程实训+课程设计+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企业锻炼)+毕业设计”六个环节的实践教学组织模式。并对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质量监控、考核标准等进行了规定,努力使每个层次、每个环节都体现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原则。

采取产学研相结合“3+1”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学生前面三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大四学年可以自主选择行业内相关企业进行实际生产锻炼,这样是学生在大学教育阶段既能受到良好的理论教育,又能去企业经历较好的职业技能培训。目前与我院签订“3+1”校企联合培养的企业多达20余家,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推行校企联合办学,企业名师入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开展了多种方式的校企合作,不仅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也开展了校企共建“高校课堂”的探索。例如,与宁波爱立德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共建“湖南工学院—宁波爱立德校企联合培训班”;与湖南千山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组建“湖南工学院—千山实践教学班”等。班级课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任课教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遴选,教材由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修订。校企联合办学,让学生在学校即可了解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学习企业教师的工匠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

以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学科竞赛为依托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累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累积投入近100万元用于设备设施建设和创新创业项目支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沙龙、讲座、报告等活动几十余次。鼓励师生参与课题研究及学科竞赛。近年来,机制专业有100多名学生及20多位教师参与了40项创新课题立项研究,参与的科技创新大赛、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有近30项,显著提高了机制专业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

四结束语

本文以湖南工学院机制专业为研究对象,针对应用型普通高校机制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引入OBE教学理念,从企业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几个方面着手,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改革实践,探索出了一套普通应用型高校机制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显著提高了我校机制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并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和认可。

参考文献

[1]鞠银燕,宋杰光,徐明晗,王瑞花.工程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4(02):1-2+14.
[2]贾广飞,赵月静,任有志,李玥华.OBE理念下应用技术大学机械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探索[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9(01):84-85+88.
[3]丁晓红,李郝林,钱炜.基于成果导向的机械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1):119-122+144.
[4]孙迎兵,汪飞雪,翟富刚,解明利,黄世军,郑永江.基于OBE-CDIO理念的机械设计专业项目课程群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6(51):54-57.
[5]杨勇强,杨立军.基于OBE理念的机械类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J].新西部,2018(35):158-1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85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