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在线课程建设有着丰富的特点,笔者通过课程建设和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分析了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在线移动课程建设与传统课程建设的不同,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教学课程建设平台具有:资源建设与推送类型丰富,形式多样;课堂活动开展与分享、学生学习、课外辅导答疑及作业的批改随时随地,方便易行;学习过程记录详细,易于开展形成性评价等特点。
关键词:在线课程建设;在线移动教学;超星学习通
本文引用格式:吕水平.基于“超星网络平台和学习通”的课程建设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7):117-118,125.
移动互联网几乎覆盖了生活的全方位,当然教育也不能例外,特别是移动设备的迅速发展,使得碎片化学习逐渐成为一种适应时代变化的主流学习方式,许多高校已经把推动混合式学习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手机和人几乎如影随形,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几乎都离不开手机,课堂上,学生低头玩手机的现象十分普遍,使得老师和学校都很头疼,与其想尽办法限制学生,不如努力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手机服务课堂,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同时达到教育最优化的目的。所以,我对执教的各门课程进行了在线移动网络课程建设,目的是想通过移动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实践,进一步探索混合式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一 资源建设类型丰富,推送形式多样
(一)建课及资源推送不受时空限制
教师既可以在电脑端创建课程,也可以在手机端,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创建课程。创建课程的第一步是课程门户建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及课程的特点选择课程模板,编辑课程封面信息,对课程进行说明,添加教师团队成员,对教学的条件、教学效果、参考教材加以说明,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添加栏目或子栏目;而在手机端可以通过新建课程,生成班级二维码,学生扫码二维码即可加入该班级学习该课程,这种方式给课程建设带来便利性,同时给传统的授课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二)资源类型多,推送途径和形式灵活
创建好了一门课程,接着就是要进行课程资源上传了。教师可以通过电脑也可以通过手机上传文档、图片、音视频等类型的素材资源,每种媒体素材还支持多种格式,实在不支持某种格式也不怕,用格式工厂类的软件可以轻松地进行媒体素材格式之间地转换。当然上传的途径也不是单一的,既可以从本地上传,也可以先把课程资源打包上传至超星云盘,然后随时随地上传,更便捷,速度更快,还可以先创建本门课程的资源库,从资源库上传。上传的文档及音视频等资源,可以设置成任务点,布置给指定班级的学生去完成,完成的时间可以控制,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值得进一步解读的是手机创建课程资源库,通过把课程分成不同的主题,以主题建立文件夹,然后添加资料,可以把电脑文件、手机里的图片、视频、借助手机相机现场拍摄的内容、教师平时收藏的资料、保存在云盘中的资料、教师的学习笔记,甚至其它网站与网页的内容,都可以随时保存在资料文件内,对文件夹进行设置给指定的班级或设置给共享课程团队的老师,学生手机端就可以随时查看阅读,使得课程资源越发丰富多彩。
二 课堂活动开展与分享随时随地,方便易行
(一)课堂活动丰富,增强了师生与生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手机端学习通的投屏功能,把创建的章节PPT、教案、资料库中的内容投到屏幕上,避免了教师忘带U盘、U盘毁坏或丢失的尴尬。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上课前签到这项常规工作,传统教学环境下,得逐一读学生的名字,费时费力,现在学生只要按一下手机,特别是二维码签到形式,哪怕80人的班级也能在1分钟内完成,而且有效防止了不到场而签到行为的发生,使得课堂有了更多的时间;以选择、填空、简答等形式随堂进行的小测验,立刻就能统计出答题的正确率;开展主题讨论、对问题进行投票、选人回答问题、学生互相评分、抢答问题等都变得简单易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指导的课堂,一直较为困扰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在此环境下不仅提高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而且方便易行。
(二)教学的空间冲破了讲台的限制
从教学形式方面来讲,实现了面对面教学和远距离教学两种形式的相互转换。一方面教师可以使用CamtasiaStudio等录屏软件录制自己上课的小视频或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章节资源,学生通过手机学习通,利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就像学习大学慕课的课程那样,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接受程度学习,可以反复学习,没有学习进度的干扰,便于实现因材施教,打破传统课堂中“一刀切,满堂灌”的教学弊端。从课堂教学视角来讲,传统的课堂即使有多媒体的支持,教师也只能在讲台上授课,因为PPT的翻页离不开操作鼠标,而今不同了,教师手持手机或IPAD,教学资源尽收其中,教师在任何教学环节都可以将自己手机或IPAD中的内容投影到大屏幕上,向学生进行展示或和进行有效地交流。教师不仅可以将上课的PPT内容投影到大屏幕中,还可以利用手机控制PPT的翻页,使得老师可以摆脱讲台的限制,走下讲台,与学生近距离接触,一边讲课,一边监督学生的学习行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及时的面对面指导,对于主题讨论以及其它自主探究式学习也能及时纠正和引导,不仅增强了课堂互动性,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 学生学习、课外辅导答疑及作业的批改随时随地,方便易行
(一)辅导答疑及批改作业不受时空限制
辅导答疑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学校要求教师留出固定时间,在某个固定地点,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效率和效果十分低下,甚至没有学生问问题;作业也是写在纸质作业本上,老师必须在办公室一一批改,登载作业成绩也要手工完成,费时费力。而今在超星学习通的支持下,无论你是出差在外,还是出国留学,无论什么时间,你都能利用哪怕是点滴的时间批阅一份作业,使得任务分散,轻松完成;辅导答疑也不受时空限制,还避免了面对面的许多尴尬,随时都能轻松进行。
(二)学习灵活机动,可以随时随地地学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大量应用,碎片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碎片化是受众追求自我、追求个性的必然发展,是传播者从事传播活动的主要依据。学生碎片化的时间也越开越多,进行碎片化学习和阅读也是重要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通过“学习通”创建的在线课程,可以提供适应时代需要的碎片化学习方式的条件和学习内容,学生可以利用课堂内外的碎片化时间,比如出行的公交车上,甚至在公交站台等车的片刻,都能进行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学习。
四 学习过程记录详细方便,易于开展形成性评价
首先,教师根据课程特点,选择合理的平时成绩评价的指标内容,比如作业、课堂互动、观看音视频情况、章节测验等十几个指标项,你可以选择其中的几项,设置好各项指标的权重,“学习通”就会自动实时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生成课堂报告,强大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为教学评估提供有力依据。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报告了解班级整体签到情况、每堂课的整体课堂表现及主题讨论的参与度等,通过学情分析可以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就是以上设置的平时成绩的考核项目的完成情况,比如作业的完成率,视频完成情况、对课程的访问情况等等,从总体上了解课程的学习进度和质量;通过成绩统计可以观察每个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随时随地统计学生的各项平时成绩,从而发现学习差异,寻找问题的根源,或及时调整授课进度和方法,或通过系统的督学模块,及时督学,使得学生加快或调整学习进度,以便成绩达标,完成学习目标。
再次,现代的教育教学观及教学改革的内容,要求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对学生的考查,要注重学习的过程性,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必不可少,不能仅仅通过一次考核就给学生定等级,所以对学生平时学习行为的跟踪、评估、督学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但在传统的课堂中,过程性的环节很难记录,记录的很多数据十分主观,可信度差,通过超星学习通在线的方式确实方便记录过程性的评价环节,方便又详细。
超星学习通的这些学习、教学、讨论与作业、互动等全过程的数据记录功能、分析、应用功能,为教学与管理的过程性评价提供了强大的数据统计分析与支持。为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的弊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 收获与问题
我校2015年引入超星网络平台,通过在超星学习通上进行网络课程的建设和实践,我取得了一些收获:首先,使我的繁琐的常规工作变得方便点、简单点,使我的课堂的时间充裕了些;其次,使我的教与学的各个环节都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再次,我们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增强了,教学反馈更加准确及时有效,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最后,学生参与课程的情况好转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也提高了。
这种超越了时空限制的教学模式给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式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教师也要与时俱进,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改革要求,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存在着一些困难的:资源建设费时费力,资源质量如何提升?教学活动目标层次较低,活动设计水平如何提高?线上线下活动融合不够,如何实现深度融合?数据应用不充分,可以进行哪些深度分析、研究与运用?这些问题还需要结合具体课程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斌.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J].教学与管理,2018(16):70-72.
[2]管恩京.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研究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3]冯年华,陈小虎,吴钟鸣.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6(03):58-61.
[4]邱慧丽,卢彪,高铭悦.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9,26(04):96-97+10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