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研的方法,对某医学院校大学生核心素养进行了调研,发现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尚不健全。基于此,构建“三全·四导”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体系,通过“全员参与、全程培养、全面指导”的“三全”理念凝聚教育合力;通过“导引、导学、导研、导归”的“四导”育人模式提升医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体系
本文引用格式:高迎萍,等.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三全·四导”核心素养培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97):97-98,103.
近两年,“核心素养”一词非常热,“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1,2]。
构建中国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框架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提出了六大核心素养(图1)。“核心素养”作为一种教育新理念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医学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价值,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这也要求医学院校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目标。
一 数据来源与方法
(一)调研对象
山东省某高等医学院校部分本科生。
(二)调研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研的方法,对某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心理学系、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的部分本科生进行了核心素养现状的问卷调查,一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8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7.2%。
(三)调研内容
大学生核心素养调研问卷包含二部分内容,总共由20个问题组成。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等因素,第二部分内容为核心素养调研,主要内容涵盖了核心素养的含义、核心素养的内容,核心素养的影响因素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等方面。
(四)统计分析方法
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 结果与分析
(一)调研大学生的基本情况
在被调研的学生中,男生154人,占39.9%,女生232人,占60.1%;大一216人,占55.96%,大二112人,占29.02%,大三59人,占15.02%;医学专业273人,占70.73%,医学相关专业113人,占29.27%(表1)。
(二)核心素养内涵认识
核心素养是医学生适应医学发展和社会服务必备的品格和能力。在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调研中,认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承担责任”、“实践创新”这六项都是必需的占56.4%,这也说明大部分医学生认同六大素养是医学人才培养的核心素质。在对核心素养的十八项指标调研中,最缺乏的四项核心素养调查中,“人文关怀”占19.5%,其次是“批判质疑”占14.6%,再其次是“理性思维”占12.1%,然后是“人文情怀”占8.5%。“理性思维”和“人文关怀”也是医生必备的素养之一,值得高校管理者关注。在高校育人中,未有效落实的项目中,“人文积淀”的占14.4%,其次是“技术运用”(13.6%),再次是“批判质疑”(13.1%),然后是“健全人格”(11.3%)。这说明人文底蕴的渗透和培养是势在必行的。
(三)核心素养培养的影响因素
“核心素养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爱因斯坦)。在医学院校,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多维度的综合培养过程。在对学习成绩对核心素养的影响调查中,认为“稍有影响”的占51.0%,这说明大部分医学生对“唯成绩论”的教育方式持否定态度。在核心素养驱动力调研中,认为是“道德素养”的占68.1%,认为是“专业技能”的占28.4%,认为是“其他能力”的占有3.3%,这说明医学生认为道德素养在核心素养中培养至关重要。在对核心素养贡献值调研中,认为是“同学朋友”的占51.0%,认为是“老师”的占有27.0%,认为是“家长”的占18.2%,这说明师生直接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并且同学的贡献值更大。
(四)核心素养培养的提升路径
培养医学生核心素养对于提高医学生培养质量,服务国家卫生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在提升核心素养提升的最重要手段的调研中,认为是“自主发展”的占28.0%,认为是“教育”的占48.7%,其他的占23.3%,这说明大学生认为教育才是提升核心素养的最重要手段。在核心素养提升途径调研中,30.49%学生认为“创建核心课程”、“创新教学形式”、“教育者提高核心素养”和“创新评价机制”皆是有效方式,仅有19.1%的大学生认为与“社会活动”、“科学研究”、“国家时事”以及“和他人沟通”活动有关,这说明学生对核心素养培养仍存在误区。
三 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探索
构建“三全·四导”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体系以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图2)。该体系基于“三全育人”理念驱动核心素养培养,通过“对分教育”育人模式实现“四导”培养目标,提升医学生核心素养。其中“三全”是指全员育人、全程培养、全面指导;“四导”是指“导引、导学、导研、导归”。通过“三全·四导”育人体系,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创新思维、实践应用、济世回归的目标。
(一)实践“三全育人”理念,构建“书院引领+项目推进+活动强化”的“导引”育人模式
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关注点,制定协同育人方案,吸引企业、社团参与到核心素养培养工作中,凝聚教育合力,实现“全员育人”。组建由院长牵头的核心素养培养委员会,对学生的人文涵养、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和考研就业等进行“全面指导”。构建系统化育人模式,从入学到毕业,从课上到课下,从校内到校外,系统设计,“全程培养”,强化人文底蕴熏陶,培养其创新精神。搭建“书院引领+项目推进+活动强化”平台,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规划意识,促进“社会主义价值观”和“立德树人”的渗透和大融入,从“道德人”和“社会人”角度强化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4,5]。
(二)实践“对分教育”理念,打造“探究-内化-应用”的“导学”创新教学体系
建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创意课堂、思维导图、对分课堂、翻转课堂、慕课等),以学生为中心,始于“探究”,重在“内化”,终于“应用”,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构建跨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复合交叉、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加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建设,以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引领,打造核心课程建设群,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另外,加强课堂教学与医院、医疗行业的有效衔接,渗透医学核心竞争力,构建岗位为导向的特色课程体系,使学生从医学知识的复制记忆到创新应用的过渡[6]。
(三)重视医学实践,搭建造峰锻炼、科研研究、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导研”体系
以造峰锻炼和科研创新为着力点,培养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首先,开发科研思维相关的造峰体验课程,培养创新意识。打造实验实训中心、实验技能锻炼平台,锤炼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第二,推行本科生导师制,通过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基金、实验技能大赛等,培养创新创造意识和能力。第三,建立“设计-竞赛-孵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设计大赛,引导学生加入到市大学生创业中心,开展创业项目孵化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四)搭建由高校、政府、企业(医院)、社团组成的“校政企社”核心素养育人平台,合力“导归”
搭建由高校、政府、医院(药企)、社团组成的“校政企社”核心素养育人平台,凝聚教育合力,增强社会参与意识,促进个人价值实现,培养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定期召开座谈会,实现人才培养与国家政策、社会发展、行业人才需求、技术革新实际的无缝对接,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四 结束语
经过“三全·四导”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体系实践,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人文底蕴和医学涵养不断夯实,医学思维和自我学习意识日趋强化,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逐步养成,责任担当意识稳步增强。“三全·四导”核心素养培育体系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医学人才核心素养培养模式,值得进一步实践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浩,张帆.新时代视域下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价值追问[J].经济师,2019(05):142+144.
[2]孙巍,徐洪元.新时代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5(02):276-279.
[3]李华,等.中美21世纪核心素养研究简介与启示[J].教育现代化,2018,5(45):280-283.
[4]张立梅,王国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0):14-16.
[5]刘善球,崔庆玲“.立德树人”理念下新工科人才核心素养论[J].教育现代化,2018,5(39):31-33.
[6]武敬亮,田桂香,潘智芳等.基于“对分教育”的应用型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02):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