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民信息化的时代也随之而来。在我国的人才储备中,研究生占据很大比例,高等学校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受到国家的大力关注。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一,在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完全符合国家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要求。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本文引用格式:杨鏖丞,余颖秋.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90):283-284.
教育需要改革,研究生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教育方式需要不断更新紧随时代的发展。目前,信息化建设已经基本运用到了研究生教育和管理中。本文从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为加快研究生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提出相应策略。
一 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研究生的数量显著增长,其原因主要为高等院校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传统的研究生管理方式很难对大批量学生进行有效管理。随着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通过发展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对学生管理的效率,管理者的负担也有所减轻。由于非全日制研究生也纳入了研究生的招生范围,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往往一些细节上的失误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损失。通过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人为的失误,为研究生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便捷[1]。
目前一些高等院校,特别是普通本科类院校,虽有研究生的招生名额,但数量远低于本科生的招生名额。这也导致了这类院校的办学重点是对本科生的培养,对于研究生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无论是资金,或是设备的投入均达不到标准化要求。这也导致一部分研究生不能享受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好处,很难具备创新性思维和国际竞争力。合理有效的增强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这一部分人才综合素质[2]。
全球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成为了当前时代的热潮,各国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程度,成为了综合国力的评判依据。科技兴国,人才强国。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作为我国的人才培养科目之一,必须具备先进实用的教学方案。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教学与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也造成我国培养的人才,很难具备国际竞争力。信息化教学与管理是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将传统的行政教学管理制度与信息化建设相互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我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二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由于起点较低,导致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
(一)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管理者综合素质较差
近年来,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基础的信息化管理教学网络,虽然方便了管理者收集各类信息。但面对规模巨大的信息时,管理者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就稍显不足。导致大量的信息不能得到合理的运用,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大量的管理人员对于计算机的使用只能达到推送信息和绘制数据表格的程度。因此对于数据的处理,分析,及整理依旧采用传统的人工处理的管理方式,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高[3]。
(二)缺少标准的信息化管理和使用制度
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为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标准。据调查,目前高校普遍自发研制了院校的信息管理系统,可是由于系统的不完善,导致大量的信息不能及时被处理。而且一些高校所采用的系统并不具备兼容性,各高校系统差异性较大,大量信息不能够达到共享利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度。信息本就具备开放性,数据共享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经之路。
(三)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与信息化建设不兼容
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一些高校不愿抛弃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希望将传统的管理体制与信息化管理体制相互结合以寻求达到最大的管理效益。这虽是将来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发展方向,可是现行的一些管理制度并不完善,且与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不兼容性。传统的行政及决策人员并不具备信息化建设的专业知识,不能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作用,一味地保留传统制度及人员,只会造成信息化建设的停滞不前。
三 推进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分析
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涉及到多个方面,而信息化管理的建设需要随着时间的变迁而不断进步和发展,一成不变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对此,高校需要从研究生教育信息化管理人才、信息化管理标准、信息化管理体制以及信息化管理结构的转变等方面开展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对于提高高校研究生教育水平、增强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注重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升工作人员管理素质
研究生教育是高校教育管理的一大重点,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要求高校必须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对此,高校可以从管理人才方面入手,通过提升管理人才的职业技能的手段达到促进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例如,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会为高校管理人员创造学习新型信息技术知识的机会,通过培训提升信息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比如学习“云计算、大数据”原理,可以通过学校出资的方式邀请资深技术人员到校进行技术指导,通过系统的学习促进高校信息管理人员的技术技能。高校也可以与兄弟学校合作开展知识技能竞赛活动,通过竞赛的形式促使信息管理人员积极主动地进行信息管理知识的学习和补充。比如,高校可以举办类似于“信息化管理知识快问快答”、“新型信息技术运用”、“现代计算机应用考较大会”的活动激发信息管理人才地好胜心,从而有效地提升管理人员职业素养。高校也应当为信息管理者提供相应的信息建设管理资源,应当积极购进设备,以先进设备替换老旧设备,通过先进的机器设备支撑起信息化建设管理的硬性指标,也通过购进先进设备为信息管理人员奠定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资源基础。优秀的信息管理人才是高校进行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必备条件必须,高校在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上应当注入更多的资源[4]。
(二)规范信息管理标准,促进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化的信息化管理在促进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信息管理标准有着极高的要求,除了在管理标准的权威性、管理标准的兼容性以及扩展性方面有着极高的硬性要求,在管理标准的规范性、稳定性、安全性方面亦要严格把控。
例如,高校可以与兄弟学校互相合作,共同组织研发安全、稳定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需要信息管理人员具有统一规划的意识,也需要高校对信息管理制定严格的数据信息标准。比如,在研发改进系统阶段高校可以与兄弟院校合作,共同为研发人员划分出特定的工作场地,为信息管理人员筹备计算机等设备,同时也要为信息管理人员收集到足够数据以作试验参考。兄弟高校之间也可以互相借鉴已开发成熟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互相合作的方式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在建造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时,高校应当统一规范系统数据的涵盖层面,信息管理系统要能够涵盖招生、学籍、培养、学位授予等各方面,并且每一层面必须有统一的数据信息标准。在制定信息标准时,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教育情况做出具体的规定,除此之外,高校也要遵守国家教育信息化管理规范,严格按照高等学校管理信息的体系结构以及数据集下的学生管理数据子集的构建标准进行研究生教育信息的管理。
(三)转变信息管理思路,加大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
部分高校存在将信息化建设与行政管理结合的问题,然而行政管理手段并不适用于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学校需要转变研究生信息管理思路,将管理方式从行政手段上转变过来,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进行信息系统的管理,也要适当加大信息建设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力度,为高校研究生信息化建设提供充足的助力。
例如,高校可以将信息化建设管理理念转变为以“服务”为主,“管理”为辅。传统的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的手段大多是按照学校的部门层级进行职能的划分,欠缺对研究生和导师的使用体验的考虑,使得研究生和导师获得的信息的渠道被限制。对此,高校可以针对此问题对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做出改进,增加新的定位功能,使得与研究生和导师相关的内容能够主动推送到个人设备终端。高校也可以为研究生和导师专门设置基于移动互联设备的个性化网页,网页应当涵盖诸如学籍管理、选课管理、课表查询、成绩录入与查询等与教师和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并且页面内容的设置必须具有针对性,如此以服务为主的信息系统才是研究生和导师真正需要的[5]。
四结语
目前我国的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取得很大进步,但不能盲目乐观,我国信息化建设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着很大差距。我们应该紧随国际发展趋势,积极改革。在不断的改革与学习中,研究出符合自身需求的信息化建设道路。
参考文献
[1]刘珊珊,尹光华.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探讨[J].才智,2018(32):124.
[2]李春艳.基于云平台的高校研究生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电子测试,2017(06):77-78.
[3]赵清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信息管理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青岛召开[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09):40.
[4]王琛,何忠伟,刘芳.农林类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5):179-181.
[5]兰贺元,侯少龙.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9(06):23-24+3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