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包装设计”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1 17:13: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包装产品需求的增加,人才市场对各类包装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为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需求,提升“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质量,本课题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学校自身专业建设情况,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及手段、课程评价方式等多方面对“包装设计”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将改革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施并加以完善,最终通过课程改革的完成情况及学生学习效果确定课程改革成效。

关键词:包装设计;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技能人才

本文引用格式:赵恒亮.高职“包装设计”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91):53–54.

随着人们对商品包装要求的提高,包装设计类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增加,改革高职院校的包装设计类课程,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包装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一 课程改革的背景

“包装设计”课程是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针对高职院校本专业大三的学生开设,该课程主要以整个包装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为主线,课程内容包括产品包装的外观设计、产品包装结构设计、盒型制作、产品成型四个部分内容,涉及产品包装的基础理论、使用材料、艺术设计、生产制作等多方面。针对高职院校特点,弱化理论、重在实践,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及综合能力显得尤其突出。

目前,“包装设计”课程内容以盒型类包装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为主线开展。而当今社会产品包装的材质越来越多,包括塑料软包装、纸类、容器类等,包装产品结构造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有的“包装设计”课程内容无法满足社会对包装产品的广泛需求,“包装设计”课程改革刻不容缓。

二 课程内容改革

针对包装市场需求,结合我校专业实际情况,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在“包装设计”课程中增加学生实操技能、强调学生设备操作能力、综合素养的内容,同时考虑学生成长规律,在使课程内容贴合企业生产实际,且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具体做法如下。

\

 
(一)项目内容选取

针对包装产品市场需求及包装产品的种类划分情况,在“包装设计”课程以纸盒型设计为主题的内容中增加了塑料软包装设计及制作、纸类包装设计与制作、容器类包装产品设计及制作、运输型包装结构设计及成型、系列产品包装设计及制作等内容,使得课程项目内容可以涵盖市场上大部分的包装产品设计,课程涉及的项目与实际产品需求相对接。

“包装设计”课程的课时量为72课时,其中理论课40课时,实践技能课32课时。课程内容增加后,该课程的总课时为144课时,其中理论课时60,实践技能课时84课时。突出了实践技能操作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设计应用技能培养

高职院校的“包装设计”课程与本科类别的培养目标不同,本科院校侧重于产品的外观设计、产品结构设计,重点培养学生的原创性设计技能;高职院校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包装产品的实用性、适用性及后期包装产品成型的正确性、产品结构的完整性。

一个包装产品其产品生产过程包括:产品装潢设计、产品结构设计、产品外观印制、产品成型等过程。包装产品的设计应用技能主要体现在:外观设计是否能够被完整地印刷表现出来,结构设计是否能够形成适于包装的立体形态。为突出培养高职学生的设计应用技能,在课程内容中添加设计印前检查、包装结构成型、包装材料检测与选择、包装设备操作等技能性较强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设计应用技能,拓展学生的就业范围,使学生掌握整个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流程,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也为学生毕业后持续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三)综合能力训练

选取综合性的项目任务作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团队协作能力、项目规划能力等综合能力。整个“包装设计”课程以综合性项目任务的制作贯穿始终,由于项目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时以小组团队模式形式进行,部分内容由小组同学独立完成、部分内容由团队合作完成。如:以“系列化妆品包装”为例,由小组成员共同确定系列产品包装设计主题风格、明确包装产品种类、挑选化妆品容器造型等内容,在设计方面由小组内同学独立完成外观设计、造型设计、手提袋等系列设计、外观打样、产品成型打样等工作,最终形成规范的系列产品包装。通过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小组成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一)教学手段改革


在传授课程理论知识点时,通常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这种方式对于侧重于技能培养的高职院校而言,不利于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点及提升专业实践技能。为避免发生这一问题,“包装设计”课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网络平台、课程微信平台、多媒体授课、实物展示等多种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授课。

利用学院网络课程平台,在网络上展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计划及进度、课程知识点讲义、课后练习与测试等内容。

利用微信平台,学生可以就专业技术问题、课程内容、技能操作、职业素养等各个方面展开讨论,也可向授课教师求助,方便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及进度,时时关注学生学习动态,更好保证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法改革

课堂上的面授课程,通过案例讲解、实物展示和教师操作演示,学生分析项目任务,模拟教师操作,自己设计、制作、完成产品的方式来进行。在课堂上,教师选取常见的、贴近日常生活的包装产品“月饼盒包装”“化妆品系列包装”“零食系列包装”等作为项目案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同类型商品包装的实物展示,能够让学生对包装设计有进一步的认知;教师的操作演示为学生独立实践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能够让学生独立进行技能训练,并增强自信心。

四 考核方式改革

“包装设计”课程是以培训学生实训能力为主线的课程,原有的考核方式是以评价最终设计作品为主,考勤、作业等其他部分为辅的方式开展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主观性较大,且评价指标少,造成学生成绩误差大,无法科学评价学生学习状态。

根据课程特点,每一个项目任务的考核都采用形成性考核与项目成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来考察学生学习状况,学生本门课程最终的成绩是全部项目成绩的总和。形成性考核方式是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是对学习者课程学习成果的阶段性考核,是对学习者学习目标的阶段性测试。项目成果考核是指对学生制作的最终成果进行评价,是课程完成后的学习效果进行的评价。基于此,课程的考核评价设置为形成性考核占65%,项目成果占35%,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学生的整个课程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都可以通过考核成绩体现出来,科学地反应了课程培养效果。

采用新的考核方式后,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写作能力、综合素养都有非常明显的提升,项目任务完成效果也十分突出。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是适应以技能操作为主的专业课程的。

五改革成效

通过课程改革,包装设计课程内容更符合行业需要,教学方法和手段更科学先进,知识点更易于被学生所掌握,课程评价方式更科学、合理、完整、客观;学生的课程设计作品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学生对专业的认知进一步加强,实践技能进一步增强,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包装产品的整个设计生产制作工艺流程有了整体认识,对职业的自豪感和认同度也有大幅增加。整个“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表明其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的。

六结语

“包装设计”课程以商品包装的整个设计、生产、制作流程为内容,以为企业设计制作美观大方的包装产品为宗旨,在高职院校层面上,结合专业建设自身情况,进行课程改革。以贴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课程内容、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客观公正的考核方式,从多方面、多维度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输送有特色、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技能型包装人才,这就是“包装设计”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

 
参考文献

[1]郭丽娜,郅云,曹开,等.基于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印后加工技术”课程改革研究[J].数字印刷,2019(03):42–46.
[2]赵恒亮,熊伟斌,杨勇,等.引入3D打印技术的数字印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数字印刷,2019(03):52-57+87.
[3]黄显涵,李子建,罗厚辉.课程改革中教师挑战与困境:中国大陆教师的个案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7,29(04):92-97+114.
[4]李媛媛.基于真实岗位的成果导向高职教学研究与探索——以《包装设计》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04):320-321+337.
[5]秦燕妮.高职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04):87–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47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