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在普通高校的中国古典舞蹈教学来看,很多舞蹈教学都在实际的教学中寻找更多的教学突破口,对在古典舞蹈上存在的很多问题和弊端都进行了分析。从舞蹈教学的各个方面入手,将中国古典舞蹈教学的质量水平提升,最终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文章针对普通高校的中国古典舞蹈基训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普通高校;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理念
本文引用格式:孙禹琼.大众化教育下普通高校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2):111-113.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教育制度也发生了一些变革,在传统的高等教学中都是会针对一些更加优秀的学生开设舞蹈教学,而现在逐渐开展大众化教学。舞蹈教学作为一项艺术类的学科,也是在对儿童或者成人的素质培养中一个具有重要作用的学科,能够在文化教育之外从艺术的角度对学生的素质等各方面进行培养,用舞蹈的教育来对学生进行更多的启发。
一 转变普通高校中国古典舞基训课教学理念
现在很多舞蹈的团体都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开始逐渐减少,所以很多专业的舞蹈团体的人才都开始走向舞蹈教育类型的工作。但是这些舞蹈人才都是自身具有很专业的技术水平和优质的身体条件,但是对于舞蹈教育上的一些专业知识还是不够充实,面对普通高校的学生,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没有形成一个更好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中没有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而且在学生群体中,也呈现出来两种现象,一种是在专业技能比较上功底比较好的学生就比较容易能够聚集在一起进行舞蹈的训练,对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行不断的打磨和提升。而专业技能比较差的学生就会呈现比较分散的状态,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都是比较独立比较消极。另一种是学习能力不同的群体学生能够进行相互之间的影响,一些专业知识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对专业知识比较弱的学生产生积极地带动作用。而相反,一些文化知识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会对文化知识吸收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产生影响。但是第一种现象还是出现的比较多,而且在这些传统的舞蹈教学理念和一些教学手段要进入普通高校的课堂时,就需要进行相对应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改变才能够适应不同的群体。教育者对于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教学群体的特征和自身的责任也要有更加全面系统的认知,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中国古典舞基训的课程教学上,教师首先就要在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上进行更加清晰的了解,对于舞蹈专业的教学计划也要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帮助学生在高校课堂的学习中能够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在出到社会时都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都应用在实践当中。所以,作为普通高校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程的教师要做好全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对于课程的教学要从理论和实践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的探究。要意识到在舞蹈的教学中并不是只注重对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行指导教学,而是要让学生在基本的动作训练中领会到舞蹈的身韵,让学生对舞蹈能够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和领悟,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能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因为中国古典舞也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建立起来的,所以也可以通过古典舞的教学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通过舞蹈这个桥梁让学生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者在对普通高校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对于学生的学习心理也要有一个合理的心理预估,学生关于这门课程的看法和兴趣可以通过相关的调查来了解。教师也可以尝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针对古典舞基训教学的方式和目标进行调整和改进,在课程上建立起适合学生的教学风格和课堂氛围。教师在授课前就将课程的一些目标和一些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讲解,告诉学生课程的要求,让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学习。
二 编写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的教材
普通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很多舞蹈专业的院校时不同的,对学生的培养的最终就业方向主要是小学或者幼儿教师、舞蹈培训机构的教师或者一些文艺活动的相关工作人员,所以在教材上需要进行相对应的制定和编写,找到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材内容。普通高校舞蹈系开设的古典舞基训课主要面对的就是高中生,而最终的培养方向是小学的舞蹈教师,所以在古典舞基训课程作为教学中的一个基础课程还是需要让学生在基础技能上得到有效的培训才能够对之后的舞蹈训练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主要是现在很多学生群体在学习中呈现的现象也是学生的专业性基础比较差,所以在教学上不能将训练停留在能力和技巧上,对于舞感的掌握和领悟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在体态形态、动作的规律和卡点的节奏上对学生的专业基础进行培训。让学生在逐渐寻找和掌握舞蹈学习身韵时建立起对舞蹈学习的兴趣,不要让学生因为一些专业技能的问题而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普通高校对古典舞基训进行教学时,教材中可能会设计软开度的活动、气息的练习、起范的练习、和亮相的练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后三个教学环节进行重点的教学。在气息的练习中,要训练学生在气息上的变化,在动作的变化过程中完成对气息的变化。主要掌握好气息的长短、动静、急缓和轻重,让学生对舞蹈的不同的气息状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同时让学生对于气息的控制形成一个客观的概念。之后再让学生进行起范练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气息和舞蹈在舞蹈中的运动的规律,在舞蹈中进行更加有节奏的运动。最后亮相练习主要就是让学生对自己气息进行更加完善的控制,在气息的快慢变化时,要对舞蹈的造型能够更加快速的进行调整,呈现一个更加优美的舞蹈动作。在沉成丹田的松弛状态下要利用反衬力对自己的造型进行定格,这个控制点也是最难控制的一个地方,需要有更加强的控制力,才能够让舞蹈最终进行完美的演绎。所以在舞蹈教材的编写上,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最终的教学目标进行,才能减少教学的难度。
三 设计符合大众化教育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在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后,就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有效地探究了。在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方式上,需要在教学风格、教学节奏和教学氛围上进行调整,这些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些重要的因素。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合理的调整才能有效地促进舞蹈教学课堂的效果。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自己与古典舞的交汇点,帮助学生在教学中更好的理解舞蹈。
(一)注重高校舞蹈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学习古典舞的训练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动作技术的练习上,学生的很多时间都放在动作的钻研上,所以没有对自己的训练方式进行更多的思考。教师在教学中也是呈现出过于注重动作的状态,对于学生的动作完成度比较重视,而且在对动作完成的标准上对学生进行优生和差生的分类,导致一些动作完成度不高的学生也会逐渐地失去学习的兴趣。但是随着教学制度的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创新,对于传统的教师为主的教学观念也已经逐渐地被摒弃,开始意识到学生的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顺着学生的思路和一些学习兴趣进行教学模式的摸索。教师在教学方法的探究中,开始将学生的教育与市场人才的需求相结合,将目光放的长远,尽可能地培养适合市场适合社会的人才,为学生的今后就业方向进行考虑。教师在舞蹈基训中不再是一个主体的地位,而是将课堂的教学中心转移到学生上,教师围绕着学生而进行一系列的舞蹈培训,让学生主动去练习古典舞的气息、动作,在存在疑惑地方主动请教教师,或者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指导。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是与现在的教学目标相配合的。针对高校的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环节中都进行有效的指导,在理论方面对于古典舞蹈的基训课程要求和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吸收,同时让学生能够有进行实践的机会,多组织学生参与一些课外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针对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
在中国古典舞基训的学习中,要将这门课程的艺术性教育实施到位,除了本身的舞蹈技艺等方面的教学,还要对于传统文化、音乐教育上进行教育。艺术教育的各个方面的教育都是融会贯通的,学生要将古典舞学习到更精,就需要从艺术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落实。
对于现在的很多学生来说,在刚刚接触中国古典舞课程的时候,应该都是比较陌生的,因为现在很多学生都是比较喜欢一些流行的舞蹈和音乐,对于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舞蹈都是没有深入的了解过的,所以在学习中也会有一些内心的抗拒,会感觉有一点难度。但是在艺术上的学习跟普通的文化教育是不一样的,音乐在学生听多了之后就会逐渐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学生的乐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提升。音乐教育和舞蹈教育的教师都需要对学生的乐感和舞蹈技艺进行双重的培养。音乐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节拍的敏感,让学生能够认识基本的乐谱和乐理。而舞蹈教师就重点教学学生在舞蹈动作与音乐节拍上的协调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灵活的控制舞蹈和旋律之间的交互性,让学生在基本的旋律和节拍掌握的前提下,形成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再将舞蹈和音乐进行融合,不断完善每一个动作细节,跟随教师的节奏和要求进行学习。
(三)提高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师的音乐素养
在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是起着一个示范指导的作用,所以在给学生进行展示和教学中就要更加严格,对待自己的舞蹈和音乐素养也要进行更加严格的要求。在一些知识或者动作进行传达的时候,要更加准确。否则将一些错误的动作信息传递给学生就会让学生的舞蹈能力产生一些影响。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提高自己对音乐和舞蹈的感知能力,才能给学生进行更加准确的教学。
首先在古典舞的节奏感的把握上,要对音乐的节拍和旋律长短进行准确的把握,因为传统音乐有它的特殊性,所以在把握中要对节奏有更加敏感的认知。例如,课文中要求的在“躺身盖腿”衔接到“端腿展翅”这个动作时,对于快慢节奏的掌握上就要在衔接点上更快,而在动作上要慢。若是在8拍中完成这一系列的动作时,在动作衔接转身的时候只占用1拍,而前五拍就在前一个动作上,最后两拍再做第二项动作。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气息和动作上的难度。尤其在对于一些古典舞的学生而言,在气息上也是很难掌握这个快慢节奏。
其次是协调感的判断,教师在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要搜集相关的伴奏,对节拍、旋律、气息等各方面进行考虑,根据教师的协调感的判断,进行伴奏的搜寻,这个教学内容设计的环节也是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考核的重点环节。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才能够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掌握更加到位。例如,教师要将《沉鱼——西施浣纱》这个与古典舞基训间融合,利用古典舞的一些气息运用和动作的使用来凸显这个主题,通过一些长线条的动作来体现流动的感觉,寻找一些沉静典雅的意境的音乐,让学生在动作的演绎上找到潺潺流水的感觉。所以在伴奏的选取上使用《牧童短笛》就能够很好地将沉静典雅的意境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在伴奏的指导下找到意境的感觉。
最后是舞蹈的美感,在古典舞中要求在节奏准确的基础上能够有舞姿上的美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时,自己对于相关的舞感传递要进行示范,让学生感受到舞蹈所要呈现的美感。通过音乐、风格和技巧等相结合,创造一种更加特殊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舞蹈动作和音乐的节奏感时,就需要让学生进行二者的结合训练,对于学生在训练当中呈现出来的一些存在的缺陷,教师要及时进行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做得更加到位,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美感再培养学生的美感。
综上所述,在大众教育的背景下,普通高校在针对学生古典舞的教学中,一方面需要重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也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不断地培养,通过在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上,让学生在舞蹈的气息、动作上得到训练,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从理念和方式上进行不断地改善。
参考文献
[1]胡夏.大众化教育下普通高校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探究[J].艺术教育,2018(15):97-98.
[2]范楷.普通高校舞蹈院系的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身韵教学一体化的初探[D].北京舞蹈学院,2016.
[3]胡夏.浅析普通高校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程中的音乐教育[J].大众文艺,2017(24):224-225.
[4]孙瑜浛.中国古典舞技能课学习中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重塑[J].教育现代化,2019,6(73):258-2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