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少年强则国强。如何构建与新时代相匹配的消费市场秩序,当代大学生应该通过努力维护自身消费权益,发出自己的声音,可能微不足道,但涓滴可成海。由于群体特殊性,大学校园消费侵权行为层出不穷。通过对所在地方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消费维权问卷调查与面对面访谈,描述了大学生消费维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四个方面初步分析了原因,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消费市场秩序;地方院校;在校大学生;消费维权;调查
本文引用格式:张颖,等.地方院校大学生消费维权调查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91):226–227.
2011年中国新闻网一项调查显示:有近七成受调查者认为消费者维权成本过高,63.82%的受调查者表示当他们遭遇消费侵权时不会进行维权而选择沉默[1]。作为消费市场一支重要生力军,大学生消费群体因其特殊性而让众多商家垂涎三尺。2018年中国大学生在校人数达到3700万,年度消费规模达3815.68亿元,日常可支配金额达1405元每月[2]。但由于一系列人所共知的现实原因,校园消费侵权事件屡有发生、屡禁不止。
本次调研共发放200份问卷,问卷回收率百分之百。其中大一学生40份,大二学生101份,大三学生40份,大四学生19份;男生74人,女生126人;线下在不同宿舍和超市发放40份问卷现场填答并回收,大一学生8份,大二学生20份,大三学生8份,大四学生4份。
一问题与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群体的特殊性致校园成为“重灾区”
大学生消费群体特殊性主要有三。其一,因欠缺法律知识和理解粗浅,防范意识和能力较差,加之时间、精力、财力、经验等现实原因,而成为消费弱势群体。其二,消费需求旺盛但经济不独立,受到制约的消费能力与光怪陆离的诱惑形成巨大反差。其三,受社会环境和传统文化影响,自立意识比较薄弱,对家庭有强烈依赖,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消费观念。于是为不良商家重点关注。
流畅上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基本需要。但走访发现,对不时出现的校园网络延迟现象,60%左右的人因不清楚侵权标准而选择放弃,既不向运营商询问原因,也没有主动寻求帮助。一方是资金雄厚的企业,一方是势单力薄的学生,虽然名义上被赋予了很多权利,但实际中却很难发挥作用。大学生所获得的维权知识大多来自于课本,来源于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微乎其微,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和较少的社会经验增加了维权的难度,一旦受到侵权,往往手足无措。
每年的“315”晚会都会曝光许多无良商家,但20%左右大学生认为,此举于事无补。2019年“3·15”晚会曝光荆门市某小卖部出售的“虾扯蛋”辣条几项检验均不合格。作为当地高校在校大学生,我们知道,这只是身边消费“常态”。
(二)经营者责任缺失致大学生权益遭严重侵犯
调查显示,87%的大学生购物时更注重价格与质量,60%的大学生认为商家存在价格欺骗和缺斤短两。质量和价格居然成了许多商家获取利益的突破口。
消费者所持信息总少于经营者。经营者往往利用消费者信息匮乏谋取不义之财。2019年学院某炸鸡店使用过期原料制作炸鸡,经该店打工学生在校内公众QQ空间“表白墙”曝光后,相关责任人虽及时道歉,却未引起学校重视,所谓的道歉不过是应景的搪塞,那些购买了过期产品的大学生也没有得到任何赔偿。商家只为利益、而不自觉履行基本经营义务,不仅仅是对大学生消费者的欺骗,更是在不断触及社会信用体系的底线。
(三)大学生消费维权知识淡薄致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调查显示,57.5%的大学生在购物时偶尔索要小票,只有27.5%的大学生在每次购物时索要小票,40%的人知道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并了解一点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大学生整体而言维权意识比较淡薄。线下走访了解到,2018年一位大三女生在食堂就餐时,在菜中发现一条虫子,也只是在学校公共QQ空间抱怨,并未对店家维权赔偿。究其原因,一方面,不确切知道自己享有哪些具体权利,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懂得利用法律武器。其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于食品中出现杂质的相关赔偿规定,因为这位女生法律知识淡薄所以选择自认倒霉。另一方面,即使一些学生意识到正当权益受到损害,也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去维护。之所以如此,一是学校引导力度不够,如大学生消费知识匮乏;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滞后;校内维权组织过少。二是大学生维权缺乏高校及社会层面的积极支持。三是家庭错误消费观影响,能忍就忍的想法不同程度影响着孩子的维权意识。
(四)消费维权程序复杂、成本较高致大学生望而却步
调查显示,55%的大学生在维权时碍于面子而放弃,67.5%由于商家不予理会而不了了之。
维权有成本。支付成本后得不到预期效果,将使维权不可持续。线下调研了解到,学生宿舍经常性停水、供水温度不高、自来水水质低,有时候晚上洗澡会突然停水,给学生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多数学生觉得大家都是这样,自己没有必要去计较;少数学生找宿舍管理员或者公开贴吧发泄牢骚,也没有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以致供水问题反反复复、大家见怪不怪。因为投诉无门、抱怨无果,大学生也就不愿意花费精力去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消费者维权路径一般是:首先选择直接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再去寻求消费者协会或有关行政部门,迫不得已才向法院提起诉讼。大学生也不例外。通常把希望寄托于成本较低的维权途径上,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甚至得不偿失[3]。复杂的维权程序和较高维权成本会让大学生望而却步。
二 思考与建议
(一)健全法律体系、政府履职尽责
健全法律体系以保护大学生消费者群体。目前我国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权益保护存在很大空白[4]。尽管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权益相较社会其他群体更容易受到侵害,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从未将大学生作为特殊消费群体单独列出,并做相应保护性规定。
地方政府应该不定期抽查与督导。抽查是抽查经营者有没有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出现欺骗、侵权行为;督导是针对性灌输诚信经营理念及法律规定,晓之以理,束之以法。管理部门履职尽责、集中整改肯定比大学生单打独斗的维权效果要好很多。
(二)学校加强维权教育、学生努力提升维权能力
学校应该多形式多渠道培养大学生维权意识、提高维权能力。通过不同层级的辩论赛、征文、讲座、班级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引导;将相关法律以及真实案例融于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收益;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网络、微信群、QQ群、宿舍以及教室警示标语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开设选修课等形式,把维权意识、消费教育等纳入到教学体系。
大学生应该加强学习以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犯。可以通过收看《今日说法》、浏览中国消费网、阅读《中国消费者报》等途径了解真实案例,开阔眼界,努力提高维权能力。
(三)给大学生的实用建议
食堂饮食踩到雷、拿起法律来索赔。食堂吃出杂质,第一时间拍照取证,同时记录好时间地点及证人。先尝试与店家沟通索赔,沟通时切记录音。若沟通无果,可以拨打1233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有明确规定,最高可赔付一千元。
快递出问题、邮政申诉有途径。快递丢了、烧了、不见了等情况也不少见,第一时间询问店家客服有没有相关保险,再去学校快递点,保留物流消息及短信通知作为证据。若申诉无果,可以登录“国家邮政申诉网站”,在向快递界大佬申诉之后,他们会通过电话与你联系,直到你满意为止。
校园网速真头疼、就打12300。按时续费校园网,网速却特别慢,这种情况每到月末都能听到大家的吐槽。不要以为这是正常现象可以接受,运营商就是在敷衍大学生。认真维权,拨打“工信部”电话010-12300,重复申诉直至运营商主动联系,解决问题就是造福大家、净化环境、服务社会。
如果不清楚需要找哪个部门,可以拨打万能热线12345,然后转接到相关部门。相信社会的力量,我们是祖国的新青年,就应该有监督不良商家的责任。
三 结语
市场上层出不穷的消费侵权行为,不是单纯某一方的责任:商家血管里缺少首先的血液、消费者维权意识单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等,都是市场乱象的重要原因。
遏制侵权行为需要全社会、每个人共同付出。大学生正当消费维权不仅仅是在维护自身利益,更多是在为建立一个更优质、更公平的社会做贡献,尽管微不足道,但涓涓细流汇成海,每一滴都弥足珍贵。梁启超曾说,少年强则中国强。为建设越来越健康的中国消费市场,新时代的大学生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孙瑞灼.维权成本过高让消费者选择沉默[N].中国审计报,2012-03-21.
[2]艾瑞咨询:2018年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EB/OL].(2018-09-07)[2019-05-28].http://www.199it.com/archives/768071.html.
[3]何颖,季连帅.论我国消费者维权成本过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学习与探索,2013(06):73–77.
[4]张山山.关于大学生消费权益保护的调查研究[J].商,2015(36):2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