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公安院校开展散打专项教学是增强学生专业技能,更好地服务公安工作的有效手段。本文总结了公安院校散打技能优秀学生从零基础开始,利用现有的条件,在短期内经过业余教学快速高效形成实战能力的教学方法。大致概括为:基础教学阶段,通过改正细节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技术提高阶段,通过递招教学提高攻防反应能力。竞技能力形成阶段,通过各种比赛交流提高整体的实战能力。其中,递招教学是提高散打对抗能力的主要教学方法,是散打技能形成过程中由“学会”到“实战”的一个核心环节,在提高散打实战能力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
关键词:公安院校;散打;递招教学法
本文引用格式:安家臣.公安院校散打技能优秀学生的教学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6):289-291.
一前言
散打这一项目现在公安院校普遍开展。通过散打教学的攻防能力可以迁移到警察执法的防卫控制中,即利用强制武力来实现对嫌疑人的控制,这是每位警察必需的技能,尤其在遇抗徒手控制中,对嫌疑人发出的攻击动作迅速地做出防守反击,以保护自己并有效控制对方。因此,在公安院校开展散打专项教学是增强学生专业技能,更好地服务公安工作的有效手段。
公安院校学生不同于体育院校,一般为普招本科生,有些学校录取成绩在一本线之上。这些学生没有体育专项教学的基础,在校的四年要完成各自公安专业的课程及公安业务实习,用于专项教学的时间有限,但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接受能力强,自我学习的积极性高,对他们的培养和教学有着特殊性。近五年来,公安大学散打队多次参加北京市及全国高校散打功夫对抗赛,获全国冠军四名,北京市冠军11名。本文总结了这些零基础的练习者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在短期内(三年时间)经过业余教学快速高效的形成实战能力。
二 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收集近十年关于散打专项教学法的相关研究文献资料。
(二)专家访谈法
访谈公安大学与北京体育大学相关教学领域的专家,结合警察格斗技能学习与散打教学相关教学方法,综合深入分析递招教学法。
(三)教学实践观察法
观摩以上两所学校的专项队教学,并将这些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通过学生教学及比赛反馈改进细化并提炼总结。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基础教学阶段,通过改正细节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
基础阶段的教学内容包括了柔韧协调练习、受身自护练、步法技术、拳法技术、腿法技术、拳腿组合技术、防守技术与基本的摔法技术。以课内教学为主,不论学校开设的警用格斗课还是警察防卫控制课,都涵盖了基础教学的大部分内容。课外的专项练习主要抓核心的技术环节,如拳法中的腰腿拧转和腿法技术的支撑腿拧转,教学中采用大量的诱导练习纠错,以形成整体发力的动作习惯。
基础教学阶段,在练习拳腿技术的同时进行摔法教学,摔法技术相对复杂,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因此, 拳腿摔教学同时起步,课上学习与课下教学结合,减短初学教学的周期。
(二) 技术提高阶段,通过递招教学提高攻防反应能力
散打练习者的攻防反应能力是提高阶段教学的核心。散打对抗中的反应能力是对对方发出的攻击动作相应地做出防守反击动作,对运动员的动作反应速度要求更高。
递招教学是也称为“喂动作”,即指由陪练给练习者徒手或借助辅助器材喂引动作,要求练习者做出相应的攻防反应的一种方法。是散打技能形成过程中由“学会”到“实战”的一个中间环节,在提高散打实战技能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练习双方利用不断地喂递反应,接招者在调整自己动作的过程中,动作越来越熟练,反应越来越准确,技能的自动化就逐渐形成了。
1.递招练习的教学形式
递招练习可分为不接触身体和接触身体两种形式。不接触身体的练习,双方相隔的距离大于实战距离,避免了对身体的直接击打,使练习者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完成反应动作。
2.递招教学的时机选择
递招练习主要在练习者已经较好掌握攻防的基础动作,相应的身体素质如力量、速度、柔韧已达到一定水平时采用,可以培养练习者良好的战术意识和实战经验。
当练习者在实战对抗中出现动作变形,距离感和时机把握不准等问题时,教练员应及时终止教学,适时组织递招练习,以防止动作技术上的恶性循环和伤病事故的发生,改进练习者动作技能和意识。
递招练习达到一定水平后,应升华为念动练习进行教学,即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运动经验在想象中进行练习,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动作。念动教学适合有实战经验的练习者,因为假想与对手攻防动作要以实战为原型,尽量逼真,而递招教学提供了念动教学所需的实战感受和素材,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有助于提高动作的熟练程度和加深动作记忆,加强练习者对徒手格斗实战的心理体验。
3.递招教学的组织实施
递招教学是由打靶练习开始,共分四个步骤,具体如下:
第一步,单一喂靶练习,即配手对拳法、脚法等技术分别进行喂靶。
第二步,组合动作喂靶练习。即配手根据拳法组合、拳腿组合的要求,灵活多变的进行组合动作喂靶,着重提高练习者综合进攻能力。
第三步,拳腿攻击喂递动作,用拳法或腿法攻击练习者,练习者躲闪反击或接动作反击,比如用拳法进攻,练习者下潜摔,用鞭腿进攻,练习者接腿后摔。着重提高练习者防守能力。
第四步,拳腿进攻与喂靶组合应用喂练习者一个靶位,练习者打靶后忽然用拳腿进攻,让练习者躲闪或接动作,或者用拳腿进攻,练习者躲闪或接动作后忽然喂练习者一个靶位,让练习者抓空挡反击。
第四步的教学已在最大程度上接近实战,当练习者适应第四步练习并熟练且应付自如时,可考虑进行实战练习。
4.递招教学的技术要求
(1)接招时尽量不后退。
受攻击时后退,正如被人迎面打拳时闭眼一样,是人的本能。教学有素的散打运动员相反。后退好像暂时避开了对方的攻击,实际上更被动了。就单个动作而言,进攻动作中,梢节力量最大,中节次之,根节最小。正如鞭子抽打时,鞭梢力量最大,鞭根几乎没力。对方进攻时,越后腿越靠近对方的梢节,中招时,受击越重,而且,后退总不如前进快,我方退对方进,在速度上慢了半拍。所以,后退容易被动挨打。如果不退反进,就避开对方进攻的梢节而贴近根节,对方即使打上了也没有杀伤力。即使速度快,躲过第一个进攻动作,对方如果打连击,还是容易挨打,因为退不如进快。从防守反击角度看,后退拉开了距离,错过了反击的最佳时机,你再进攻,对方已经调整好了,没机会了。
除了特殊的情况,比如矮个子打高个子,用“打进撤出”的战法,快进快出,中国武术里叫“短见长,脚下忙”。这就是不后退的道理,对方一出动作我就进,在前进中接招反击,化解对方进攻,不给他出第二手的机会,又在第一时机反击到对方。不后退不是毫无办法盲目的进,进的同时要接招。
(2)递招一方应注意动作要慢、到位、有节奏、无规律。
如受训者水平较低,在接招方反应不够快时,递招方应适度放慢进攻速度,使之逐步适应攻防节奏。慢动作递招减少了接招教学者怕打的心理压力,使接招一方尽量把接招动作做到位。递招方的进攻要到位,接招方没有准确防守时,应击中其身体,以帮助接招方建立实战的意识,但应适当控制动作的力度,避免击伤对方或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递招方的进攻要保持一定的节奏,保证递招的密度,接招一方如有动作没有防守到位而被击中,应迅速调整状态接下一个动作,因为这种情况在实战中不可避免。实战中需要的是复杂选择反应,即在反应的过程中,同时可能出现几种可供选择的应答动作,但事先不确定是哪一种动作,对手可能出拳、出腿或虚晃出假动作。因此,递招是无规律的。
5.递招教学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第一,递招教学应逐步加大难度。练习者刚开始由于害怕受击反应迟钝或消极逃脱,可指定其靠墙练习,促使其逐步适应。喂招可由慢到快,虚实结合,由喂单一打法到多种打法灵活应用,以提高技术的熟练程度和应用能力。
第二,递招教学需要受训者具备必须的力量、速度、柔韧和耐力这些基础的身体素质。递招练习要和抗打练习相结合,通过提高抗击打能力,减少接动作时的畏惧感,放松练习者的心态,以提高接招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第三,配手喂递练习主要以模拟实战方式进行教学,要求喂递一方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对技战术的高度理解,在教学时思维一定要走到练习者前面,不断地调动练习者,并为练习者服务,才能确保喂递练习的质量和效果。
第四,递招练习是一项针对性强的练习方法,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靠近实战。在教学内容上要结合实战中的不同情况、不同场合、不同对象灵活设置,要结合练习者的自身特点和存在问题具体练习,力求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散打基本技能教学到一定阶段,技能有一定积累时,会出现实战能力停滞不前,教学比较枯燥单调,受训者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而配手喂递练习通过双方打靶与喂动作模拟各种实战条件,让受训者亲身体验实战氛围和击打感受,真正懂得加强击打技术教学和抗打教学的实际意义,以此来提高受训者参与教学的兴趣培养其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思维的意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没有这一提高阶段,练习者就只能长期在基础教学阶段徘徊。
(三)竞技能力形成阶段,通过各种比赛交流提高整体的实战能力
通过技术提高阶段的教学,练习者形成一定的实战能力后,应引入比赛教学。比赛可以是校区间的,如团河校区与木樨地校区间的比赛,或者与其他学校代表队的比赛,亦或是大赛前的选拔赛,还可以和明显高于自己教学水平的队伍交流打实战。比赛过程中教会学生克服被击打时的疼痛关,被击中时的暴躁冲动关和遇到强敌时的胆怯害怕关。培养受训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韧的意志品质,并初步形成自己的技术特点和特长技术。
四 结论与建议
本文是对公安院校学生在校期间从事散打教学,系统高效的形成实战能力的教学方法总结。如何让一个零基础的练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散打的技能,以应对将来的工作,本文的研究只是一个起点,在这个基础上还应作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将散打专项教学中获得的技能与方法迁移到警用格斗和防卫控制教学中来,切实的提高未来警察的现象处置的实战能力。
参考文献
[1]佟庆辉.散打擒摔技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2]佟庆辉.散打腿击技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3]《中国武术散手》编写组.中国散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4]公安部政治部.警务实战基础教学教程[M].群众出版社,2007.
[5]公安部教育局.军事体育教程[M].群众出版社,1990.
[6]邱丕相主编.中国武术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7]叶伟.散打运动教学理论与实践[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8]李扬.散打拳法连击技术的宏观分析[J].平原大学学报,2007(06):125-127.
[9]盖臻.试析新警体能教学和警务技能教学[J].安徽体育科技,2009(4).
[10]段宝堆,韩海锋.论散打运动员防守意识的培养[J].搏击(武术科学),2010,7(01):57-58+60.
[11]袁新国,姚涛.散打运动员视觉技能的教学和运用[J].搏击·武术科学,2010(5).
[12]周岩.警察搏击与竞技实战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04):98-99.
[13]曹超,刘一兵,吴娜.警察擒拿格斗教学法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4).
[14]陈博.人民警用格斗技术的形成和演进[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4).
[15]程天磊.中外警用格斗教学比较研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5).
[16]吴国华.武术搏击教学中的“配手喂递”[J].中华武术,2008(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