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职业技能大赛近年来备受关注,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了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能力,体现和弘扬了工匠精神。在实践中将技能大赛融入高职职业素养教育,能够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大国工匠,建设一批具有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关键词:技能大赛;职业素养;工匠精神
本文引用格式:李萍,佘颖玲.工匠精神视域下技能大赛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探索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4):257-258.
自2008年以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举办了十一届,对于学生的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提升有很大促进作用,体现和弘扬了工匠精神,近年来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我校近几年在国赛及省赛中,学院先后获得多项大奖。通过参加技能大赛,提高了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能力。
一 技能大赛对工匠精神的体现
十一年来,作为专业覆盖面最广、参赛选手最多、社会影响最大、联合主办部门最全的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职业技能大赛制度已经不断完善,形成了国赛、省赛、校赛三级竞赛体系,对职业院校的建设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技能大赛既是学生精湛技艺、良好素养的展示平台,又成为学生亲身参与和体会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
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章程》,目前我国职业技能大赛以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水平、培育工匠精神为宗旨;大赛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推动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局面形成;大赛的内容设计围绕专业教学标准和真实工作的过程、任务与要求,重点考查选手的职业素养、实践动手能力、规范操作程度、精细工作质量、创新创意水平、工作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1]。
可以看出,技能大赛的内容、过程都包含了职业素养等内容,从操作的规范化、团队的协作配合、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对细节的注重等等都体现了工匠精神的价值观导向。
二 技能大赛对职业素养教育的影响
(一)专业精神
技能大赛要求的标准是结合生产及实际工作,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设定的,重视技术操作的规范化,评分细则非常严格,每个赛项、每个步骤的要求都非常明确和清晰。而且技能大赛十分注重细节,从准备比赛材料、操作全过程的完整性,到比赛结束后摆放用具和卫生清洁等,都制定了相应的评分标准。高水平的对决,成败往往就在毫厘之间,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养成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缔造价值[2]。
2014年的“机械设备装调与维护”比赛中,对机械设备精度的精确要求是1丝,也就是将1毫米分为100份,0.01mm为一丝,全程采用专业的测量工具百分表进行测量,对技艺精湛的要求可见一斑。
(二)职业道德
凡是比赛,参赛人员都必须尊重比赛规则,守时守约,有始有终。而且团队成员必须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互相之间做到协同配合,齐心协力完成比赛。只有团队成员目标一致,团队的工作效率才能提高,才能在团队中营造良好的互相激励的氛围。
“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赛项中,一次比赛大约要接200根电线,拧400个螺母,拧螺母看上去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然而在全国比赛的赛场上,却是致胜不可或缺的一环。一场比赛需要拧400个螺母。训练时,一天练习两遍则要拧800个螺母,训练一个月要拧24000个螺母,而且要快、准、稳,在有限单元时间内准确完成。2016年备赛期间,我校参赛学生的大拇指拧螺母拧到起泡、破皮、结痂,整个训练和比赛期间,拇指看不到指纹[3]。
(三)综合素质
技能大赛大到专业技术,小到工具的摆放、操作台卫生的清洁,细到面对裁判时的微笑、应答、讲解,严到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任何细微处的瑕疵都有可能导致比赛结果的不完美。技能大赛中如何稳定紧张情绪,全身心投入比赛,遇到问题如何冷静应对,随机应变,遇到挫折、压力时如调适自己等等,都是对心理素质也是一场考验。而比赛除了是技术赛、心理战,更是体力活,“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赛项一次完整的比赛共需5个小时,比赛一旦开始就不能中断,选手训练时,往往在地上一蹲就是5个小时,5个小时不停歇高度紧张的工作,没有好的身体,甚至没有好的肠胃都不可能赢得比赛。所以,在学校日常训练中,团队保持了每天早晨6点40集合跑步2公里的传统。
(四)自我价值感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自我价值感较低,对高职教育了解不全面,自感前景信心不足,因此多数学生表现出自卑、低价值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状态。
技能大赛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塑造是全方位的,包括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等方面。参加技能大赛,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主体自我价值内在需求,增强自信心,提升自我价值感。近年来,职业技能大赛的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很多用人单位将目光投向了大赛的获奖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而学生也因此树立了职业自信。我校参赛学生中有2名学生留校任教,还有几名学生进入了事业单位[4]。
三 技能大赛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实践探索
技能大赛立足于专业基础,来源于生产及实际工作。将技能大赛融入到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实践中,具有现实意义。既有利于学生了解专业、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也有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顶层设计健全校级大赛制度
职业院校应根据国家相关要求,从顶层设计上建立健全校级技能大赛制度,搭建平台。针对各专业,对标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赛项要求,开展校级技能比赛。将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教师指导技能大赛纳入考核内容中,激励师生主动参加校级比赛。通过比赛,在全校师生中弘扬工匠精神,促使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营造浓厚的校园工匠精神氛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当前,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还不够健全,有的还未开展。主要是以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奖为目标,还停留在以极少数学生为对象的精英式教育中。校级技能大赛制度能够从更广层面上扩大学生受益面,形成校内师生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长的局面形成。
(二)专业课程渗透大赛工匠文化
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应引入职业技能大赛的标准和要求,响应课程思政要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文化,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和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重新认识职业教育。同时,还应根据各专业自身的特点和当前职业发展的需求,把教学过程与岗位生产过程相结合,修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工匠精神。当前,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多数学校还未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忽略了职业岗位的需求、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培育[5]。实际上,工匠精神文化中有很多可挖掘的优秀案例和资源。
(三)社团推广扩大学生受益面
通过学术型科技型社团、技能竞赛兴趣班等,面向全校学生进行招募,不设门槛,报名即可加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此类社团,同时安排技能大赛的优秀学生或学校学科骨干教师担任社团的指导者,同时融入各类技术技能讲座、比赛观摩学习等活动,邀请企业行业专家、技能大赛获奖者、技能大赛指导老师等现身说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受益面。当前,此类社团或兴趣小组中,均存在着高流失率。老师从来不淘汰人,同学们只要愿意来,大门都是敞开的,但很多同学都是学着学着就不来了。单纯依靠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还远远不够,由于课余时间的大量占用,学生需要对技能大赛及专业学习,有更明确的意义认知,从而建立起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规划,而不是仅仅作为一项兴趣爱好来对待。
四 结语
技能大赛就如同淘金、炼金的过程,要达到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水平,获得更大的成就,就必须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挑战。除了吃苦耐劳,更是对综合素质的考验,要有十分专注、坚韧不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团结合作、敢于创新的精神,也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当前,职业院校的学生基本上以00后为主,大多为独生子女,物质条件丰富,成长中经历的压力和挫折较少,遇到问题时心理调适不及时或方法不科学,有些学生甚至因吃不了苦或者承受不了压力而放弃。根据调研反映,即使是技能大赛的佼佼者,后续的职业发展中在管理、创造力等方面还存在欠缺。
参考文献
[1]邢菲.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军职业生涯发展情况报告——对浙江省85位就业3年以上大赛冠军的调研[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6):80-85.
[2]金璐,任占营.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0):59-62.
[3]曹佳丽.职业技能大赛促进职院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9(14):118-11.
[4]李陆星,许振珊,袁卫华.结合技能大赛培育工匠精神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2018(29):28-29.
[5]许振珊,李陆星,庄竞.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促进教学改革实证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0):86-87+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