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产教融合和国际化合作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和满足人才流动的需求,在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实践基础上,构建了“衣路工坊”产教合作平台,整合国内外双向政行企校资源开展相关实践工作,得到一定的经验与模式。
关键词:国际校行政企;共建;“衣路工坊”产教合作平台
本文引用格式:何志明.国际校行政企共建“衣路工坊”产教合作平台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90):1-2.
近年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等不断下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通知,强调了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更是上升到了共同体的高度,同时《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也要求加强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为了提升学院教育国际化水平,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开展国际政行政企合作,服务劳动密集型服装产业国际转移趋势,服务东盟国家的纺织服装国家发展战略,做到与东盟部分国家优劣互补,提出了“衣路工坊”产教合作平台构建下国内外双向政行企校合作思路,拟在解决职教合作的部分问题中得出一定的经验与模式。
一 职教国际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合作模式内涵
(一)职教国际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问题简单来说是学习多,输出少;来人多,出去少;自掏腰包多,国家给钱少;学校驱动的多,企业参与的少;发达地区多,落后地区少;高职多,中职少;语言非学历培训多,技术全日制学历少等。
(二)国际校行政企合作模式内涵
国际“政行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在国内外政府部门的直接支持和指导下,由国内外行业协会指导并参与,高职院校和骨干企业通过利益共享、价值共认,达到合作共赢的运作模式[1]。对于高校来说是共建机制达到共培师资、共享教学资源、共同研发或推广产品的目的,其结果是共同培养人才以求共同发展的有效发展模式。
二“衣路工坊”产教合作平台的构建
东盟国家是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化转移时企业投资首选地,为此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服装自治区特色示范专业(群)开展国际校行政企共建“衣路工坊”产教合作平台的实践。
(一)平台构建概况
学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充分发挥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合作桥头堡的地理位置优势,加强与东盟国家和地区沟通,深入开展国际交流及合作办学,建设与东盟国家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的高地。服装专业群依托自身较强的专业综合实力、鲜明的办学特色、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技术优势,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与区内纺织服装设计研究所及知名纺织、服装、丝绸企业深入产教融合,联手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密切中高职衔接,伴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量身定制”了技术技能跨国培训平台——“衣路工坊”。平台以广西服装专业职教联盟为依托,整合广西行业企业的优势师资和实训资源,为缅甸、越南及其他东盟国家的服装行业、纺织行业技术人才提供技能培训和技艺研修。项目以“衣”为路,通过成衣之技、美衣之法,创(新)衣之术等“衣”技艺,弘扬、传播具有广西特色的民族服装服饰文化,并推动“中国职教标准”走出去,走向共赢,开启了国际政行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2]。
(二)平台构建思路
通过“政”—中方教育厅、区供销合作联社、缅甸国家工业部、工商联、东盟各国教育主管部门;“行”—缅甸纺织协会、缅甸缝衣协会、广西服装职教联盟;“校”—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纺织工业学校等10来所区内中高职院校;“企”—南宁代顿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南宁锦虹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服装研究所生产厂等,根据衣路工坊默契内外联动合作机制,开展深度合作,在标准输出、人才输出、技术输出、企业产品输出和“洋”学徒输入的同时,达到国际化合作、专业建设提升和企业发展的目标,企业发展间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平台构建思路见图1。
(三)工作实践与计划
2017中泰共建创新创业暑期训练营,合作设计制作7款民族服饰产品、丝巾、当地农产品包装设计等,在2017年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上公展获得好评;2018年8月上旬,学院与缅甸工商联纺织协会共同成立了“衣路工坊.缅甸青年技术人才培训研修中心”,为缅甸国家深入开展在纺织、服装设计、包装设计等方面的人员培训,提升缅甸的服装行业技术水平落地生根;2018年8月下旬,越南北江工业技术大专学校6位服装专业教师来到学院,进行了首期服装设计技能培训学习,通过培训越南教师能利用服装CAD软件完成服装作品的设计工作,实现了他们计算机辅助设计零的突破,培训过后将培训教材带回越南国内,作为该校的课程标准;2018年9月,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我院与缅甸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学院服装专业牵头服装职教联盟服装缅甸700多家企业1500万纺织服装产业工人的合作意向;2019年3月在缅甸仰光开展了300多人次的产业骨干工人培训;2019年7月合作服务桂平市木乐服装智能特色小镇产业。多个国家级、自治区级媒体对学院“衣路工坊”跨国培训项目进行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下一步计划是2019年8月底缅甸产业工人到广西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2019年底招收校企合作招收100名缅甸“洋学徒”到校到企学习;2020年分别在仰光和曼德勒开展3期的产业工人培训,并与缅甸茵盛工业技术学校合作等设立海外分院,以学历教育和长短期培训的方式开展职教输出。
三 经验与建议
构建平台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一些经验与建议如下:①法律的硬性约束不可少,国际合作交流事关国家安全、人员安全和技术安全等事务,因此在法规的框架下开展合作必不可少,行程前的安全知识要熟识;②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很重要,特别是对于区域合作政策和经费支持,使平台项目的运作减少很多障碍;③部门的规范管理是合作交流可持续的基础;④企业的积极参与是平台项目保持活力的必须,因此要对应适用性产业并找出共赢点;⑤校企的合理分工很关键,落脚点是职业教育合作,优先还是要从教学规律出发,各自发挥专长开展合作;⑥科学的考评体系是保障,建立动态的内外联动机制,从机制关键环节提炼考评指标,才能在保持原则和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国内外教育合作事务才能持续推进。
“衣路工坊”平台的跨国培训合作项目,不仅实现了广西职业院校对东南亚国家服装纺织行业、企业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及输出技能标准的空白的突破。同时借助这一交流平台,提升了学院办学品牌影响力,对学院产教融合、国际交流和建设高水平的服装与文化创意专业群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未来的合作也将更深入更有效。
参考文献
[1]胡炜,祝宝江.政行校企合作群落的个体移动及“活性”演化[J].现代经济信息,2014(15):48-49.
[2]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5):64-68.
[3]和震.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推动产教融合制度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38-142.
[4]马树超.产教融合:从示范到优质院校建设的主线[J].职教论坛,2017(1):32-35.
[5]王宇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20):93-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