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熟练掌握医学检验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我们引入多元化教学模式,激发该专业教学热情、巩固学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团队意识、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从而引导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改革,从而培养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医学检验专业人才。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模式;临床基础检验学;影响
本文引用格式:李伟,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对《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86):229-230.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技术性[1],为培养合格的医学检验人才,满足各类医学检验相关岗位的需求,提高《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我校临床检验基础教研室教师在“五改四”后,加强《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建设,开展了技能大赛、学生互教模式以及在线混合式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改革,最终到达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目前,多元化教学模式已在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 检验技能大赛
检验技能大赛既可以提高学生操作能力,也是了解教师教学水平的契机[2]。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检验系已举办十届检验技能竞赛,我们体会到技能大赛属于比较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举办专业技能竞赛,能有效促进学生、教师发挥能动性,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促进医学检验专业技能竞赛的延续和推广[3]。技能大赛的参与对象为大三和大四学生,两个年级学生互补,加强团队合作。
技能大赛需要提前制定评分标准,我们依据最新版第四版《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制定标准操作程序,规范老师操作标准,做到“千人一法”,依据标准,对专业老师的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纠正了老师的不规范、不标准操作,提高了老师的教学质量。
比赛准备阶段,各班级班主任对报名学生进行筛选,确定参赛名单,由教学秘书对所有参赛选手进行分组,分别由两名大四学生和两名大三学生混合组队。分组完成后进行赛前培训,各专业组带教老师亲自示范,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大四学生已经进入临床实习,掌握迅速,而大三学生由于只在实验课接触过技能操作,掌握较慢。课余时间通过大量的训练,大四学生可指导大三学生巩固练习,逐渐消除学生对手工操作的恐惧感,同时大四学生在指导过程中可进一步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修正,互相进步,学生练习两周后正式开始竞赛。
除了技能考核,还有知识问答环节,此环节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主要考核内容为细胞形态学。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于血液形态学、细胞形态学和细菌形态学的识别能力已成为学科发展的薄弱环节。细胞形态学需要知识的积累,科室通过参加历年卫生部和自治区细胞形态学质控,建立个科室细胞图库。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细胞图库的学习,提高认识细胞的能力。平时工作中遇到典型病例,如罕见的细胞形态,拍照并收集病例制成案例分析,给学生进行小讲课,学习罕见的细胞形态,拓宽知识面。通过技能大赛,可以激发老师和学生的学习细胞形态学的积极性,尤其抢答题环节,很多临床病例都来源于实际工作。
通过技能竞赛的实施,从而建立良性循环的竞争机制,以赛促学[4,5]、“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契机[6]。
二学生互教模式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课程实验教学课时数所占比重较大,为48学时,与理论教学互相补充、互为支撑。为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临床诊断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我们在实验课中引入了学生互教模式,力图改变教师传统独白式教学的主导地位为学生参与的自主式学习,实现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复合,双方互相学习。
教师精选部分与临床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实验作为学生互教内容,教师提前两周将实验内容布置给学生,指明重点、难点,并给予思路方法上的提示。学生根据教师所准备的教案进行准备,四人一组,小组同学共同学习准备,在实验课上展示实验设计,并独立完成实验。在准备过程中,小组需合作探究,并由组长组织讨论,组员进行分工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注意新方法新技术的革新,共同设计确定实验内容。
在课堂展示上,学生可自愿进行实验理论内容讲解、实验内容安排以及关键技术的操作要领;小组代表也可将小组讨论达成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各小组间对重点难点进行讨论交流,因为他们之间能更好地体会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学生互教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参与教学学生的专业认知、表达能力及自信心,同时促进教师教学更加认真严谨。
三 在线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主要发挥传统课堂学习与网络在线学习的互补优势,以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终到达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我们学校地处西部,教育教学资源较落后,在江苏大学医学院胡嘉波教授的帮助下,我们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课程加入了江苏大学开放的中国大学MOOC的学习。学生通过手机APP进入学习平台,按照胡教授规定的时间点完成学习、作业、测验、互评等环节自主学习,实现了资源的全面有效共享。学生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可随时随地在讨论区提问,教师及时在讨论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提供解决思路。
通过在线混合式教学实践,不仅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更有机会与内地高校的学生享用共同的教育资源,培养了学生的自主、主动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进行了二次学习,向内地高校老师学习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扎实医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因此,检验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多元化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好地促进作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在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方面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教师的理论实践教学水平,扩大知识面。对于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总结和优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孟祥英,高飞,高昆山,等.浅谈检验技能大赛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07):38-40.
[2]郝坡,邓晶荣,牟凤林.全国检验技能大赛对于推进教学改革的思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13):1656-1658.
[3]李阳,冷平,罗萍,等.医学检验专业技能大赛的实施与体会[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8(2):23-24.
[4]冉茂成,李春平,程博,等.在实践教学中引入竞赛与竞争机制激发实践教学新活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6:16-17.
[5]郭斌,谢宁,刘文,等.医学检验专业开发性实验室建设与教学模式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20):2933-2934.
[6]叶霞.浅谈医学检验技能大赛对微生物检验的促进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9):34-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