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院校学生行为习惯前因探究 ——基于FsQCA方法的数据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2 13:41: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当前高职院校生源的多来源、多梯次已经成为学生群体构成的特点,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问题。学生的各项表现都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及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痕迹等,追溯本源,学生的行为习惯影响其一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采用FsQCA的方法,从价值观、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三方面出发,探究高职学生的行为习惯,并研究不同行为习惯的前因构型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育人效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学生;行为习惯;学习成绩

本文引用格式:张娟.高职院校学生行为习惯前因探究——基于FsQCA方法的数据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88):264-267.

Research on the behavior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of FsQCa

ZAHNG Juan

(Shaanxi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Xi’an,Shaanxi)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reform,the multi-source and multi-echelon of students in current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becom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 group composition,which brings new problems to student management.All the manifestations of students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the traces of education,and the influence of education,etc.Tracing back to the source,students’behaviors affect their all-round development in life.In this paper,we adopt FsQCA method to explore the antecedents of behavior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from three aspects,including value orientation,learning habits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We find different causal configurations of behaviors on school record Th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al effect.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Behaviors;School record

一 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发展与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如何提升教育质量,加快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是高职院校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从人本论的角度出发,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强调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着重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为提升高职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就必须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状态、方式有清晰的了解,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高职学生目前面临的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实现更高的教育质量。基于此,本文从影响高职学生学习效果的要素出发,分析学生表现及现状、研究学生行为习惯的成因,探索具有可实践性的有效措施,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术和技能性人才。

纵观以往研究发现,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对知识水平接受度的主要因素来源于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研究认为,价值观薄弱,心理素质差,缺乏生活目标等是导致高职院校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原因。其次,不良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缺乏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尽管这次研究从各个侧面探索了高职学生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但尚未深入分析行为习惯的成因,相互作用如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素质和效果[1-6]。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是由某一因素单独决定的,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可能对学生行为习惯产生叠加效应,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采用全新的研究方法——FsQCA方法,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选取影响高职学生行为习惯的三类最重要的因素,包括价值取向,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进行分析,探究三类因素的不同匹配关系如何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

\

 
二 高职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价值观教育任重道远


思想决定行为。有的学生对价值观的认知停留在表层,精致的利己主义成为一些学生的显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利他意识欠缺。有的不愿付出艰辛的努力就想获得成功。崇尚一种“快餐式生活节奏”。不注重过程的体验与积累。也因此,养成了容易放弃、很难坚持等不良习惯。有难度的学业,太麻烦的学习过程,都是他们摒弃的对象。对党和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仅停留在熟记的层面,还未理解其深刻的内涵并自觉践行。

(二)学习习惯散漫

信息化社会给了人们漫天飞雪般的碎片化信息,其中不乏对当今高职学生的各种行为描述。有的上课睡觉、下课打游戏;有的上课不到课堂,在宿舍睡觉,视学习为无所谓的事。临近考试忙作弊。有的学生活在自己小我的世界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忙玩手机;有的大学时光成为恋爱经历的体验期;有的只关心吸睛的热闹事,不关心国家大事 林林总总,这些现象,部分反映了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匮乏、物质生活的丰富和传统道德教育、勤劳节俭的品德教育的缺失。不注重集体主义的合作、包容、奋斗精神。上述表现,反映了学生个人自律、自我约束的缺失。

(三)心理素质教育缺失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强烈。大学校园里,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已占有一定比例,且呈现出上升的势头。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自己贴上卓尔不群的标签,张扬自我。同时,又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砺和锤炼。面对学业、生活困难,缺乏勇气和信心。耐挫性差,遇到“不顺心”易采取极端行为,且不考虑后果,为亲人、家庭、社会、学校带来负面影响,缺乏社会责任感。每年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数据不断增加,反映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紧迫性、严重性。

基于以上情况,作者对陕西某高校近两年入学的学生进行调研,通过搜集整理数据、探索价值取向、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各要素在不同匹配条件下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作用的不同。采用FsQCA方法构建模型,并得出相应结论。

三 研究方法

(一)样本与数据搜集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陕西某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研,分别选取大一、大二两个年级的学生,学生的分布遍及会计、物流管理、工程与建筑、信息与智能技术和学前师范五个学院。本次调研采用随机方式发放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170份,回收率为85%。

(二)测量

本研究选取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学习主动性,自我约束力,抗压能力五个变量为前因条件,分别反映出学生的价值取向,学习习惯以及心理素质三个方面,以学生成绩为因变量,研究五个前因条件的不同构型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基于以往研究基础上,本文经过调整修改并采用5点的李克特量表衡量这六个变量。

1.因变量

学生学习成绩采用4个题项衡量,分别是“和其他同学相比,我的学习能力比较强”,“我对学习中的问题都很有把握,通常都能处理的很好”,我经常能获得学校的各种奖励,“我因为成绩突出经常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夸奖”。该变量的Alpha值为0.873,AVE值为0.738。表明变量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前因变量

社会责任感包括8个题项,如“我觉得社会应该多关注和帮助弱势群体”,“和他人一起共事时,我通常会尽可能地尊重他们的意见”,“在他人要求帮助时,我会尽力而为”等,其信度Alpha值为0.866,效度AVE值为0.524。理想信念包括4个题项,如“我在大学阶段有自己的理想目标和信念”,“虽然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但我会努力”等,Alpha值为0.890,效度AVE值为0.756。学习主动性包括6个题项,如“我总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我每周或每日制定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我总是自己查资料解决学习中的困难”等,Alpha值为0.866,效度AVE值为0.633。自我约束力包括4个题项,如,“我能很好地抵制诱惑”,“我能为了一个长远目标高效地工作”,“我一旦兴起做某事,便一定要做到”,Alpha值为0.731,效度AVE值为0.555。抗压能力包括4个题项,如“当你和别人有矛盾时,你会总结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当你遇到困难时,通过会想办法积极解决而不是焦虑抑郁”等。Alpha值为0.822,效度AVE值为0.656。所有变量的信度Alpha值均大于门槛值0.6,AVE值也大于门槛值0.5,表明变量具有较好的信度及效度。

(三)数据校准

进行fsQCA分析时,首先需要对研究中涉及的各变量进行校准(Calibrate)。由于各变量的分布较为集中,因此根据徐银娜的研究,采用最大值,平均值和最小值三个点分别表示完全隶属阈值、交叉点及完全不隶属阈值三个锚的值。

(四)必要性分析

数据校准之后,对单个变量进行必要性与充分性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各变量均未达到绝对必要条件的标准,同时,各变量也并非引致结果变量的充分条件,因此,本研究需要探究将多个变量进行组合后的不同前因构型对结果变量的影响。

\


(五)FsQCA结果讨论


\

 

四结论

(一)模式一


模式一中对学生成绩有影响的核心条件为“学习主动性”,分别包括两个模式,S1a和S1b。

在第一类子模式S1a中,辅助条件为“~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该模式的含义为,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强时,即使没有较高的责任感和理想信念,学生仍能取得好成绩,该模式突出了学习主动性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作用。

在第二类子模式S1b中,辅助条件为“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抗压能力*”,该模式反应出,对于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学生而言,如果他们有较强的责任感,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或学习目标时,他们必须还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才能取得好成绩。因为对自我要求较高的学生往往会有完美主义倾向,他们会以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迫使自己为达到目标而努力。但是,如果学生仅仅是树立了高的目标,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而缺乏抗压能力时,很可能因为无法完成目标而产生沮丧感。因而只有培养与高目标相匹配的抗压能力,才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才能取得好成绩。由此可见,对于学习主动性较高的学生而言,高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与抗压能力存在强烈的互补关系,即当其中某条件(如高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存在时,另一条件(如高抗压能力)也必须存在,学生才能取得好成绩。

(二)模式二

模式二中对学生成绩有影响的核心条件为“自我约束力”,分别包括两个模式,S2a和S2b。

在第一类子模式S2a中,辅助条件为“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该模式的含义为当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很强时,如果他们同时拥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时,其学生成绩会进一步提高。自我约束力意味着学生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抵制诱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当学生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约束力时,还需保持一定的责任感和信念,才能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在第二类子模式S2b中,辅助条件为“~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抗压能力”,该模式反映出一个问题:当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很强,但缺乏责任感和理想信念时,学生应当如何提升学习成绩?本研究认为,只有通过培养学生抗压能力,才能在缺乏责任感和信念的情况下提升学习成绩。由此可见,对于约束能力强的学生而言,高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与抗压能力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在模式2a中,高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念存在时,学习成绩较高,而在模式2b中,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念时,如果存在抗压能力,学习成绩也相应较高,因此,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念与抗压能力表现出一定的替代关系。

(三)模式三

模式三中对学生成绩有影响的核心条件为“学习主动性*自我约束力”,辅助条件为“理想信念*抗压能力”。学习主动性意味着学生知道自己需要主动做什么,而自我约束力表现为学生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两者均表现出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和对自身行为的规范。当学生具备高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约束力时,学生还需要培养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及一定的抗压能力,才能帮助学生取得好成绩。

因此,由以上分析可知,本文可得出三个主要结论:首先,突出了学习主动性对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关键作用,同时强调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念与抗压能力的互补效应,即学生如果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理想信念时,还需培养与之相匹配的抗压能力,才能抵消学生由于未完成学习目标等带来的沮丧感,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其次,突出了学生约束能力与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如果学生具有高度的自我约束力,即知道自己不应该做什么的同时,还应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培养社会责任感,学生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倘若学生没有清楚树立理想信念和培养责任感,那么还应当提高抗压能力才能提升学习成绩。这一结论反映出抗压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念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最后,若学生同时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自我约束力,学生还应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培养抗压能力,才能提升学习成绩。该结论反映出理想信念,学习主动性,自我约束力和抗压能力的重要匹配关系,为如何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 应对措施

(一)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进而实现高质量教育的核心因素。对于学生主动性的培养,高职院校可以采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等方式来实现。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往往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此外,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构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的知识,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最后,学习还可以设置一些奖惩措施,对于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学生予以一定的表彰奖励,塑造榜样的模式,带动学习氛围。

(二)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力

高职院校应当推行素质教育,把责任观念教育纳入到学生的培养方案中来,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的理念,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特别是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学习要加强责任观念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对家庭、对父母、对自己的责任感,培养其不断进步、自我约束和调节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为实现自身目标而积极奋斗。

(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但目前社会上“功利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价值观的盛行,使得大部分学生在理想信念问题上出现片面的模糊和错误的认识,难以保证学生信念教育质量,影响学习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通过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科学准确的理想信念教育评估机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参考文献

[1]孙静静.高职院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60-63.
[2]许洪松.五年制高职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2(25):56-56.
[3]徐银娜.社会价值观与创业者特质对创业活动的影响[D].山西财经大学,2017.
[4]周建松,陈正江.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与发展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9(04):98-102+108.
[5]刘恩权,韩幸.新时期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途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5(29):134-135.
[6]黄琴琴.基于入学教育加强大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3(03):101-10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54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