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独立学院办学时间较短,办学经验主要依附于母体学校,以机械工程专业为例,其人才培养基本都是按照母体学校的路子走,缺乏自主创新。加上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的偏见,使得机械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不高,学生就业压力大。所以,对独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构建分层次教学与职业资格培养制度,使理论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形成相互融合,以加强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就业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机械工程;分层次教学;职业资格;相互融合
本文引用格式:农胜隆,等.独立学院分层次教学与职业资格培养的融合——以机械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8):113-115.
一 独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当前面临问题
在人才培养和定位方面,独立本科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有所不同。普通本科院校以培养研究人才为主,而独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其毕业生的就业大部分都是以面向社会生产一线。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时间较短,办学经验不足,再加上其生源结构的复杂性,学生的专业、实践及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这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是不得不思考面对的。以机械工程专业为例,当前学生在从业工作上就出现了如下局面:往上比不上普通本科院校——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不够,往下也比不上职业院校——动手能力不足。大部分生产研发型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工作能力上的认可度低下[1],导致了学生在从业、就业上非常被动,工作压力大,有一些学生只能通过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出国或自己创业以求更多的择业机会。
综上所述的当前问题,笔者认为独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显示出的矛盾主要有: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中,普遍认为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理论型、研究型人才来说的,学生在学校所掌握的知识主要服务于社会实践。由于独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入学时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如果要像普通的高等院校那样培养研究型人才就不太现实,所以,该专业初期对人才的培养是服务于地方及周边区域经济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不需要学生在理论水平上有多么高深,只要求学生懂用、活用理论知识即可。但是,由于独立学院不论在管理还是教学方面都受到母体普通高等学校的左右,其在人才培养方面想要立足于自己但又不得不掺杂着母体学校,学生都不清楚大学四年后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自身优越性在哪里,理论上还是在技能上?这些现象都是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的结果。
(二)无法实现“因材施教”
机械工程专业虽然是一个老牌专业,但在独立学院专业设置初期几乎都是照搬母体学校。在管理方面,学校的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几乎都是母体学校派出,其管理思维也是参照母体学校;在教学方面,独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所制定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学生管理等都参考母体学校,任课教师虽然也知道本校和母体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但也没办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那么,不利于独立学院的问题就出现了:由于独立学院和母体学校的学生主体不一样,也就是所说的“材”不一样,但大家都施于相同的“教”,这对于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人才培养方面出现了“揠苗助长”的现象,其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保证。
(三)面临招生就业的困难
独立学院在没有资格授予学士学位之前,学生拿的是母体学校颁发的学位证书,这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有很大帮助,所以家长愿意小孩报考独立学院,在生源数量上独立学院是没压力的。但随着“转社”的推进,独立学院终究会失去依附母体学校的招生和就业优势,最主要的区别是独立学院将自行授予毕业证与学位证书,和母体学校无关,这就等于失去了母体学校的金字招牌,再加上社会对独立学院的低认可度及学生自身能力等各方面原因,这将给独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如果独立学院在“转社”前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没打出自身的知名度,则其在招生和就业方面肯定会受到冲击,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二 机械工程专业分层次教学与职业资格培养融通的必要性
基于以上所述的“独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当前面临问题”,机械工程专业要采用哪种方式进行人才培养,以快速的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呢?我们知道,目前多数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普通的本科院校、职业院校相比,其优点在哪?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如何等等都无法进行量化体现。笔者在独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从事实验实训教学工作已有多年,而且坚持带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清楚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及动手能力,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也一直有追踪。目前从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来看都不是很理想,很多学生都从事着流水线的工作,而普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相对来说还是好很多,无论从事技术研发还是机加工,各个层面的人数比例都要优于独立学院的学生。
那么,独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怎样培养出具有自身的人才特色?在各高等及职业院校的激烈竞争中能占有一席之地呢?这是独立学院在突显其人才培养特色中不得不首先考虑的。笔者认为结合普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以分层次教学与职业资格培养之间的融通,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其职业技能水平,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体现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由于独立学院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一定要能体现出“应用型”,如果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能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强化各种岗位技能训练,学生通过参加各种职业技能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真正的将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进行有效的融通,使培养出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更能体现出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需要和自身的特色[2],那么学生毕业后就业单位在招聘时就能通过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来判定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二)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需要
由于大部分学生存在对各类课程知识结构的接受能力、感兴趣程度及动手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引导,使学生选择适合于自身的职业技能,在进行考核时更容易获得相关的职业证书,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过程。比如对电气控制技能方面的知识掌握较扎实的学生可考取电工上岗证;对加工中心操作与编程方面掌握较好的学生可考取加工中心操作证等等。总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不同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可以提供各种机会,激活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大部分学生在走出校园时在持有“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基础上,还能增加各种职业资格证。
(三)提高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的需要
实施分层次教学,更能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模式,而且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推行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既能满足独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实现,又能体现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与本专业在社会实际需求相一致,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可实现零距离交接,大大缩短学生毕业后在就业岗位上的学习时间。所以,在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发展技能,以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可提高学生在对口专业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三机械工程专业分层次教学与职业资格培养融通的实施
机械工程是一个技术性比较强的专业,而且专业课程在分类上层次感比较明显,比如电控层的课程有电工电子技术、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微机原理及应用等;机械层的课程有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三维CAD基础等;机电结合层的课程有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与操作实训、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等。以上三种层次的大部分课程与相应的职业资格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电控层有电工证、电机装配证、电子仪器仪表装配证等;机械层有机床操作证、CAD制图证、工程机械维修证等;机电结合层也就是包含了以上电控层和机械层的职业证,由于这层对知识技能方面的涵盖内容比较广,所以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也相应要求比较高。如果学生毕业时在拿到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的基础上再拿到自已所感兴趣行业的相关职业证书,则对就业机会就增大了筹码,这也就体现了独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一种途径[3]。
以下就以独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实施分层次教学与职业资格培养相融通的方法,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习兴趣出发,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本专业课程的基础上都有条件选择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步:根据学生要考取的职业资格类型实施分层对于独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根据以上所述的三种层次,学生可根据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或兴趣爱好[4],来考取相应层次的职业证书。由于机械工程专业所涉及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陆续从大学二年级开始修学,这时候任课教师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就要针对学生要考取的职业资格类型所涉及的相关课程进行引导分层(如下图1所示),有计划性地朝相关层次进行教学延伸,为学生今后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做准备。以专业课程《机械制图》、《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与操作实训》、《电工电子技术》、《电工操作实习》、《机床电气控制与PLC》以及《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为例,根据课程的内容性质进行如下分层:电控层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这两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分别可考取电工职业资格证书。
机械层课程——《机械制图》、《数控编程与操作实训》。这两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分别可考取CAD和数控机床加工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
机电结合课程——《数控机床故障诊断》。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可考取以上两层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步:对学生实施分层后的延伸教学
1.学生选择考取电控层职业资格证的教学
这一层面主要是以电控为主,以学生考取电工职业资格证为例。第一步:先做上机仿真实验,由于仿真软件有报错功能,所以学生通过仿真实验的过程中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避免在真实操作实验时短路烧毁仪器设备,发生安全事故;第二步:在上机仿真没问题的情况下再按仿真时的接线做真实操作实验。另外,在制定实验教学大纲时相应的多增选一些选做实验,学生在做完必做的实验项目之后,还要完成选做的实验项目,而且要求达到职业技能考试的熟练程度。
2.学生选择考取机械层职业资格证的教学
这一层面主要是以机械为主,以学生要考取CAD、机床操作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例,教师对学生授《机械制图》课程中,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针对要考取CAD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每授完一次课,就发放相关的练习任务,并让学生自己计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手工制图和上机制图的相关内容,完成以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在按时完成的同时还要保质。
另外,对于考取CAD职业资格证书的基础上还要考取机床操作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所发放的练习中还要有关于机械制造层面的内容,如要达到制图标注中的形位公差,在机加工中要采取哪种工艺流程等内容,为学生要考取机加工职业证书所涉及的《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与操作实训》等课程内容做前期准备。
3.学生选择考取机电层职业资格证的教学
这一层面的内容同时涉及到电控和机械,对比电控或机械这单一层面的学生,如果学生要花相同的时间同时考取这两层面的职业资格证,那么教师在平时教学或课外指导的过程中就要对这两个层面的知识进行有较融合,所以这个层面对于学生的要求也相应较高,而且要层层的深入。学生在机械层面进行学习时,不光要了解机械结构、加工工艺,而且还要对电气控制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有所了解。同样,学生在电控层面进行学习时,也要融合机械方面的知识,比如,《数控机床故障诊断》课程,就需同时涉及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理论教学或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穿插这两方面的知识,进行高效融合。
四总结
独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构建分层次教学与职业资格培养相互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工学结合切入点。一方面,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同时,该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改革的创新,符合当今行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芬,徐玉英.职业资格证书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科教文汇,2013(26):194-195.
[2]闫亚飞,贺云龙.浅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J].电子测试,2016(4X):174-175.
[3]吴亚萍.关于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融通的再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3):35-37.
[4]侯俊安.专业理论课“分层次教学”初探[J].机械职业教育,2012(11):53-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