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概念隐喻在高职高专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证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0 17:29: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词汇教学中,作者发现大多数高职高专学生在单词记忆方面有很大问题。学生采取死记硬背方式记忆单词,单词记忆效果不佳。此项目在概念理论基础上,通过教学实验,设置对照组,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肯定了概念隐喻在高职高专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积极性影响。由此认为,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词汇教学应该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引导,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提高学生的词汇记忆效果。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英语

本文引用格式:桑伟,张蕊.概念隐喻在高职高专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证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3):138-139.

在高职类院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词汇的学习效果不佳。对于医学生而言,如果把语言的学习比作人体结构,语法是人体的骨骼,那么词汇的学习就是人体的血肉,两者缺一不可。语法保证了人体的基本结构,具有支撑性;而词汇丰润身体的每一部分结构,具有丰富性。由此可见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对于词汇的记忆,大部分学生仅仅通过背诵、听写的方式记忆单词,导致出现机械性记忆,单词遗忘率较高,并出现混淆相似单词的书写及读音的现象,长此以往,学生记忆单词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最终影响英语学习。

在以往词汇教学中,教师通过罗列单词基本含义、例句的方式讲解单词,大多通过翻译练习或相关词组,来巩固学生的记忆。概念隐喻理论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相似事物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培养学生隐喻能力,重塑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记忆一词多义,帮助学生系统性的理解单词含义,将各个含义通过概念隐喻串联起来,进而提高词汇教学效果。为了验证概念隐喻在词汇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本文结合以往学者理论基础,对概念隐喻在词汇教学中进行实证研究。

一 概念隐喻理论基础

学生的隐喻能力影响了对二语词汇的习得与掌握。Low(1998)曾提出根隐喻能力包含两部分,即隐喻意识和理解及创造隐喻的策略。由此可知,隐喻意识的重要性,培养二语习得者的隐喻意识及理解、创造隐喻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国内的学者也曾倡导将概念隐喻理论运用到二语教学中。胡壮麟(2004)认为对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是第二语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陈朗(2010)认为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能力发展瓶颈是概念性的而不是语法性的。隐喻预射不仅会帮助学生对词义的理解,还能加深对该词的记忆,有助于提高词汇的习得效率;陈海燕(2013)认为将隐喻意识培养与词汇教学相结合,还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一词多义、习语和短语动词3大词汇教学瓶颈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

 
二 研究设计

(一)实验假设


该研究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以概念隐喻在高职高专学生词汇学习中能起到积极作用为假设。通过对比分析实验前后测试结果,探讨概念隐喻在词汇教学的积极应用。

(二)实验对象

以2017级护理1.2班共134名学生为对象,分别为实验组(EG)和控制组(CG)。17级护理1.2班学生在试验研究前的前测(词汇测试)成绩趋于一致,对隐喻的认识基本相同,仅局限在诗歌、散文类文章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在英语词汇的学习中几乎没有用过概念隐喻理论;两班的任课教师一致;高考分数、男女比例等自然因素趋于一致。因此大体可排除因两组学生的差异性而产生的试验偏差[1]。

(三)实验过程

实验时间为16个教学周,包含培训和测试两部分。实验组(EG)和控制组(CG)教授同样的词汇内容,对实验组进行以概念隐喻思维为导向的教学实验,对控制组采用传统的词汇教学法。测试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前测)在2018年9月份进行,要求两组实验对象在15分钟内完成10道词汇测试题;第二阶段(后测)在2019年1月进行,要求两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另10道测试题。测试题都在英语课堂上完成,由同一教师负责监督。教师向学生说明本次测试与课程最终成绩无关,学生无需有心理负担,在测试期间,禁止查阅资料、电子产品或进行讨论。

对实验组(EG)的培训包含两部分,即理论学习和实践两部分。向学生讲述概念隐喻理论的定义、特点、本质以及与语言形式的关系,使学生系统的了解概念隐喻理论。针对实践部分,拓展概念隐喻相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以“bank”这一单词为例,作为名词时,它可以表示“银行”也可以表示“有一定坡度的河岸、湖岸或堤岸”,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含义的相似性,即两者都是用来储存某种东西,前者是存储金钱,后者储存水,那么这里就蕴含了“Gold is water(金即是水)”的概念。如何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一概念,可以从中国古代的五行之中理解,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积极引导学生去理解“金即是水”的概念,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

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材,以新视野英语教程第三版(第二册)每一单元Section A为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课上找出运用概念隐喻的单词,并指出其中蕴含的概念是什么。同时每节课拓展概念隐喻相关内容。郑静(2017)曾提出“外语中大量的隐喻语言并不是任意构成的。”例如:表示器官类的单词“mouth”,“eye”最开始表示人体器官,经过演化,这些经验图式被投射到其他事物上,有了新的含义,如:the mouth of a river(河口);the eye of a needle(针眼)。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某种概念图式,学生就会提高单词记忆效果,并学会相关表达方式,单纯的机械记忆并不能使学生长时间的记忆单词[2]。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对照组干预后成绩测试平均值为(73.09±5.78),实验组干预后成绩测试的平均值为(81.3±5.25),实验组的平均成绩大于対照组的平均成绩,经过统计分析(t=8.605,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试成绩有差异,干预后的成绩高于干预前的成绩,结果详见表1。

\
 
实验组干预前的平均成绩为(71.59±6.86),干预后的平均成绩为(81.31±5.25),干预后的平均成绩大于干预前的平均成绩,经过统计分析(t=11.450,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干预前后实验组的成绩有差异,干预后的成绩高于干预前成绩,即经过概念隐喻的学习,实验组对象在词汇的学习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结果详见表2。


\


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得出通过干预,学生的成绩有提高,因此可以说明将概念隐喻策略应用在高职高专英语词汇教学中,有利于学生英文词汇记忆效果的提高[3]。

四 概念隐喻课堂的构建

(一)建立系统化的概念大纲


不仅仅把概念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而是一种认知机制,对英语中常见的源域和目的域进行分类,并附带其语法及常见语言交际模式。教师依据大纲,切实将概念隐喻引入词汇教学中去。

(二)打造多模态化英语课堂

概念隐喻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地方,根植于文化。教师利用现代网络科技,辅之以图片、音频、视频和必要的文字,为学生理解概念图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内容,做到授课内容的多模态化。导入网络媒体、广播电视节目的片段,拓展概念隐喻相关文化、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信息资料,在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解决学生“记了词义,仍读不懂句子”的困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隐喻思维培养环境[4]。

(三)运用隐喻策略

积极引导学生使用隐喻思维,理解词义之间的深层次联系,甚至根据源域与目的域的关系,学会创造这种联系,进而快速掌握使用隐喻思维的方法,流利运用单词进行沟通交际。除了在词汇中运用概念隐喻思维,将概念隐喻进一步拓展到语篇分析、口语表达等输出能力的培养,更加能充分地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

五 结语

概念隐喻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思维的概念化图式[5]。引导学生培养隐喻思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记忆英语词汇,进而运用到听、说、读、写、译中去,达到交际的目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只掌握概念隐喻就能系统的掌握住所有单词,概念隐喻的学习需要学生有一定单词量的学习,方能更快的在单词与单词之间建立某种联系,进而了解其中的背景文化及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忽略其母语中蕴含的隐喻,由此可见概念隐喻是无形的,难以定义的。语言是通往心灵的桥梁,将概念隐喻策略引入英语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隐喻思维,使学生了解意识到语言中蕴含的思维方式,更好的了解外来思维模式,达到有效的交际,做文化交流的使者。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认知语言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陈朗.二语教学中的隐喻能力培养[J].外语学刊,2010(5):47-49.
[3]陈海燕.隐喻意识培养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3):57-62.
[4]郑静.概念隐喻理论下的英语教学研究[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33-34.
[5]蒋中令.基于原型范畴及隐喻理论视角的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44):316-3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379.html
本文标签: 高职高专 ,教学 ,英语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