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分析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体系基础上,结合国内对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探索,提出了地方院校从生源选拔定位、完善招生管理制度、注重招生风险防控、优化校院宣传体系、构建生源质量反馈机制等几个方面构建生源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生源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举措
本文引用格式:杨汉国,等.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体系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6(85):21-23.
A Probe into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YANG Han-guo,SHI Ya,CHEN Lin,YUAN Hong-ping
(Chengdu University,Chengdu)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graduate student sourc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combined with the domestic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raduate student sourc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it puts forward th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elect and locate students,improve the ad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pay attention to the admission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optimize the school propaganda system,Constructing a source quality feedback mechanism and other aspects to build a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Key words:Source quality;Guarantee system;Construction measures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满足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而近几年伴随国家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影响日益深化,社会各届对研究生教育的需求起来越大,每年的研究生报考人数快速增长。据统计2019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了290多万人,相当于当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三分之一选择了继续深造。对全国的研究生招生单位来说,近几年在研究生生源数量上总体可以达到需求,但如何选拔适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学校研究生教育特色,有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合格优质生源,构建稳定、长效的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体系,就成为了众多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环节必须考虑的重点因素。
一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体系分析
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体系属于专业化的研究生教育与管理制度框架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教育管理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体系着眼于研究生生源基础,通过深入分析研究生生源特点,结合优质生源选拔标准,构建适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生生源选拔机制,更好促进研究生教育开展,最终提升整体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总体系统。
研究生生源质量是保障体系构建的前提和基础。生源质量确定于考生报名阶段,生源质量标志着生源的充足程度、优秀程度以及与大学的招生结构和招生目标人群的契合程度[1]。研究生生源质量涵盖了考生学术研究态度与学术研究能力,学术研究态度是进一步学习提高的动机,学术研究能力是已经具有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优质的研究生生源,应该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严谨的研究态度、不断探究的科研精神,还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学术研究潜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体系包含系列制度、措施、管理架构及监督机制等,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要使生源质量保障体系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体现其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价值和地位,就必须围绕生源质量保障建立一系列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体系相统一的政策和实施过程,通过在研究生招生环节构建的制度、措施、工作流程、组织管理架构及监督机制等,结合研究生培养及研究生就业后的反馈信息进而不断修正的系统工作机制,保证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 国内相关高校构建生源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
国内对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主要集中在招生宣传工作机制、培养模式改革、考试录取工作机制等方面。招生宣传工作机制主要从生源入口,对研究生生源质量变化趋势、生源质量保障特点等进行分析,提出了构建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议,如提高同等学力生源报考条件、加大免试推荐力度、打造专业化招生小组开展宣传活动、建立信息反馈体制等方面举措构建生源质量保障体系[2];培养模式改革强调培养过程优化,通过培养带动生源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如通过优化研究生培养方式、搭建订单式优质生源培育基地、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与信息宣传力度等方面进行了生源质量保障实践的探索[3];考试录取工作机制从管理环节入手,紧密结合招生工作过程,提出构建招生质量保障体系的措施。如从宣传、法规、制度等多方面构建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质量保障体系,强调进行目标管理、建立信息反馈和激励机制来保障招生工作规范开展[4];加强目标指导和监督、调控作用,制订严格的过程管理规则、规范操作和方法,建立有效的招生质量保障体系等[5]。这些措施主要是从具体高校入手,在分析个体生源基础上探讨构建生源优化和保障体系,但针对一般地方高校的措施,构建系统化的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体系的讨论还没有系统的论述。
三 地方高校构建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体系的举措
(一)明晰生源选拔定位,建立招生计划分配模型
围绕高校自身办学定位,更好贯彻扎根地方、服务区域经济,在高等教育学科发展大融合背景下,着眼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研究生报考环节逐步放宽对考生本科专业限制,鼓励更多考生跨学科、跨专业报考,在复试环节强化考生创新潜质及应用型技能水平考查,为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培养创造条件[6]。
在明晰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建立研究生生源计划分配模式。通过招生计划平衡专业建设,推动学校整体学科布局。根据学校内学科建设实际情况,结合各学位点研究生教育工作实际情况及导师科研工作开展情况等,逐步建立基于需求导向和质量导向相结合的分专业招生计划分配模型,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促进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推进。
(二)健全完善招生管理制度,深化导师招生资格申报审核
研究生招生是一项高层次人才选拔的重要工作,社会关注度高,相关规章制度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及章程制度规定,系统梳理招生工作的各个环节,出台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使招生工作的每个环节都置于明确的规范之下,做到有章可循、有范可依,明晰招生各时点、各岗位工作人员具体职责,完善相应审批程序,使研究生招生工作纳入制度化的轨道[7]。
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明确指出要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导师是研究生生源质量入口的关键,导师自身的品德修养、科研素质决定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建立导师招生资格年度审核机制,注重对导师当年度科研水平进行评价,根据其当年的科研项目、或科研经费、或科研成果(包括论文、著作、专利等)、或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励等决定导师当年度是否可进行研究生招生,以此保障导师能在培养阶段切实落实对研究生的科研培育,强化导师不断学习,引领学术研究的动力,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
(三)注重招生风险防控,规范管理业务流程
研究生生源选拔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过程,考生的报名、现场确认、初试、复试、拟录取等事项时间跨越了八个多月,从头一年的十月份延续至第二年的五月份。期间招生单位经历招生章程、专业目录编制,考生报名咨询及现场确认组织,自命题科目命题组织及试卷印制、封装、寄送,考生初试工作组织,自命题试卷阅卷、成绩报送及考生查分,考生资格审核及复试工作组织,考生政审及拟录取信息核实等,时间长、程序多、安全保密要求高。为确保招生工作平稳运行,逐步系统梳理各环节的工作事务,制订各流程操作规程,保障招生工作规范运行[8]。
(四)优化校院招生宣传体系,提高工作效能
以提升研究生整体生源质量为目标,以选拔优质生源为突破,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不断加大研究生招生宣传力度[9]。充分利用和整合学校的各种宣传平台,构建学校、院所、导师、学生等多层面、多维度的研究生招生宣传组织体系,切实提高研究生招生宣传效果。
通过教育主流媒体网站、学校官网、微信、微博、部门及各院所网站等形式,全面开展我校研究生招生宣传。集中开展校内研究生招生宣讲活动,组织专场宣讲会,整合优秀导师、优秀校友等力量,提高宣传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根据全国生源情况,结合学位点实际,统一组织相关院所赴有关生源大省参加全国研究生招生咨询活动,提高招生宣传覆盖面。鼓励各院所根据招生学科、专业特点,利用导师学术交流活动、优秀校友资源、在校学生经验分享等形式,充分开拓省内外对口院校宣传渠道,搭建院际之间长效生源宣传合作机制。
(五)构建生源质量反馈机制,提高人才培养实效
研究生生源选拔是一个复杂的、多方参与的博弈过程,需要从事研究生招生的工作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10]。资格审查、命题、初试、复试各环节既需要强化管理人员全心选拔优质生源的坚强意志,更需要严格遵照各级管理文件规定,依规行事,严格操作,安全保密是管理人员的底线,公平、公正、公开是生源选拔工作的准则。
及时收集研究生教育各阶段生源反馈情况,分析招生阶段的宣传措施、优质生源评判标准、生源选拔手段对后期研究生培养阶段的学习表现以及毕业生的就业表现等的影响,跟踪各类别研究生生源在后期学习及科研活动中的表现[11]。关注生源质量对研究生培养和就业带来的影响,注重过程性材料的汇总分析,通过汇总优质生源复试阶段的表现评价、培养过程中科研能力突出的学生情况、毕业就业的去向信息、毕业后学生对母校的反馈调查等,逐步形成有针对性的生源质量信息反馈体系,以对后期生源选拔工作进行监督和调控,从而进一步保障质量,优化生源质量保障体系。
四小结
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复杂的漫长过程,地方高校要根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加大学科建设,规范章程体系,构建适应学校研究生教育实际的生源质量保障体系,稳步推动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潘星,邹志刚,白瑞.基于目标管理的研究生生源质量提升策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0):62—57.
[2]陈昊珏.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体系初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1):49-50.
[3]梁莹.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生源质量保障研究[J].学理论,2012(35):253-254.
[4]文洁,李恩.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5):151-153.
[5]方丽.硕士研究生招生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江苏高教,2002(5):65-67.
[6]王沛.研究生招生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4):133-136.
[7]侯俊,陈安民.研究生招生质量评估体系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7):22-25.
[8]周红燕,张凡永.研究生生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J].湖南农机,2014(9):126-127.
[9]吴淑媛,楼群英.地方院校研究生生源质量问题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1):20-21.
[10]黄静,屠中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保障研究生招生质量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11):51-55.
[11]吕营,陈佩赓,宋若桢,等.浅谈研究生优质生源招生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11-1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