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0 11:05: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社会的日新月异,各种价值观层出不断,当代大学生一方面体会着前人没有享受过的物质精神服务,另一方面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各种诱惑。一些同学被外界所吸引,而不能保持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本文将就这三方面因素着重探讨,并针对各类因素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措施,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学习积极性;影响因素;解决措施

本文引用格式:高庆飞,等.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50):174-177.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Learning Enthusiasm

GAO Qing-fei,ZHANG Kun,LI Ju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Heilongjiang)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a variety of values emerge constantly.On the one hand,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experience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services that their predecessors have not enjoyed.On the other hand,they are also attracted by all kinds of unprecedented temptation.Some students are attracted by the outside world,but can not maintain a high learning enthusiasm,the reasons can be summed up as follows:their own factors,school factors and family factors.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se factors,and put forward some feasible measures for various factors,which will help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enthusiasm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Learning enthusiasm;Influencing factors;Measures

一引言

现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劲头上相对松懈。许多大学生从高中毕业到本科毕业经历了学习积极性高昂至衰退的过程,不过在毕业阶段又会恢复一些,这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4]。

(一)学习劲头高昂阶段

多数学生在高中时期,经历了高度紧张的学习得以进入大学深造,刚进入大学时对于周围环境相对陌生,保持着新鲜感,仍然保持着高中时的学习热情,学习相对比较积极。少数同学产生倦怠现象,少数同学学习更加刻苦,开始产生分化。

(二)学习热情衰退阶段

在充分熟悉了大学校园环境之后,认识到大学校园的充分自由度之后,学习上开始产生懈怠。大学校园相对比较开放,类似一个半社会体系,许多同学开始接触到来自社会上的各种诱惑,或者沉迷于自己的小天地,多数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度下降出现在这个时期。

(三)学习热度恢复阶段

在大学的最后阶段,大学生群体开始产生分化,保研和考研群体明确目标,进入状态忙于学业,急于就业的同学开始参加各种招聘、面试,进行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感受到就业的压力,重新恢复了学习的热情。

本文就第二个阶段学习热情衰退期进行分析,在研究了一些参考文献后发现,大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这种现象十分普遍,而且很严重。有人针对大学三年级学生,调查其逃课比例,发现惊人的事实,在其研究中发现,调查对象的逃课的比例居然达到53.8%[5]。

学习积极性不高的表现通常为大学生个体情绪长时间低落,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严重精力不足,专注力下降,并且伴随着厌学、逃课、迟到早退等行为偏差,最终导致学生的成就感较低,对自我产生负面评价,从而导致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个人今后的发展[6-9]。

学生个体学习积极性的降低成因比较复杂多样,主要可以总结为个人原因和环境原因,本文将分别针对学习积极性下降的成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正确的理解学习积极性下降的成因,并良好的贯彻解决措施,将对学生个人乃至社会整体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10,11]。

我国每年毕业800多万大学生,如此众多的学生将对社会产生天翻地覆的影响,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将其塑造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将对我国的发展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12]。因此,对于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研究十分必要。

\

 
二原因分析

大学生群体学习积极性的下降具有较为复杂的成因,有相关学者对学习积极性的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在性别分布上,女性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于男性同学,且男性同学更易产生情绪低落等情况;在学科分布上,理科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低于文科同学;学习积极性在年级上的变化存在以下规律,大一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大二大三逐渐降低,大四有所回升。这些分布规律对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况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刻画,有助于接下来进行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成因分析。

针对各种成因进行分析,大致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重要因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

(一)自身因素

学习积极性这件事情终其源头,自身因素占很大比例,明确学生自身原因,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十分关键。

(1)人生目标

大学生刚进入大学,对于人生方向,价值观的思考还都比较浅薄。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目标不甚明确,在进入大学一段时期产生迷茫的心态,这对他们造成一些困扰,使其产生学习上的倦怠。有部分同学坚持学习,但却对未来做不出长远规划,久而久之,也会产生懈怠心理。也有部分同学思考过多,不去积极实践,最终计划也只是停留在纸面上,不能得到实现。

现今多数大学生的学习存在以下特点:(1)学习动机不纯,具有十足的功利色彩。(2)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未来规划不够长远。(3)跟风现象严重,没有坚定的主观意识。多数人难以在本科学习期间进行有效学习和思考,而是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只求一纸文凭,只要60分万岁,这些都是人生目标不明确的具体表现。

(2)自我管理

我国高中生学习压力较大,长期处于教师及校方的高压管理之下,这样的应试教育虽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但是长久来看,终究不行,对个人的长远发展不能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学生上了大学之后压力骤减,产生放纵心理,逐渐自我懈怠,不能将高中的学习劲头继续坚持下去,长期下去,不仅知识浅薄,学习能力也下降了。

加之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方法等已发生巨大改变,许多同学不能良好的适应,于是开始放纵自我,自暴自弃,不断地进行恶性循环,自我堕落。在高中阶段不能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上了大学更加迷茫,于是乎逐渐迷失自我,放松自我要求,放纵自身。

(二)学校因素

学生在学校学习,固然学生自身的原因很重要,学校的责任也必不可少,这与现行的高考制度,学校的管理制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1)专业抉择

我国现行高考政策,允许学生高中填报志愿,许多同学由于家庭并未有人进行指导,自身对此也知之甚少,上大学之前对自己的专业一无所知。这就造成很多同学上了大学之后发现并不喜欢这个专业,然而多数大学里转专业并不自由,这就造成许多同学专业兴趣不浓厚。许多同学通过其他方法学习其他专业,最终从事其他行业,造成隐形的课堂出勤率不高,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2)教师教学

许多高校的老师们,既要从事科研任务,又要从事教学任务,有些老师很擅长科研,却不适合教学。新任的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之前从未有过相关经历,刚从学生变成了老师,缺乏教学经验,也不擅长和学生打交道,照本宣科,墨守成规,造成课堂活跃度不高,同学们上课昏昏欲睡,更有甚之直接逃课。部分教师存在教学能力不过关的现象,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的一个原因。

(3)学习环境

我国高校的学习场所还是相对匮乏,很多同学反映自习室数量不够,图书馆总是人满为患,而且缺乏24小时通宵自习的场所。很多同学选择在教学教室自习,然而教学教室终究有课程安排,这就造成很多不便。而且自习室措施较为陈旧,没有足够的热水器、电话室、插座、无限网络,造成学习中的诸多不便。寝室环境也相对较差,八人寝六人寝空间拥挤,没有足够的桌椅、柜子等等,学习氛围更是十分差劲。

(三)家庭因素

家庭在学生的学习成长中扮演重要角色,以往人们在相关研究中忽视家庭因素,然而家庭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多数孩子对父母模仿,在父母的引导下认识世界,形成最初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说这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然而有些父母并不重视教育,孩子在父母学习无用论的灌输下产生厌学心理,不重视大学学习,希望早早毕业进入社会工作,这就造成了在学习上积极性的下降,心思都花在了其他事情上。

父母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认知程度,家庭的经济水平、孩子在家的被关注度,都会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通常认为父母一辈的文化程度较高,对于社会、相关专业等的认知程度良好,这样的家庭中的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一般都较高。并且家庭的经济状况愈好,在家受父母亲人的关注程度愈高,孩子在学习上的积极性愈高,呈明显的正相关。其中孩子在环境中的受关注度对于学习积极性的影响最为明显,该因素与其他几项因素有关,父母的受教育程度高,家庭经济水平高,往往对于后代的关注程度更高。

三 建议措施

(一)学生自身

(1)加强思想教育


一个人长远的学习动机终究是来源于自身,我们的教育中确失了让学生学习如何思考的一环,在四年的大学生涯里,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将对哲学的思考变成大学的必修环节,引导学生对人生目标的终极思考。以往的哲学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等,但这些课程不鼓励学生对人生进行思考,老师也仅仅完成教学任务,并未对学生产生较大启发。在以后的哲学课程上应当将教学简单化,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人生目标的思考上,引导学生形成完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

\

 
(2)加强学生互助

兴趣相同的学生总是乐于聚集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学习上进行互助可操作性更强。让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将知识点讲给学习能力稍差的同学,这本质上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该同学在脑海中将知识复述梳理了一遍,对知识结构的掌握更强了,而对这个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的同学也得到了启发。这个过程通常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让两个人的关系更亲近一些,然而这样的互助行为还是太少,我们应当引导鼓励这种互助行为,让灌输式的学习变成思辨式的共进。

(二)学校引导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服务人员管理学校应当积极争取一些机会,让学生们的学习环境更好,校方可以整修食堂,改善同学们的伙食;装修宿舍,改善同学们的休憩环境;将校园变得更漂亮些,让同学们在学习之余可以欣赏校园风光。另外加强校园服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提升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各处的服务水平。这些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都会有所帮助,也能吸引更多莘莘学子的就读。

(2)课程管理调整,改革考试制度,加强专业引导现在许多同学被繁重的课程所累,不能进行自主学习,学校应当加强课程管理,取消冗余的无用的课程安排,给学生留出更多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时间。另外应当将教学质量好的老师们的教学方法进行推广,取消教学质量差的老师的教学资格,将教学能力纳入到高校教师择优录用中去。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将考试形式丰富化,教师不仅仅可以进行笔试考核,还应当进行口试,日常小组讨论等环节,评判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仅仅参考他的应试水平。

(3)加强专业引导,关注学生职业规划应当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引导,多举办专业讲座、增加专业概论课程等,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脉络等进行系统透彻的学习,从而引导学生站在一个高度上思考问题,这对于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上都十分有益。并且在毕业之前应开设与职业规划相关的课程,加强同学们对于未来职业选择的了解,讲解不同的职业去向的优劣、难易,教授同学们如何制作漂亮的简历,如何应付各种复杂的面试,将有助于同学自信心的建立,对于其今后的职业规划、抉择和发展必定产生深远的影响,当老师们为学生们将未来的路一点点指明,学生们的学习动向逐渐明确,努力也有了方向,其学习积极性也必然随之上升。

四 结论

本文着眼于当代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下降的问题,叙述了学习积极性下降的各种表现,以及其在性别、学科和年级上的分布规律,然后重点从学生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三方面入手,分析了造成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并且针对学生自身和学校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改变以往的引导方式;鼓励学生进行互助式学习;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的建设;调整学习课程管理,变革考试制度;加强专业引导,关注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与发展。这些分析和措施将有助于缓解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的普遍性问题,明确学生积极性下降的原因,并贯彻落实各项建设性举措将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晓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王云海,武丹丹,李峰.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研究与对策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163-168.
[3]孔媛媛.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4]侯学良.培养与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1,(26):164-165.
[5]许枫叶,宋晓华.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因素调查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01):55-57.
[6]姬长全.大学生网络学习动机现状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
[7]陶善信.两阶段教育模式转变下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3):173-175.
[8]黄明辉等.基于学生本位视阈下的大学生学情与学习积极性的意蕴分析及实证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7):256-257.
[9]赵荔,赵静.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4(36):285-287.
[10]刘建芳.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及应对策略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4(43):237-239.
[11]闫晴.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6(32):180-181.
[12]钱杏英.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和学习兴趣发掘的新探[J].教育现代化,2017,4(43):128-1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82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