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生家长参与教育状况调查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2 09:02: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采用自编的高职生家长参与教育问卷,以260名高职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高职生家长参与教育的状况。结果显示:母亲在生活、情感和人际维度的参与水平显著高于父亲;一年级学生的母亲生活参与和人际参与水平显著高于二、三年级,三年级学生父亲的情感参与显著高于其他年级;优生的母亲学业参与和情感参与水平显著高于中等生和差生,优生、中等生父亲情感参与平显著高于差生,差生的父亲家校联系显著高于优生和中等生。

关键词:高职生;家长参与;教育状况

本文引用格式:王晓琳等.高职生家长参与教育状况调查[J].教育现代化,2019,6(92):255-257.

一问题的提出

家长参与教育(parentalinvolvement),也称父母参与、父母卷入、投入,通常指为促进子女的学业、心理及社会化发展,家长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著名的《科尔曼报告》就指出家长参与教育、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对子女学业成绩有积极影响。20世纪80年代,随着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开展,家长参与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家长参与教育的科学研究始于20世纪末期,在国外研究的推动下,我国学者围绕着家长参与教育的理论机制、结构模型、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讨,既丰富了家长参与教育的理论,又证实了家长参与教育对儿童成长的积极影响[1-4]。但是,从总体上讲,我国家长参与教育研究尚处于基础阶段,研究范围窄,研究对象单一,仅涉及幼儿园学生和中小学生,大学生家长参与教育的研究鲜有涉及。

处于青年初期的大学生肩负着人生重要的任务,面临着从学校向职场的转变。虽然已经成年,但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容易引发心理矛盾。高职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庞大且特殊的群体,受成长环境、学习经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在自我认知、学习、就业等方面的矛盾更加突出。如何帮助高职学生顺利的度过人生的关键时期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者应该关注的问题。近年,随着高职院校大规模的扩招,很多学校面临着生多师少的困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无暇顾及。相对于有限的教师资源,学生家长数量庞大,且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鼓励家长参与进来,家校合力,共同教育,既能弥补教师资源的不足,又有利于增强教育效果。因此,家长参与教育是高职教育改革中值得探索的新方向。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家长参与教育问卷,调查高职生家长参与教育的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家长参与教育的实践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

 
二 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自编的《高职生家长参与教育问卷》进行测量[5]。该问卷由母亲卷和父亲卷两卷构成,每个问卷皆包含26个项目,五个维度,即学业参与、生活参与、情感参与、人际参与和家校联系。采用Likert-5点评分标准(1=从不,2=较少,3=有时,4=常常,5=总是),得分越高,说明家长参与教育的水平越高。此外,问卷的信、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二)研究对象

在湘潭市两所高职院校抽取被试。每个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级,共6个班级356人。回收问卷350份,剔除作答不完整及单亲家庭被试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260份,其中一年级97份,二年级85份,三年级78份。被试中男生106人,女生154人。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 结果

(一)母亲与父亲参与教育的差异比较


我们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了解高职生父母参与教育的差异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母亲在生活、情感和人际维度的参与水平显著高于父亲。


\



(二)不同年级高职生的家长参与教育

不同的年级的高职生,其家长参与呈现什么样的特点?我们分别以母亲参与教育的五个维度和父亲参与教育的五个维度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表3。

\

表2表明:不同年级高职生母亲参与教育存在差异,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参与教育显著高于二、三年级。具体来看,在生活参与和人际参与维度上,一年级学生的母亲参与水平显著高于二、三年级。表3表明:不同年级高职生父亲参与教育差异不显著,从具体维度来看,三年级学生父亲的情感参与显著高于其他年级。

(三)不同成绩水平高职生的家长参与教育

接下来我们探讨不同成绩水平高职生其家长参与教育的情况,结果见表 4、表 5。

\

表4和表5表明,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其母亲参与教育的水平是存有差异的。优生的母亲参与水平显著高于中等生和差生。具体来看,学业参与和情感参与维度显著差异。不同年成绩水平高职生的父亲参与教育则差异不显著,但是在情感参与维度,优生、中等生的父亲参与水平显著高于差生;家校联系维度,差生的父亲参与显著高于优生和中等生。

四 讨论

采用自编的《高职生家长参与教育问卷》,考察了高职生父、母亲参与教育的差异情况以及不同年级和成绩水平的高职生家长参与教育的情况。

(一)高职生母亲与父亲参与教育情况

高职生母亲参与教育的程度整体上高于父亲,具体表现在生活参与和人际参与维度上。这说明即使到了大学阶段,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母亲仍然倾注较多的精力,父亲较少参与教育。这与我国传统的家庭分工模式有关,也与母亲的信念,即性别角色态度和价值观有关。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父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父亲参与教育,有助于孩子认知的发展、社会化的提升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那么影响父亲参的与教育的因素有哪些呢?从v一项针对3-7岁儿童的研究发现[6],父亲关于自身教育价值的态度对其参与教育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同时,母亲对父亲教育角色的态度会对父亲参与教育产生影响。母亲积极肯定父亲的教育价值,对父亲参与教育有促进作用。高职生的父亲参与教育是否也与上述因素相关,值得探讨。

(二)不同年级高职生家长参与教育的特点

不同年级高职生母亲参与教育是有差异的,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参与教育显著高于二、三年级;而父亲的家长参与教育差异不显著。从具体维度上来看,一年级学生母亲的生活参与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年级。一年级学生开始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此时家长能够意识到孩子在生活方面需要家长的支持,孩子也会在自己不能胜任的方面寻求家长的帮助,进而促进了家长参与教育。受传统的家庭分工模式和父母亲的性别角色影响,此项活动往往由母亲承担。母亲对一年级学生的人际参与显著高于二、三年级学生,也是由于孩子初入大学校园,面临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因此母亲对孩子的关注会随之增多。三年级学生父亲的情感参与呈现增多的态势,显著高于一、二年级学生。通过访谈我们发现,三年级学生面临就业,在此阶段他们会积极寻求家长尤其是父亲的支持,家长的情感参与相应增多。

(三)不同成绩水平高职生家长参与教育的特点

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其母亲参与教育的水平是有差异的,具体表现在学业参与和情感参与维度上。优生母亲更关注孩子的学业,给与更多的情感支持,差生母亲的学业参与和情感参与是最少的。同时,优生、中等生的父亲的情感参与水平显著高于差生。这与中小学生家长参与教育的研究相一致,家长的学业关注和支持鼓励有利于孩子学业成绩的提升,这在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身上都得到体现。本次研究还发现:差生的父亲家校联系水平显著高于优生和中等生。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发现类似的情况:一些差生家长与孩子在亲子关系方面存在问题,家长无法获取孩子在校的情况,便通过老师了解孩子近况,这说明差生家长在参与孩子教育方面存有一些问题,缺乏有效的教育策略。此时,学校应发挥好其在教育方面的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家长高质量的参与教育,这也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吴艺方等.小学生父母教育卷入行为理论模型的建构与验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1-69.
[2]孙百才,黄俊.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父母参与状况的实证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0(12):48-51.
[3]李晓巍.父母参与的现状及其对幼儿社会能力的预测[J].学前教育研究,2015(6):40-47.
[4]高燕.父母教育卷入对中小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作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7(1):40-46.
[5]王晓琳.高职生家长参与教育问卷的编制[J].青年与社会,2019(7):111-112.
[6]邹盛奇,伍新春等.父亲关于自身教养价值的态度对其教养投入行为的影响: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2):166-174.
[7]张丹.父母参与早期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之关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07):151-1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49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