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论文应用混合式学习理论,基于毕博教学管理平台重新设计了数据库原理与操作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给出了SPOC模式的课程建设方案。论文在总结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详细方案,最后基于课程成绩对学习效果进行了评估,并讨论了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数据库;课程教学;教学改革;毕博;Blackboard
本文引用格式:张庆来,等.基于Blackboard的数据库原理与操作课程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9,6(94):156–158.
一课程现状与问题
(一)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严重依赖于课本,难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课本主要侧重理论知识点的讲解,对于实验课程内容覆盖不足。
(2)课程资料传承不足。历年学生遇到的重难点问题,提问的高频问题,习题库等,没有办法积累和传承。
(3)课程表现形式单一,以PPT为主。不能及时链接至相关的知识点,多媒体组织能力一般。
(二)教学环节
(1)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堂缺少互动环节。目前基本上停留于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阶段,课下教师与学生交流时间少,没有办法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2)考试形式单一。现有的考试方式有两种,闭卷考试和课程大作业。闭卷考试适合考查知识点,但不能很好地考查思想与实践层面的内容。课程大作业可以考查学生的设计思路,但不能覆盖全部的知识点。
(3)学习评价方式单一。现有评价主要从考勤、小作业、大作业等角度出发,学习评价不够全面准确。
(三)课程管理
(1)教师无法及时掌握教学动态相关数据,课程过程质量控制困难。学生学习是一个过程,学习效果可以从过程数据中反映出来,在传统方式下只能通过调查表、座谈、讨论等方式来获取过程数据,操作费时费力。
(2)课程团队建设也存在问题。课程团队没有办法及时共享课程资料,对于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只能各自摸索。
通过应用毕博教学管理平台,适当引入混合教学、翻转式教学理论,将数据库原理与操作课程建设为SPOC课程,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二 课程建设方案
(一)课程建设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系统学习掌握数据库基础理论,具备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所需的基本知识,熟悉数据库系统管理的相关知识。
(2)技能目标
能够完成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完成从需求分析到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设计的数据库开发过程。熟练掌握SQL Server Express版本的使用,能够应用它完成数据库的构建、表查询、视图与索引的设计和DBMS系统的管理。
(二)课程内容设计
数据库原理与操作课程内容设计基于毕博教学管理平台完成:
(1)课程说明模块
课程说明模块主要描述关于课程本身的信息。
(2)课程内容模块
课程内容模块主要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
(3)实践教学模块
实践教学模块主要提供与实验课程部分相对应的课程要求、课程资料和实验教程。
(4)交流互动模块
数据库原理与操作课程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之间也需要进行协作式学习。
(5)拓展资源模块
为了适应开放式学习,课程提供了课程资料模块,提供与课程相关的扩展资源,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扩大知识视野。
(三)教学活动设计
(1)线上教学
①强化互动式教学
每次上课前,通过在线课程通知向学生发布课前预习材料和课程预习要求。上课过程中,开展小组内讨论,同时通过讨论版开展课程讨论。课后,教师通过在线作业批改,向学生及时反馈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②开展在线测试
首先,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阶段性测试。本课程建设了章节题库,由毕博教学管理平台随机抽取生成章节测试试卷,根据测试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其次,实施实验课程在线期末测试。本课程实验课程由SQL Server系统安装、数据库附加、数据库关系图操作、表查询、视图与索引五个实验作业构成,每个作业学生有两次尝试机会。实验课程会单独给出考试成绩。
③选择性发布学习内容
传统教学方式统一授课,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利用毕博教学管理平台提供的选择性发布,可以根据每一章的学习效果,给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应等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线下教学改革
线下教学主要引入翻转课堂理论,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
①翻转课堂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配合完成。教师需要完成前端分析,准备课程材料、录制教学视频、准备教学PPT,之后发布预习通知。
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观看教学视频、完成课前作业、阅读相关材料。课前作业主要供学生完成自测,了解自己在知识和能力上的欠缺点,上课时做到有的放矢。
课堂互动
教师负责完成课堂互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答疑,对课堂学习效果进行点评,最后完成课堂教学总结。在课堂互动环节,可以适当引入PBL和CBL教学方式。
课后扩展
翻转课堂不仅强化了课堂环节的知识内化效果,而且可以支持学生课后扩展学习知识和技能。在课后扩展阶段,教师主要负责线上答疑、批阅作业,并进行教学评估[1]。学生需要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参与课程的在线讨论。
②课程评价
内容跟踪
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对课程的访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区中的所有用户活动、论坛中的用户活动、小组中的用户活动、对用户活动的全面总结[2]。
课程统计
通过毕博教学管理平台控制面板中的评估模块,可以产生各种课程报告,如内容区中的所有用户活动、学生单门课程概述、小组中的用户活动、论坛中的用户活动、课程活动概述等,利用这些报告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3-5]
考核与评价
数据库原理与操作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主要指课程成绩计算,本门课程需要给出两个成绩,理论课成绩与实践课成绩。
由于理论课成绩与实践课成绩是同一门课程的两个方面,两方面的成绩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因此,本门课程设置了理论课成绩与实践课成绩的相关系数R,本年度的相关系数设定为R=0.2。
理论课成绩计算公式为:平时成绩(线上环节*10%+线下环节*10%)+期末大作业成绩*60%+实践课成绩*20%(R)
实践课成绩计算公式为:平时成绩(线上环节*10%+线下环节*10%)+五次在线考试成绩*60%+理论课成绩*20%(R)
三 课程建设效果与下一步研究问题
(一)建设效果
本学期参加课程学习人数为57人,理论课与实践课成绩分布如下:
不及格的两人中,一人因未提交课程大作业,也没有提交上机测试的五次作业,因此作重修处理;一人因出国交流未参加考试。从成绩分布看,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点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是相对良好的。
(二)下一步研究问题
数据库原理与操作课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实践环节不容易体现。数据库原理与操作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的课程,理论学习部分在应用毕博教学管理平台后,可以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但是实践环节的完成,更多依赖于线下教学。
(2)学生的评价激励机制需要优化。当前的成绩评价模式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的自评、互评比例没有考虑。课程成绩的评价还需要考虑学生参与的深度,让学生愿意参与课程学习,通过评价机制从课程学习中得到回报。
(3)翻转课堂的课时比例设置。虽然翻转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改善学习效果,但是学生的学习习惯改变需要一个过程,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比例关系仍需在实践中探讨完善。
(4)移动终端的便利性问题。毕博教学管理平台手机端功能不强,现在基于移动端学习越来越普遍,它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障碍。
参考文献
[1]陶晶等.Blackboard支持下商务英语教学实验[J].实验室研究与探讨,2016(8):272–276
[2]张培培.BlackBoard平台下网络课程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3]张明.基于Blackboard平台构建初中STEM校本课程[J].学周刊,2019(16):139.
[4]葛欣,孟凡荣,闫秋艳,等.基于雨课堂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30):126–128.
[5]马力,张琼声.基于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的数据库原理考试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85–8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