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的留学生人才培养逐步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新的增长点。本研究通过对省内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才培养的调研与总结,提出了一种“五位一体、书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留学生高质量完成学业和顺利就业。研究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从语言文化课程、专业理论实践、产学研双元培养、学业成果评价、教学环境保障、师资队伍建设六个方面探讨了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关键词:五位一体、书证融通;一带一路;留学生人才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朱旻.“一带一路”下“五位一体、书证融通”的高职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50):40-43.
A Study on the"Five in One and Integration of Documentary Evidence"Training Mod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ZHU Min
(College of Humanities Zhejiang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Hangzhou Zhejiang)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training of foreign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growth point in serving the"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construction.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summary of the talent training of foreign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province,this study puts forward a talent training mode of"five in one,documentary evidence integration",to ensure that foreign students complete their studies and employment smoothly with high quality.Starting from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foreign students'talent training model from six aspects:language and culture courses,profess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dual cultivation of production,learning and research,evaluation of academic achievements,guarantee of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Key words:"Five in one,Documentary evidence integration";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International student training
一 引言
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经过夯基垒台、架梁立柱的6年时间,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了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伴随着《留学中国计划》、《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文件的出台与实施,我国来华留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二高职留学生培养的使命与挑战
随着五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不论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民生改善,从贸易往来到文化交流,都对具备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迫切需求;伴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实施以及“双高计划”的落地,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迈入“黄金提速期”。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留学生人才培养的使命也从弘扬中华文化、培养“知华友华”国际人士逐步转变为培养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及“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的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以及面向世界输出职业教育的“中国标准”。
当前,高职留学生培养与“一带一路”建设愿景仍存在差距,人才培养仍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首先,留学生生源规模较小,专业分散,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其次,因为起步较晚且经验缺乏,许多高职院校未关注到留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照搬本科院校培养模式或“一刀切”地按照国内学生培养模式开展教学;此外,配套留学生职业发展的产教融合实践平台、海外实行就业项目普遍匮乏,留学生就业前景尚不够明晰。
因此,本文通过调研兄弟院校、总结梳理近年来的留学生培养实践,提出一种“五位一体、书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力图为提升职业院校留学生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标准国际输出提供对策建议。
三“五位一体、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与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的培养方式”。[1]具体而言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管理保障制度、质量评价体系六个方面。“五位一体”指的是高职院校要培养具备一定汉语能力、中国文化认知和国际视野、岗位专业知识、实践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书证融通”是“1+X”证书制度在留学生培养上的体现,具体指的是通过三年时间的培养,留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将取得HSK3、4级(汉语水平考试3、4级)等相关语言证书以及职业技能竞赛证书、行业相关的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等。
“五位一体、书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通过强化优势品牌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提升产教深度融合,多部门协同联动,从而保障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达到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复合型应用型“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沿线国输出掌握汉语语言、了解中国文化和国际规则、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兼具的全方位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四“五位一体、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五位一体、书证融通”是一套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总结和提炼。项目组以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论为核心理念,协同各二级学院和部门,精心设计了包含留学生的汉语言教学、文化实践、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训实习等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各项环节的教学内容。通过三年的学历生人才培养实践研究,不断调整和优化策略,整合校内外资源,深度融合产业企业,培养了一批“文技并修”、“通晓中外”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图1是“五位一体、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架构。
(一)搭建丰富载体,构建“文语浸润”的语言文化课程体系
由于高职留学生培养起步晚,对外汉语教学经验少。面对较之本科不同的生源情况和高职生源总体规模小,汉语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分散等特点,高职留学生在华学习第一年的“快速融入”和“扎实基础”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快速融入”指的是留学生来到新的环境后能尽快地了解、理解并习惯于当地的语言、文化及社会规则。所谓“扎实基础”指的是留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程度的汉语以顺利衔接至后期的专业学习。通过第一年的语言文化课程学习,留学生以期能够获得HSK3级、4级等汉语等级证书。
项目组构建了一套语言学习与文化感悟并重的课程教学实践体系。以丰富的汉语课程、中国文化课程、校内校外文化实践活动、语言伙伴等为载体和抓手,为留学生提供了一种“文语并重”的“沉浸式”学习环境,最大程度降低了留学生的“文化休克”现象,缩短了“过渡磨合期”。开设的语言文化课程包括汉语综合、汉语阅读、汉语写作、实用汉语、HSK3(4)级、中国书画、剪纸、武术、艺术鉴赏等;开展的文化实践活动包括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一系列文化体验活动、博物馆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参观学习、人文及自然景观游览;举办的“文语”活动包括定期的语言沙龙、全过程的结对语言伙伴、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文艺展演等。
深度融合的语言文化“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保障了留学生在华学习的“归属感”;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提升了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认知水平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增强了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多样平台,构建“文技并修”的专业课程理论实践体系
学成回国后能有一份满意的工作服务国家乃至“一带一路”建设,是大多数留学生专业学习的目标。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实践运用。考虑到留学生语言能力的差距,构建了以实际生活案例为着眼点的“四维一体”、“项目式”理论实践课程体系。所谓“四维一体”指的是利用“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导师帮辅”、“同伴互助”,保障留学生专业学习的持续动力和质量。以我校通信技术专业的课程为例,为解决课程内容过于抽象的难题,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组设计了基于真实生活的项目式教学任务模块,如为帮助留学生本国同伴开展汉语先修学习,启发他们结合《网页设计与制作》和《Java程序设计》等课程,开发一个汉语学习平台;针对校园某角手机信号弱的情况,启迪他们开展移动通信网络优化。
“源于生活、施于生活”、“以文化为基础、以技能为突出”的专业课程“四维一体”理论实践体系切实帮助留学生理解、掌握了复杂的专业知识,培养了留学生的实践技能,有效解决了留学生专业课程听不懂,持续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三)拓宽实践渠道,构建“产教融合”的产学研双元培养体系
“一带一路”建设中,“走出去”的企业直接面对着沿线国家对各类人才和科研成果本地化的实际需求,对于高校面向“一带一路”进行人才培养有着重要价值。企业参与高校的留学生培养以及高校开设适应“一带一路”产业需求的教育项目,能够共同加强来华留学生的实践教育,为留学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于“五通”建设提供明晰的路径[2]。以我校汽车专业留学生人才培养为例,依托11个国际化校企合作项目,引进德、日、美等国家的先进职业教育资源,实施“双主体”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校企双方定期组织劳模、工匠大师进校园活动,营造精益求精的职业氛围;开展“汽car服务队”等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提升留学生通晓国际规则及具备全球视野的职业综合素养,以达到“适合岗位需求”、“适应国际品牌”和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等复合目标。
通过校企协同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根据跨国企业及境外企业的标准要求及企业文化,为其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准员工”的订单培养模式,为留学生在华及归国就业提供现实可行的路径。
(四)创新评价标准,构建“以赛促学”的学业成果评价体系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倒逼我们以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全面审视和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3]教学质量监控和学业成果评价体系是提高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结果应该落实到留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养成上,学业成果的评价也不能单纯以卷面或平时的课堂成绩为论断,而要全面全方位地考量留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留学生积极融入“校园”、融入“企业”、探索创新。
注重留学生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学业评价机制,注重全过程、全方位的考评机制建设;注重课内与课外、知识与技能的双轨并行,高度重视留学生在职业技能竞赛中的参与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积极鼓励留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科技创新活动,通过“以赛促学”,真正使留学生达到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的目的,同时极大提升了留学生在华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五)建立协同机制,构建“润物于细”的教学环境保障体系
稳定的教学环境保障体系是确保留学生培养质量的前提条件。大多数高校施行的以国际交流中心为归口,以二级学院为协助管理的协同管理机制确保了留学生在华生活顺利融入、语言专业学习有效开展。该管理模式既保留了二级学院的管理主动权,发挥了二级学院的能动性;又使留学生的服务事务有一个归口部门,确保各项事务的宏观掌控和统筹安排[4]。所谓“润物于细”,强调的是留学生管理中的刚性制度与柔性人性化管理并行,关注留学生作为特殊群体的情感需求及心理适应。通过由国际交流中心或二级学院牵头定期组织留学生参与各项文化、体育、艺术、竞赛等活动,丰富留学生的课余生活,加强留学生的中华文化理解与认同,提升留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组织柬埔寨学生庆祝新年活动,让留学生感受到异国他乡家庭般的温暖和亲切。同时,为了促进留学生的汉语学习,为每位留学生结对语言学习伙伴、定期组织语言沙龙活动,增加两国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协作。
(六)健全师资队伍,构建“多元背景”的教学管理创新团队
留学生教育是高职院校“摸着石头过河”的新生事物,留学生教学管理团队的建设也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的阶梯式发展过程。随着留学生队伍的逐步扩大和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已形成一定的思路和做法,越来越多的高校将不同背景不同学科的教师纳入留学生队伍,以丰富课程设置、完善教学管理。构建“多元背景”的教学管理创新团队指的是组建了一支涵盖专业课、语言基础课、中华传统文化课以及国际交流中心、二级学院的教辅管理部门人员在内的教师队伍。来自不同专业和背景的教师协同育人,通过定期组织的教学研讨沙龙、留学生文化体验活动等载体,促进教师与管理队伍的有效沟通,保障留学生在华学习顺利完成,确保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
五 总结与展望
经过三年多的摸索,通过“五位一体、书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我们的留学生教育形成了一套具有专业优势、管理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体现了“书证融通”的高职教育特色。100%学生通过了HSK3级考试(其中1名学生获得满分),70%以上学生通过了HSK4级考试。留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取得优异成绩。以通信技术专业为例:2018年参加“建行杯”第四届浙江省“互联网+”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留学生组比赛获得铜奖;2019年参加第六届“‘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应用创新大赛‘一带一路’邀请赛”,6位留学生分别囊获一、二、三等奖。此外,汽车相关专业的留学生取得了岗位相关的初级职业资格证书,有4名留学生已签约浙江申通时代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浙江瑞泰汽车有限公司,开始为期9个月的顶岗实习。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职业教育标准输出的规模和影响力日渐扩大,培养高素质国际化职业技能型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新形势下的紧迫任务和重要使命。本文通过构建“五位一体、书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配套、评价方式、管理制度和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了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以期培养更多的“知华、友华、爱华”人士,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周远清.在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3.
[2]陈强,文雯.“一带一路”倡议下来华留学生教育:使命、挑战和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18(3):28-33.
[3]瞿振元“.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家教育新使命[N].光明日报,2015-08-13.
[4]刘翠,郭桂萍,李梦婷.“一基一体两突出”留学生培养模式初探——以四川工业科技学院为例[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9(01):93-9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