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各地各校都将延期开学,本文旨在探索出一套大学生自我认知课程线上教学的模式,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1+3+5+2教学模式,调研结果表明,学生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明显提高。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自我认知;线上教学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刘丹,等.大学生自我认知课程的线上教学模式探索——以“认知自我,让自我更有力量”主题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53):177-180,185.
一 引言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学生们无法如期返校上课,疫情的这段期间,各种负面信息的不断涌现,再加上学生长期宅家,更容易产生一些情绪低落,烦躁等负性情绪。如何以线上的课堂为载体,呵护学生的心灵,如何借助现代的教学信息技术的手段,使学习者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课堂中,提高知识内化的程度,使学生愿意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能够学以致用,运用所学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在这一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在这段期间,提前选择网络教学平台,先后尝试运用了智慧树平台,超星,钉钉课堂及腾讯课堂等。录制教学资源,熟悉各个平台的操作,探索线上教学的有效模式。
二 有关自我认知课程模式的研究
为了提升自我认知的课堂效果,笔者借鉴和参考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目前国内研究者已经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这些研究基本都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将理论知识讲授与活动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
例如张淼认为[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线上课堂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有利的,学生可以随时学习、提问、讨论等,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除了线上教学,线下可以将团体辅导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及悦纳自我。朱元璐,陈志平认为心理健康课程要围绕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心理变化实施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申雯认为心理健康课程在线教学可以包括问题引导、观看视频和问题解决三个环节,在问题引导环节,提出一些启发式问题;视频观看环节主要由学生自主选择时间在课前完成;问题解决这个环节主要在课堂进行,通过小组成员讨论、教师答疑等解决。林静等人认为,可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提炼出“创设情境—参与体验、交流分享—总结提升”、“迁移应用—实践升华”教学三环节。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和求知欲望。在体验的基础上,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分享出来,最后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3-8]。
三 提出1+3+5+2的教学模式
笔者通过学习查阅以上相关文献资料,同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1+3+5+2的教学模式。
1条主线
课前、课中及课后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一条主线;
课前3环节
发布教学资源和任务,学生自主预习、师生互动交流答疑;
课中5步骤
课前任务总结、检验课前预习效果、导入新课、重点内容练习讨论、教师总结;
课后2个部分
作业巩固、教学反思。
四 1+3+5+2的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运用
本文是笔者积极探索自我认知线上课堂的新模式的一节课,本节课题目是“认知自我——让自我更有力量”,以智慧树知到教学平台为例分享给大家。
(一)课前
课前主要包括发布教学资源和任务,学生自主预习、师生互动交流答疑三个环节。
本节课教学目的是增进学生的自我认识,悦纳自我,提升发展自我的自信心,让自我更有力量。另外,由于处于疫情这样特殊的时期,还加入了一些疫情期如何调适自我,如何关爱自我的内容。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课前在智慧树平台创建了班级的翻转课堂,并上传供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链接的网页、PPT、视频及电子教材等。具体相关教学资源有:自我接纳问卷(SAQ)测试,埃里克森自我发展八阶段理论,自我概念及内容,乔韩窗口理论,有裂缝的水桶,邓亚萍、超模吕燕及大国工匠陈行行的案例资料,教师自己录制的《疫情期间如何关爱自我》及《疫情期间如何接纳自我的负面情绪》视频等。
学生课前查看学习资源,并完成三个课前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完成自我接纳问卷(SAQ)测试。目的是了解学生自我接纳的程度。第二个任务是:学生写出对“认知自我”这一话题的疑惑。上传至智慧树知到平台“学习任务”中,此任务的目的是从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出发,有利于教师更好的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第三个任务是:画出自画像,此任务的目的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了解“冰山下的我”。
在布置完课前任务的一段时间内,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中,教师随时登录智慧树平台查看学生学习资源进度、下载资料情况及完成任务情况,通过智慧树平台的“提醒”功能,督促学生进行学习。
教师在智慧树平台利用“小组教学”将学生分组,自主学习时,同组间同学可以积极督促、主动交流,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预习疑惑及时发给教师,利用智慧树群聊及QQ群及时进行疑难点反馈,及时解答学习者提出的问题。
(二)课中
课中主要包括:课前任务总结、检验课前预习效果、导入新课、重点内容练习讨论、教师总结这5个步骤。
1.课前任务完成情况总结
教师首先总结任务完成情况,表扬任务完成及时而且质量高的同学。
2.检验课前学习效果
利用智慧树平台的测试、随机点名、抢答方式及连麦等,检验学生课前学习效果。
3.导入新课
以活动的形式导入新课活动名称:自画像展示
活动目的:调动学生上课情绪;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和他人,为本次主题辅导活动做铺垫,激发学生探究自我的动力。
活动步骤:
(1)教师展示学生的自画像
教师开启智慧树知到的“见面课”,通过PPT把同学们上交的自画像展示给学生。
(2)同学发言讨论
利用智慧树平台的“群聊”功能,同学们分析教师所展示的自画像内容,推断作画者的特点及想表达的心声。这里教师强调一定不要对同学的画做评判。
通过这个活动,活跃了课堂氛围,促发同学思考,增进了彼此间的认识,激发了同学探究自我的意愿。
4.重点内容练习讨论
重点讲练及分享讨论的教学内容之一:认识自我
教师让学生完成智慧树平台的“学习任务”,填写20句“我是谁”,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自我。
活动名称:20句“我是谁”
活动目的: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活动步骤:
(1)教师通过智慧树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学生在平台上完成20句“我是谁”。
(2)通过智慧树平台“群聊”功能,同学之间彼此做分享讨论互相补充。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填写20句“我是谁”,这是一种自我观察,自省的方式,这种方式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而通过同学间的分享、反馈、评价和补充,让我们又加深了对自我的认识,这种通过他人的评价与反馈也是我们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
那同学们通过课前的预习,你们还知道哪些了解自我的方法吗?同学们请将你们的答案发布在“群聊”区,我会点击“抢答”功能,连麦学生发言。
同学A: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演讲比赛,或者通过参加社团活动都可以了解自己;
同学B:可以通过活动作品了解自我。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和自己的活动成果或者作品,能让人更加了解自己的能力,处事风格及性格等情况。那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认识自我的方法:自省,他人评价,与他人比较,通过活动成果或者作品。
重点讲练及分享讨论的教学内容之二:悦纳
自我
教师:我们刚才一起认识了自我,小组同学的评价又促进和加深了我们对自我的认识。大家谈谈“认识自我”这一部分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同学们请将你们的答案发布在“群聊”区,我会点击“抢答”功能,连麦学生发言。
同学C: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都有优点和缺点。
同学D:通过自我分析和同学们给予的评价,我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优点。
教师:正如大家所说,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是与众不同的,尽管我们有一些不足,但是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愉悦的接纳自己。那如何做到真正的悦纳自己呢?
请大家结合智慧树知到的学习资源的《有裂缝的水桶的故事》,说说你的想法。同学们请将你们的答案发布在“群聊”区,我会点击“抢答”功能,连麦学生发言。
同学E:我觉得悦纳自我应该就是对自己不必太苛求,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
同学F:那些所谓的缺点,有的时候也是一种财富,只要我们积极利用,缺点也能变成优点。正如同学们所说,缺点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我们要学会接纳,同时从积极的角度看待缺点。
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积极赋义的练习。活动名称:积极赋义
活动目的:学会正视缺点,不因缺点而沉溺于自卑与自责之中,承认它,并从积极的角度看待缺点。
活动步骤:
(1)在“群聊”区写下你认为的你身上的缺点和不足。
(2)同学之间对这些缺点进行积极的赋义。教师:同学们请说说这个积极赋义的活动给
你带来的感受。同学连麦发言。
同学G:我一直觉得自己很胆小和内向,大家的鼓励让我看到了我的另一面,思考问题深刻,做事比较谨慎细心。
同学H:凡事都有两面性,要从积极的角度看待自己和他人。
教师:好的,通过以上的讨论练习,我们来总结一下悦纳自我的方法。学会欣赏自我,不必苛求自己太完美。
重点讲练及分享讨论的教学内容之三:超越自我
请同学们结合课前阅读的邓亚萍、超模吕燕以及大国工匠陈行行的案例,谈谈案例对你的启示,请将你的答案发布在智慧树平台“群聊”区。教师:好的,我看到大家都发布了自己的答案,下面请几名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学生连麦发言。
同学F:超模吕燕的故事给我的启示是要自信,在别人认可你之前要先学会自我欣赏。
同学G:邓亚萍当年因为身材原因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及不断拼搏,使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同学H:大国工匠陈行行,在学校的时候,没课了就在机房练习,基本上一天练习十几个小时。工作后,都是挤出下班后或者周末时间来练习,从不歇停。我想这是他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教师:三位同学都谈了案例对自己的启示,邓亚萍、超模吕燕以及大国工匠陈行行的案例给我们超越自我提供了很好的答案。那就是首先坚信自己能够做到,学会欣赏自己,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然后不断勤学苦练,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实现自我。
接下来,教师在讨论区发布任务,那就是请同学们写出你最欣赏的榜样人物,他们身上哪些特质和能力是你希望自己具备的呢?而为了具备这些特质和能力,你打算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和行动呢?同学们分别写出来欣赏的榜样人物具备的特质和能力,有的写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涌现出来的榜样,有的同学写的是本专业领域内的领军人物。这一任务的设计目的是用榜样去激励学生,引导同学们去思考如何超越自我。
5.教师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学生每人一句谈每节课的收获。并上传至群聊讨论区。
(三)课后
课后包括作业巩固和教学反思2个部分,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巩固运用所学知识;教师进行课后反思,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反应出来的不足,下一轮教学再实践。
1.作业巩固
本节课布置的作业是:制定一份大学3年的个人发展计划,包括学习、人际交往、身心健康、理财及休闲运动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计划。并且每天在群聊区打卡写出计划执行情况。
制定个人发展计划目的是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巩固和迁移到实际生活中,采用打卡形式是为了监督保证计划的执行。
2.教学反思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借助智慧树教学平台的功能,通过网络平台把理论知识合理地嵌入信息媒体形式之下,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也较为丰富,可以开展点名,签到,随机提问,抢答,讨论分享及连麦等。“学情数据”让学生随时了解完成任务情况。“问答讨论”及“群聊”功能让师生间沟通极为顺畅。学生更乐于接受这种方式,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也愿意按下“举手”键,发弹幕,在线上很积极活跃参与课堂分享讨论中来。同时“学习资源”中的生动形象的视频,动画及案例也很吸引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比于课堂教学,线上教学突破了教室这个实体空间的“制约”,学生提前登录网络平台,下载学习各种学习资源。学生自己安排学习的时间,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研究,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分析与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能力增强
教师开始要选取教学平台,熟练教学平台操作;还需要提前准备各类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有的需要教师自己录制,自己编辑,这个过程中帮助教师熟练了edius等编辑软件及录屏软件的应用;教师还要对在网络上选取的资源进行筛选、重新加工等;对课程要进行整体设计,部分教学内容还要重新组合,通过网络平台选取合适的教学手段;课后还要分析教学平台软件的参与直播同学的数据,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长和互动频次等进行追踪。这些均促进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4)学生反馈效果较好
本节课结束后,笔者对曾经上过本门课程的1508名学生做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94.04%的学生适应这种学习方式,96.95%的学生能跟上这种讲课进度;93.9%的学生觉得老师推送材料的知识点难度适中;96.49的学生你对线上授课的效果感到满意。
通过学生提交的上课的心得和体会,笔者发现,学生们对这种教学模式总体感觉是:挺好,感觉很新颖,也很放松,没有面对面的压力感,上课回答问题次数多了,促进了自主学习,感觉学习上是自己做主了,随时可以和老师交流,直播的内容可以回放,有听不懂的可以随时听,提高了自律性和自控力,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是也有个别同学谈到:线上课和面对面上课感觉还是稍有些不一样,网络有时不稳定影响听课效果,有时候会担心来不及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线上课比较费流量,课前课后学习任务量多,没人监督容易走神,会逐渐适应这种上课模式。
线上教学虽然是抗击疫情的应急之举,但是,展望未来,学生的学习,一定是线上、线下同步的。线上教学面临这些问题正是以后笔者的线上课程努力的方向,下一步将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
参考文献
[1]夏蕾.“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线上线下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2):39-40.
[2]张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线上线下双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19(19):455.
[3]朱元璐,陈志平.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翻转课堂的模式探究——以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172-173.
[4]申雯.慕课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38):77-78.
[5]林静,王玲玲,康著言,等.基于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方案设计——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47):199-200.
[6]俞超,王军.“课堂+实践”模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5):195-196.
[7]陈娜.“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1(6):31-35.
[8]李仁莉,代俊,袁晓艳.翻转课堂在高校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运用[J].攀枝花学院学报,2020,37(1):102-107.
[9]胡瑞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的应用和实施[J].才智,2019(16):1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