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医学留学生教育是我校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学是留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之一。由于留学生原有的文化背景和教学方法的不同,使中国传统的医学临床见习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留学生的需求,因此选择适合留学生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临床见习主要是通过临床的真实病例,强化课堂讲授的知识,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临床思维及动手工作的能力。本人在留学生新生儿疾病的临床见习教学中采用“典型病例结合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典型病例、生动丰富的多媒体内容,克服了见习中留学生无法直观体会疾病变化、动手困难及语言交流障碍等困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典型病例;多媒体;儿科见习;新生儿疾病;留学生
本文引用格式:凌雅赟.典型病例结合多媒体教学法应用于留学生新生儿疾病见习教学中的体会[J].教育现代化,2019,6(95):176–17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及与世界交流接轨的日益密切,特别是广西作为辐射东盟的口岸,十几年来我校接收来自东南亚各国尤其是印度、尼泊尔及斯里兰卡等国的医学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及办学质量,我校对本科留学生采用全英教学方式,理论课及见习课教师均采用英语讲授,这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更对教师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学教育不仅仅是局限于传授医学知识,更重要的内涵是对于医学生临床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1]。而临床见习就是医学生将理论联系临床思维转化为实践技能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继临床实习效果及实际临床工作的能力,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儿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包括较多的分支学科如小儿心脏、小儿血液、小儿肾脏等,是临床医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之一,而新生儿科可以看成是儿内科的缩影,具有代表性。但新生儿科病房为无陪护病房,新生儿病情具有变化快、发展迅速等特点,加上医患沟通受多种因素影响,为留学生的见习教学增加了很大难度。探索全新而丰富的临床教学模式,对留学生新生儿疾病见习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科在新生儿疾病教学方面的实践,对医学留学生见习课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一传统的中文见习课教学特点
儿科学传统的见习课一般分成三部分进行:①教师讲授,对理论课知识进行复习;②学生对病人进行病史采集及专科体格检查,教师床边指导;③学生汇报病例,师生讨论及总结病例。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填鸭式”讲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干预过多,学生处于被动汲取、机械式接收知识的状态,缺少主动思考、动手及总结的过程,效果常常是事倍功半。
二 留学生新生儿见习课的特殊性及存在问题
留学生在其国内接受的教育模式和我国不同,提倡开放式的教育,教师鼓励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留学生的思维普遍较活跃,他们通常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和探索欲求[2]。在儿科见习特别是新生儿见习课的带教中,与中国学生对比,外国留学生的特殊性及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障碍:语言障碍是留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一方面,留学生汉语基础薄弱,大部分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仅为日常简单交流;另一方面,我校留学生主要来自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尼泊尔及斯里兰卡,英语不是他们的母语,其英语发音往往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这些因素造成了留学生和教师之间、患儿家属之间沟通的障碍。2.新生儿见习的特殊性:新生儿疾病与儿科其他系统疾病相比有其自身特点及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得留学生见习代教的难度更大。首先新生儿病房是与产科紧密相关的、无陪护病房,一些新生儿疾病出现时间早、进展快,比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出生后不久即开始出现症状,数小时内进展为典型表现,但留学生见习课时间固定,无法直接观察到患儿的病情演变过程,也无法通过与家属的问诊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其次新生儿年龄更小、无语言表达能力、体格检查方法也和其他年龄段的儿童存在差异,单纯靠书本的文字描述学生理解不够透彻,导致临床实践时不懂如何观察病情及动手操作练习;最后患儿家属观察病情有自己的主观性,与留学生沟通除了语言障碍外,往往出于保护隐私等原因不愿意配合教学。
以上这些原因造成了外国留学生见习课缺乏积极性、收获不多、缺勤率高、考试成绩普遍不高等现象。首都医科大学曾对医学留学生临床学习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55%的学生认为在临床学习中沟通技巧欠缺、50%的学生认为在临床实习中仅作为一般的临床助手或旁观者,会影响学习的热情并且收获甚微[3]。
三临床典型病例结合多媒体教学法的探索
临床典型病例即使用典型疾病病例,与教材理论知识相结合,通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生课堂教学和临床实习中应用广泛,总体教学效果良好[4,5]。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教育也在不断变革,临床教学模式也在逐渐改变。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如成熟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将书本内容系统地搬到屏幕上展示,突破了传统课堂、书本教学的局限性和单一性[6],学生能更直观地体会病人的症状、病情的变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互动性,使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我们在留学生新生儿疾病的见习中把以上两者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留学生所遇到的障碍及存在的困难。现将其具体实施过程、效果评价及建议总结如下。
1.具体实施过程:第一步备课,教师设计典型病例的病史,搜集疾病的典型图片及视频等,提前设计好每个环节的问题和学生讨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制作成PPT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情景模拟教学病例、组长协助分组(可针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相关检查、治疗分组,查阅相关资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角色分配(例如安排一到两名学生扮演家属,课前熟悉病史);第二步,在见习课开始简单扼要复习理论课内容,通过展示典型病例的视频、图片,提出问题,随后进行情景模拟,由学生和扮演家属的学生之间模拟问诊,补充了解病史细节、对病例特点做出分析、拟定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还需要做的进一步检查等,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室结果及其他特殊检查的要点;第三步,病房见习过程中,重点对学生进行临床技能的培训,比如新生儿体格检查不同于其他年龄段儿童的特殊点、判断新生儿黄疸程度、新生儿呼吸困难、呻吟、紫绀等特殊体征,教师亲自示范与多媒体图片视频相结合,加深学生体验;第四步,总结归纳,由学生分小组针对多个问题展开讨论、发散思维,教师适时点评,结合多媒体图像文字启发学生对病例中可能出现的进展变化、鉴别诊断、治疗措施等进行思考、模拟实践,给出评价,将临床沟通技巧、人文关怀、疾病的连续观察等内容同时贯穿其中。
2.效果评价:通过典型病例结合多媒体教学法,留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也锻炼了他们思考问题、翻阅资料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留学生在情景模拟中,通过相互提问、相互讨论、相互评价及协同合作等方式,活跃了见习课的氛围,并将医学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也借此方式成功克服了因语言障碍等原因造成的医患沟通困难[7,8]。在整个见习过程中,留学生们从对课本内容的浅显的理解,通过多媒体应用的直观性及典型病例的示范作用,得到了全方位的深度加深及巩固,在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沟通技巧也有了提升,有利于加强对新生儿疾病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目的,为今后临床实习和开展临床医学工作奠定好基础。
3.应用建议:首先,教师在平时的临床工作中要注意对临床典型病例资料的积累,采集如典型的病史经过、特殊的临床体征及表现、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的检查结果和治疗的相关视频、音频和图片,教师除自身需具备一定的多媒体制作技术,也可由专业团队协助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多媒体课件内容更形象具体、生动丰富;其次,针对全英留学生普遍存在的语言沟通问题,本人认为除了加强教师的语言培训外,教师还可通过了解留学生生源国的文化习俗等背景资料、避免文化冲突带来的困扰,这样对于师生间更好地交流极为有利;另外,建议留学生在临床见习阶段就应该有意识的加强对中文的渗透,见习过程中教师可适当介绍中文关键词、采用全英向双语教学过渡,帮助留学生融入中文语言的医疗环境中,为今后实习阶段单独采集病史等临床实践活动打好基础。
总之,留学生的全英文见习带教,对教学医院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但也给未来中国医学生普及英语教学提供了巨大的契机。在留学生新生儿疾病的见习教学中,结合留学生的特殊性,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采用临床典型病例结合多媒体教学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其培养成为医学理论扎实、临床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强、医学素养良好的留学生,使其回国后能通过该国医师资格考核,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留学生。
参考文献
[1]吴玉章,方建群,李燕,等.整合医学理念下医学教育学科及管理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医学教育管理,2016,2(3):509–513.
[2]张彩华,邢嵘.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留学生病理生理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实践与意义[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5(10):1895.
[3]刘桂英,许冀闽.医学留学生临床实习思想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病案,2015,16(9):89–91.
[4]赵冬,王旭红,张宁.典型病例结合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在内泌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管理,2015,1(3):234–237.
[5]冯海,陈学明,李晨宇,等.以问题为中心病例教学法在血管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7(4):291–293.
[6]范雪,童煜,屈艺,等.信息化时代下儿科教学模式改进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33):50–51.
[7]徐嘉,熊艳,詹红,等.TBL结合典型病例情境模拟教学法在长学制医学生急诊见习教学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7(1):111–112.
[8]陈源,董亚辉.病例教学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3):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