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护理学教育教学手段及方法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3 14:45: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促进护理学教育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笔者从护理学教育教学现状入手,对其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地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而深入地探究了护理学教育教学创新改革策略。

关键词:护理学教育;教学现状;教学创新;改革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王珠琳.护理学教育教学手段及方法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91):200–201.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Nursing Education

WANG Zhu-lin

(Zhenji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Zhenjiang Jiangsu)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nurs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eans,the author starts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nurs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analyzes it in an all-round and deep level,and probes into the reform strategy of nursing education teaching innovation in an all-round and in-depth way.

Key words:Nursing education;Teaching status;Teaching innovation;Reform strategy

一 护理学教育教学现状

护理学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从护理学学科的特征上来看,其主要以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并融入了有关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知识。一般来讲,研究者习惯于将其归类成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从其所研究的内容上来看,护理学包含了自然科学,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总而言之,护理学是一门技能极其强的学科,要求实践,动手能力也要好。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做好护理学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从多层面、多角度入手,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实践型护理学专业人才为目标。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护理学教育教学工作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单一

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手段不仅有利于保障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课堂听课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护理学不但涉及到很多复杂冗长的理论知识,同时还有很多生涩难懂的专业词汇需要学生深入掌握,如果教师只知道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那么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同时还会打击他们学习的热情。教育教学手段单一已经成为影响当前护理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多护理学授课教师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而且当前学校在评价教师教学能力时基本上都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为重点,这也使得这些教师主要以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为目的,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打造“金课”,淘汰“水课”是现代化护理学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手段,那么就不可能真正地将水课淘汰掉,建设金课教育的目标也将遥遥无期。

(二)教师课前准备工作不够充分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他们完全可以利用各种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比如慕课、微课平台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发挥出引导者的作用,既要给学生推荐比较好的学习资源,同时还要利用微信、QQ等聊天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帮助他们消除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他们不仅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同时还要想好讲课的思路,并将基础内容和扩展内容区别开来,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重要程度选择性的学习,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和压力。然而,很多教师完全依赖于课件,而这些课件当中的很多内容都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的,缺乏针对性,教师也没有认真研究过这些课件的优势和不足,只是按部就班地在课堂上念给学生听。生动形象的教育方式是现代护理学专业学生最为需要的教育手段,课前准备工作不到位,不但是教师缺乏职业道德素养的一种表现,同时还影响到了学生听课的热情,也不利于校园良好学风建设。

\

 
(三)缺乏人文主义教育和有效的实践教学

从护理学的特点可知,该专业学生毕业以后主要从事的就是医学护理岗位,所以该专业学生往往要服务于不同类型的人群。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促进学生未来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而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通过开展人文主义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如此,护理学属于应用型学科,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至关重要。但有些教师仍然以专业理论课程教育为主,不仅没有给学生安排足够的实践教学课时,也没有定期给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以后缺乏责任心和实践应用能力,降低了社会群体对国内护理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二 护理学教育教学创新改革策略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根据护理学教育工作的特点寻找最合理、最科学、最合适的教学手段及方法非常有必要。在某种程度上,只有护理学教育得到有效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医疗卫生水平才能得到提升。如果没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护理学专业人才作为基础,中国的医疗卫生水平就很难得到提升。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更应该承担起为社会发展输送人才的责任,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的缺陷,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优越的学习环境。

(一)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手段

教育教学手段单一不但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教学辅助工具,比如多媒体、新媒体等,而与新媒体教学技术相比,多媒体教育虽然应用更为广泛,而且教师的应用技术也比较娴熟,但是却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媒体技术的横空出世不仅也教师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创造了条件,同时也让护理学教育教学工作重新获得了生机。慕课、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等各有特点,既有各自的优势同时还有自身的局限性。比如,慕课教育资源比较广泛,对知识点的解释比较细腻,适合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微课教学资源则比较笼统,只会对一些比较重要的内容进行详解,属于“大纲型”教育,适合学生进行“突击性”学习,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最佳选择。为此,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新媒体技术的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来选择不同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的需要。

(二)加强对教师的监督管理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教学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不仅要把重点放在教学的过程上,同时还要关注他们课前准备工作,确保教育资源的质量。作为教师,他们也要有不间断学习的意识,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对自己的岗位负责、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之间要加强联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同时还要兼顾护理学学科的特点,将那些复杂抽象、生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三)加强对学生的人文主义教育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是护理学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护理学教师要善于考察当前国内护理学领域对人才需求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为核心,同时融入更多的人文主义教育元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与实际应用能力同步发展,为护理学领域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学生为要有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利用身边的资源查漏补缺,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向教师评教,提升自身未来发展竞争力。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当前护理学教育教学现状来看,国内护理学教育教学工作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师课前准备工作不够充分、缺乏人文主义教育和有效的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为促进护理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就必须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制定出有效地解决策略。由此可知,《护理学教育教学手段及方法探讨》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

 
参考文献

[1]杨立群,于丹丹,李美谦.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6):25–27.
[2]马素丽,王继红.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9(19):98–100.
[3]董博,卜秀梅,宋艳丽,等.基于微课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9,33(17):3071–3073.
[4]周璇,陶冬艳,李典双.深化课岗融合拓展护理安全课程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6(33):253–254.
[5]郑晓云,石莹,史丽平.护士真实工作情景导向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6,6(35):214–215.
[6]郑晓妮,王卫红.基于微信群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4(7):65–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65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