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主要通过工业设计专业在“三融四境”职教新模式下的改革过程与方法,就职业类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发展做出了研究与思考,结合实际的改革例子,对“三融四境”教学模式展开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三融四境”职教模式;工业设计;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刘夏滢.关于工业设计专业在“三融四境”职教新模式下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92):123-124.
“三融四境”教学模式是为了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开发设计出的具有独特优势的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职业教育更能发挥其以学生为根本,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注重培养学生实操能力的特点。下面我就该教学模式下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展开讨论。
一“三融四境”职教新模式
“三融”是指融课程,融体系,融体制,“四境”是为产境、学境、研境、创境四个教学场境。在教学过程中,融课程,融体系,融体制是基础,为创造良好的四个教学场境提供了基本条件。通过“融体制”吸引有一定劳动密集度、有发展前景的科技企业走进来,校企在人才培养中共担培养权和共享收益权;依托企业培训、企业实习等形式,送教入厂,厂校一体。在融体制主导下,健全四境融体系。四境融体系是基于“产”办“学”,形成育人的产境和学境;基于“产+学”办技术研究院,形成育人的研境;基于“产+学+研”办众创空间,形成育人的创境。同时,校企合作开发四境融课程。四境融课程是“任务-完成、问题-解决”式跨领域课程,由来自四境的四导师教学团队共同开发、共同实施。
“三融四境”职教模式自应用以来,被多家媒体报道,同时代表河南省职教优秀教学模式多次参加国内外交流。
二“三融四境”职教新模式下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一)以产教融合为基础的融体制
融体制解决了产教不易深度融合的问题,我院与多家设计企业、家具生产企业、创意企业合作,并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其中与华南城的合作最为有特点,华南城提供店面及空间,将我院部分工作室、校区与教室设置在华南城内,工作室直接面向华南城商业区,学生课余时间在工作室实习,学习与实习同时展开。同时依托华南城良好的商业资源与设计需求,以资产国有、学校管理、企业使用的校企合作机制为基础,尝试开设华南城设计学院,打破传统体制。
(二)结合专业特点健全四境融体系
融体系的建立促成“产”“学”“研”“创”教学四境的良好发展,通过融体制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的“产”境,同时使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更有目标性和方向性。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以产促学,以学促产,相辅相成,且“产”、“学”两境密切相关,紧密结合。如工业设计专业一年级构成基础课程,就围绕华南城某保温杯生产销售企业的保温杯图案设计项目展开,发布项目设计需求,根据项目及知识内容需要,每两三次一个主题,课堂上围绕当次主题,学生有目的,有层次的逐步学习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简单的练习,最终融会贯通,围绕主题为不同造型的保温杯或水杯设计图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在课堂起到知识传播与学习引导的作用,另一方面,企业的设计人员、店铺的老板与客户都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支持,如设计人员结合现代水杯的流行趋势辅导学生的图案设计,店铺老板和客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销售数据,使学生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又将理论知识运用在设计方案中,同时良好的“产”境与“学”境也为各企业带来了更多发展契机。
在“产”境与“学”境都已形成一定体系时,可结合教师、工作室及合作企业建成设计中心,形成“研”境。设计中心面向社会承担产品设计、开发与创新研究的工作,逐步形成促进学校与地区产品设计产业发展的研究平台。在前三境创设与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孵化器、众创空间,形成“创”境。有目的地将“产”“学”“研”各境中的设计成果转化为产品生产、销售,教学研究转化为教学成果服务于职业院校的教学发展。
四境互联互融需要融体系,融体系通过健全的软硬件体系为四境融合提供保障,融合的四境为产业所需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使学生全面提高,最终达到专业素养与技能双优的技术型人才,毕业后顺利对接企业,快速融入产品设计、整合与开发的工作中。
(三)立足教学发展开发融课程
四境育人的核心是融课程,融课程来自四境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又回到四境中应用于教学。融课程分为全科模块,专科模块、专长模块三部分。全科模块是专业课程的根基。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重视专业知识的宽度,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素养。举一个工业设计教学中的例子,设计概论课程在没有开展融课程时,是一门单一的设计史论类课程,开展融课程后,设计概论的内容融入全科模块中,结合现代设计作品学习设计发展历程,参观设计企业了解设计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与素养,初步参与企业项目掌握简单的设计流程。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讲授,学生死记硬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被调动,很好的解决了史论课与设计实践脱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专科模块是主干。主要聚焦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相对于全科模块,专科模块更注重技能深度,塑造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我们针对工业设计的教学特点与企业用人需求,设置专科模块主要以工作室为单位与设计师、企业家共同开发课程,一方面根据培养目标所需,将课程相融,另一方面结合工作室项目将课程、项目与企业相融。如人机工程学与产品开发两门课在以前一直是分布于两个不同学期的独立课程,普遍问题是学习人机工程学课程时学生只掌握了理论,而不会应用,而在产品开发课程时又不会将之前所学的人机工程学的内容选择性的应用其中。融课程工业设计专科模块开发以来,以项目为出发点,从简单到复杂,将人机工程学,产品开发等课程的内容根据项目及教学的需要融合,最终形成以培养学生设计专业能力的融课程。通过专科模块的学习,学生具备初步的调研、分析、设计、创新的能力,能根据设计需求合理的选择使用不同的设计软件。教学效果与成果要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专长模块是枝叶。前期的学习已经使学生掌握设计技能,全科模块是引入具体的设计项目,模拟真实的设计情境,注重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培养就业能力,最终培养出具有个性的专业设计人员。在课程开发上,同样以工作室为基本单位,与引入项目的企业产品设计师或企业产品开发人员共同设计课程。如某工作室主要业务为文创产品开发,其工作室内的专长模块课程则可与合作的文创开发企业共同开发融课程。将设计项目作为融课程的出发点,教学场景与工作方式模拟设计企业,合作企业的设计师或开发人员是甲方,为学生提出要求,把控设计方向;教师是设计总监,为学生提出建议并指明设计方向;学生是设计师,小组分工,协同开发设计产品。这样的模式,解决了产品艺术设计学生做设计项目时懒散,不认真的问题,同时使学生在校期间,有效检视自己专业能力的欠缺,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三融四境”模式是一种新的职教模式,目前仍在推广与修改,但是从目前推广的效果来看,它的确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深入探讨的职业教育模式。我院的工业设计专业开展“三融四境”模式的时间并不长,很多方法和方式也在尝试摸索中进行。但目前,我们已经通过这种模式,看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提高,学生在企业的就业反馈口碑在提升,使我们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更有信心。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仍在继续,希望我们的方式方法能为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一点思路。
参考文献
[1]张震.“三融四境”开启育人新模式[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8,(8):48-49.
[2]王庆海.基于“三融四境”模式的技能竞赛融课程开发——以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为例[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8,(9):26-28.
[3]孙远波,李汝偲,于德华,等.课程制背景下的课题制产品设计教学实践[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9):147-149.
[4]光飞.基于“双创”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9):56-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