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新一波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等新兴信息技术浪潮深刻影响着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需要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这就需要旅游教育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每一个环节都切合现阶段大数据背景下旅游行业发展实际需求,重视旅游大数据内容实践教学及研究。专业实习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在学校、学生、企业三个方面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不同问题。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分析法、访谈法开展研究,根据当前专业实习教学模式在旅游管理教学中应用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依此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实习实践教学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专业实习
本文引用格式:高辉娜,等.大数据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5):199-204.
Evalu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Effect of Tourism Manage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Big Data”
GAO Hui-na1,LI Tong-chao2,LI Shu-hong1
(1.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Beijin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Beijing,China;2.China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 Head Office,Beijing,China)
Abstract:A new wav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uch as Internet and big data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Tourism management is a highly practical major which requires strong practical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Therefore tourism higher education nee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practical teaching.As professional internship is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students in tourism management,the mode of professional internship and practice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ractical teaching effect and help to cultivate applied tourism talents.However,this mode has different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process,including three aspects,that is,school,student and enterprise.Applying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questionnaire survey analysis and interview method in research,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status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mode in tourism management teaching,and tries to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accordingly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of tourism management students.
Key words:Tourism management;Practical teaching;Intern practice
一引言
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已形成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完整的教育体系,但大部分高等院校强调旅游学科的理论性、完整性和系统性,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但往往忽略了或跟不上新技术对旅游行业带来的新变化、新需求。使得学校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现状及需求脱节,最终导致旅游高校培养的旅游人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如何构建符合旅游大数据市场的新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已成为现今高等旅游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专业实习是实践教学最主要的方法之一,专业实习能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是对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的有利补充。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需要实践能力很强的专业。这要求高校在学生本科学习生涯中必须设置专业实习,而专业实习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前接触旅游行业现实发展状况,了解行业所需要基本技能的重要阶段。专业实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的了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意识和职业忧患意识。实习可以帮助学生走入社会之前有一个比较好的过渡,它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这样一个应用型比较强的学科来说,专业实习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目前国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现状来说,情况并不是很乐观,一些学生对于专业实习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部分高校的实习制度也并不是很健全,缺乏相关的评价制度,这些都影响了高校实践教学效果。
本文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效果为出发点,从学生、学校、企业三个角度,分析当下专业实习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研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首先,目前国内外对于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内容与范围都比较宽泛,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应用方向研究较少。因此研究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这一论题可以有效拓展当前学术研究。其次,评价结果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研究结果可以带来多方面益处。对于学生来说,这项研究有助于帮助学生认清当下实践教育背景,发现自身不足,提高合作意识。对于教师来说,有助于教师增强对当下专业实习实践教学模式的认识,了解学生心中对于老师教学的评价,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学院及学校层面来说,可以及时调整实践教学模式,整体把握教学进度。
二文献综述
在国外,实践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国语言文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计算机等学科的大学教育上,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研究较少。埃奇沃斯在1798年发表的《实践教育》一文中,提出了实践教育的学习方法应建立在非书本基础上,包括思维、行动、运动、游戏的灵巧性,进行观察、实验、发明创造、解决疑难等。该论文影响了整个18世纪以来的实践教育思想(Edgeworth,2004)。有学者介绍了西方大学将实践教育作为大学的“制度化理念”,从制度上对实践教学的各个方面提供保障(Hhtillema,Jwmkessel,and Emeijers,2000)。
Ran(2012)认为实践教学能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该作者对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实验内容、实验方案、实验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部提出的培养创新型软件人才的思路,提出了优化和完善实验内容、构建实验环境三个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Parés和Alsina(2014)以加泰罗尼亚某学校为例,探讨其实践教学的转型,并以对话学习为切入点,探讨其局限性与可能性。研究结果显示,在培训前,教师会在特定时间(如周末)运用对话式学习,但在培训过程中及培训后,教师会通过PEPT系统化地运用对话式学习。这些结果证明教学实践的逐步转变有益于课堂上的合作。
实践教学在国内有很多文献资料,涉及了研究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实践教学这三个方面。王格,姜丽丽(2011)在不同实践教学模式下利用调查问卷与访谈调研作为采集信息主要形式,以效用理论为基础分析出影响综合效用的重要因素,并依此提出改进实践教学的思考。刘凤莲(2016)认为专业实习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许多院校存在实习效果不佳、学生对实习的认可度不高等问题。经过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对实习单位选择不当;实习中企业不育人、只用人。邓军华(2014)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是比较必要的,但效果差强人意,提出优化教学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等建议。
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分类、概括和总结,发现目前对于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这一学术方面的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主要研究内容为对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作用、效果、必要性与意义的看法、实践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但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从理论意义上上来说,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实践教学评价方面研究的不足,从而进一步丰富已有的研究理论;从实践意义上来说,能通过对实践教学的研究结论,进一步指导相关实践。
三研究数据与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分析法开展研究。
(一)文献研究法
在大量搜集和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相关概念、方法和观点进行总结,从参与实践教学中的学校、企业、学生三个角度对其效果评价进行评价,找出并分析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二)访谈法
访谈对象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根据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答复搜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有关的事实资料。访谈内容包括询问其对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看法,有何问题,应如何改善等几个方面。访谈类型是非结构性个别访谈。
(三)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调查内容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主要内容包括询问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当前专业实践教学的看法、是否满意专业实习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是否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当前学校实践教学模式存在哪些问题等。
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
(一)效果评价
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发放问卷,一共发放了100份问卷。由于填写不完善缺失项等原因,实际只对79份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问卷回收率为79%。对有效问卷进行输入统计,得到调查样本数据情况如表1所示。此外,还对旅游管理两位老师进行了访谈。问卷及采访记录详见附录。
1.学生对学校实践教学课程满意度评价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全国最早成立旅游系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被誉为“中国旅游界最高学府”,是我国培养旅游人才的重要基地。旅游管理专业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在教学模式上,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方向以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发展理念,在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服务、合作、创新精神和能力,与企业合作建立多个校外实习基地,重视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大批高素质旅游人才。表1在对“对现在学校实践教学课程满意度”问题的调查中,57%的学生持“满意”态度。说明学生对学校安排的实践教学基本满意,且90%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有用”。
2.实习生对企业工作内容满意度评价
实践教学对于其主要阵地—旅游企业来说,大有裨益。大学生实习给旅游企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一方面,大学生作为专业素质较高的群体,可以在实习过程中为旅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谏言谏策;另一方面,旅游企业可以通过招聘实习生发现和培养企业的后备人才,从而实现对旅游企业人才梯队的建设。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说,使得行业从业人员专业化,提升了旅游行业整体从业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
然而,实践教学对旅游企业来说也有其不利影响。一方面,由于实习生实习期限的限制,导致旅游企业实习生流动性强。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对正式员工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实习生由于其“实习”的特性,会导致其对公司归属感不强、责任意识弱,进而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以上都可能产生对公司的运行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表1在对“针对企业给予实习生的工作内容满意度”问题的调查中,58%的学生持“一般”态度。说明学生对企业所提供的工作内容,满意度不高。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如下:第一,由于大学生的工作经验不足,或者出于企业私利,导致企业无法将工作的主要岗位和工作内容交付给大学生来完成,故而实习内容多为简单机械的工作;第二,校企合作方面不足,学校的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企业的人才培养不一致。
3.学生角度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
旅游管理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于学生来说,仅从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因此要从企业实习等实践过程中丰富实践经验,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表1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效果较为明显,可以带给学生很多方面的帮助。尤其是实习阶段,不仅能够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而且有助于了解企业运作情况,做到学以致用。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实践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校外实习基地种类单一。
从表1看,随着年级的增高对于实践教学重视程度越高。究其原因是大三大四面临着就业压力,所以就更加重视企业实习。学生认为实习可以给自身发展带来以下好处:1提高专业技术水平;2了解企业运作情况;3提高处事能力;4拓宽人脉。这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在步入社会后尽快转变心态,更顺利地度过由学校到社会的缓冲阶段,为以后走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问题
1.学校角度
在学校层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学校关于实践教学包括暑期实践、毕业实习等一些方式。课外实践方式较为多样,但是在校内课程时间上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比例失调,太过注重理论知识,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全部是理论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财务管理、旅游学和旅游经济学等理论课程。
二是校外实习管理不规范。目前校外实习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实习效果不佳,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由于企业的实习岗位有限,导致学生竞争激烈。企业基于自身考虑,一般让学生在经过培训后固定在一个岗位实习工作,并不会让学生在实习期间进行轮岗制。学生鲜有机会了解旅游行业整体环境与各岗位特点。
三是实践测评体系不完善。学校在进行实践教学之前并没有一套完善的测评体系体系,导致学校无法客观具体地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学校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难以给予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后果之一是实践教育难以起到理论上的预期作用,只会渐渐沦为形式主义。实习成绩目前是在学生的实习证明、实习报告的基础上进行评分,这就导致了企业应该成为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实际上企业并不重视实习评价。评价主体往往就由学校教师来担任,由老师对学生进行评分。这会导致实习评价不够准确、客观。
2.企业角度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在企业实习中出现的问题相对较多。一是实习岗位数量有限且竞争激烈。基于管理成本和收益考量,一般小型旅游企业每一年并不会提供太多实习岗位。大型旅游企业对实习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会淘汰一部分申请实习者,因此相当比例的学生得不到旅游企业实习机会。但是旅游行业要求从业者具有很强的专业素养与操作能力,这些往往都需要经验的累积。学生如果无法通过实习了解今后的就业环境和行业特点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实际锻炼,会导致毕业之后无法很快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工作要求。
二是实习企业不育人、只用人。由于实习生在企业时间较短而且大多数并不会留职转正,这样就注定了实习生是实习企业的匆匆过客。基于上述原因,大多数旅游企业会将实习生安排在销售岗位或者是办公室助理岗位,更多地负责日常事务,很难深入参与到企业工作中去。旅游企业很少会把实习生安排在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岗位,如计调、线路策划等。这与实习生希望深入参与到企业运作,提升实践能力的初衷相差甚远。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于实习岗位并不满意。这会导致实习生参与日常工作积极性不高,更甚者拿一个实习证明敷衍了事,无法收获更多的实际经验。
三是企业对学生的实习评价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合理的评价依据。对于企业来说,实习生与正式员工最大的不同是能力与经验上的差距,而这种差距往往与企业业绩挂钩。因此,相较于正式员工,企业一般不会给予实习生工作上的过多关注与照顾。此外,企业与学校相对来说比较独立,学校一般无法干涉企业。基于上述两个原因,企业往往对于实习生工作评价与打分这一环节并不重视。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企业部门领导随意给实习打分现象,缺乏评分标准。另一方面,学校对于学生实习参与度不够,无法监管,这就导致实习评价体系不完善。
3.学生角度
一是实习态度不端正。由于大多数学生毕业实习选择的企业岗位并不会转正,导致部分学生只是为了拿到实习证明而实习。因此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抱着敷衍的心态,并没有把实习过程当作学习的过程,而是机械性地做着重复工作,实践能力没有明显得到提高,缺乏对实习企业的认同感。
二是实习目标不明确。部分学生没有将实习与自身专业素养和能力提高,以及职业发展联系起来。在实习的过程中没有明确要提升某方面能力或者技能等明确目标,或者在实践中检验已学的理论知识。没有实习目标的指引,实习生活便没有方向,实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三是准备不充足。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大多数学生参加实习之前并没有做好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准备。从心理上来说,学生还没从家长、老师的呵护中走出来,责任感与担当力不足。但如果实习工作中一旦犯错,企业一般要求学生自己来承担责任。此外,企业往往对实习生有业绩与盈利考核,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抗压力和冲力。学生如果不能从心理状态上实现快速转变,实习往往会带来挫败感和自我否定。从身体上来说,身体健康状态也很关键。上班有固定的工作时间(一般朝九晚六),且工作强度高、压力大,时刻处于一种精力的输出状态。与此不同,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知识输入状态,且课余时间充足,相对轻松。疲惫的身体状态会导致实习工作效率低下。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分析法和访谈法,分析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模式应用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得出以下结论:
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重视基于大数据背景的实践教学环节
大数据改变了旅游产业中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资源等交互方式,呈现出旅游服务协同化、旅游产品个性化、旅游资源供给全球化、旅游需求定制化、旅游数据多元化等特点。大数据促使旅游行业产生新业态。旅游企业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迫切需要既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又熟知大数据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旅游管理行业本质是服务业,基于自身行业特点,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需要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问题处理能力和沟通能力。这就需要旅游教育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到实践开展模式,都需要面向旅游发展的前沿,每一个环节都要切合现阶段的发展实际和需求,所以必须要重视基于大数据背景的实践教学环节。
2.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肯定实践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被调查对象中,90%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有用”。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明显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效果,学生受益良多。尤其是实习阶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而且有助于其了解企业运作情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另外,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对于实践教学重视程度越高。学生认为专业实习有利于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有利于了解企业运作情况,有利于提高处事能力,有利于更顺利地度过由学校到社会的缓冲阶段,为以后走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3.高校存在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比例失调、校外实习管理不规范、测评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目前大部分开始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出现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比例失调,太过注重理论知识,甚至出现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全部是理论课程的情况。校外实习管理仍然不规范,导致部分学生实习效果不佳,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学校在进行实践教学之前并没有一套完善的测评体系体系,导致学校无法客观具体地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学校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难以给予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企业中存在实习岗位数量有限、用人大于育人、对学生的实习评价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在企业实习中出现的问题相对较多。一是实习岗位数量有限且竞争激烈,相当比例的学生得不到旅游企业实习机会。二是实习企业不育人、只用人。大多数旅游企业会将实习生安排在销售岗位或者是办公室助理岗位,更多地负责日常事务,很难深入参与到企业工作中去。三是企业对学生的实习评价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合理的评价依据。企业往往对于实习生工作评价与打分这一环节并不重视。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企业部门领导随意给实习打分现象,缺乏评分标准。
5.学生存在实习态度不端正、实习目标不明确、实习准备不充足等问题
部分学生实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抱着敷衍的心态,并没有把实习过程当作学习的过程,而是机械性地做着重复工作,实践能力没有明显得到提高,缺乏对实习企业的认同感。二是实习目标不明确。部分学生没有将实习与自身专业素养和能力提高,以及职业发展联系起来。三是准备不充足。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大多数学生参加实习之前并没有做好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准备。从心理上来说,学生还没从家长、老师的呵护中走出来,责任感与担当力不足。但如果实习工作中一旦犯错,企业一般要求学生自己来承担责任。此外,企业往往对实习生有业绩与盈利考核,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抗压力和冲力。
(二)建议
根据研究结论,分别从学校角度、企业角度和学生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1.高校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时
增加实践课程像定制旅游这样的课程是提高旅游管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课程的课时多少影响着学生接触实践教学的机会多少。目前学校存在实践课程比例远远小于理论课程的现状,不利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增加实践课程。例如,在一些理论课程中加入实践课时,例如去旅行社参观,模拟操作,也可以请企业人员来学校授课,讲解一些可以提高操作能力的定制旅游课程。
2.高校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
因为旅游行业非常注重实际操作能力,所以旅游企业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践能力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企业可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师进行授课,企业也可以接纳学生进行实习,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专业与企业相一致了。其次,可以邀请旅游企业和专家到校内举办讲座、交流会等,实时更新旅游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3.高校改善实践测评体系
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必须要改善实践测评体系,学校与企业要加强合作,学校更要加强对学生的管控。学校要及时联系学生与企业,得到学生的现状以便可以对实践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评价。如实习期间定期检查,让学生进行反馈。进行过程总结,学校针对实践过程与最终成绩相结合进行评价。
4.企业加强实习生培训
应该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企业应该重视实习学生,不应忽视学生的感受,应该在学生从学校走入社会时有一个良好的过渡期,企业也要综合学生的爱好、过往经验、特长来安排到可以最大发挥学生能力的岗位,而且可以实行轮岗制,安排实习生在不同部门进行实习,增长学生的经验,并且企业要在学生实习结束后认真填写实习生的表现,进行评分。在实习前,企业应要对实习生进行培训或者安排老员工指导实习生工作,通过培训,让学生增长经验,提高能力。
5.企业营造良好的实习环境
企业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习环境,例如安排企业的正式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指导帮助,在实习生进入到企业时举行一个欢迎仪式,给学生一种家的温暖。这样可以帮助实习生渡过最开始的那个困难阶段,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可以让学生更快融入到新的环境。
6.学生端正实习态度
摒弃实习就是为了拿实习证明的消极想法。每个岗位都有其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即使分配到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岗位也不能消极怠工。端正实习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同事真诚友善。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将实习的价值最大化。
7.学生确立实习目标
学生要在实习前就要定准自己的目标——通过实习积累经验,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制定日计划、周计划和月计划,并在每个周期结束后进行总结,查看目标的完成状况,并跟据实际情况对计划作出适当的修正。
8.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实习前,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上,学生都要做好充分的吃苦准备。在心理上,要正视实习,要把实习当作学习、发展和磨练的机会。要明确实习中可能预见到的各种困难。放平心态,在实习中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积极向老员工请教。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作息时间;在身体上,注意规律饮食,保证必要的休息时间,加强锻炼。从身心两方面为即将面临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压力做好充足准备。
参考文献
[1]佘雪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自我效能感与实习效果的关系研究[D].华侨大学,2012.
[2]佘为.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教学过程中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3]刘凤莲.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环节问题诊断与对策——基于旅行社方向实习的思考[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6,7(03):19-22.
[4]姜肖,郑海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重要性及管理办法[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1):130-131.
[5]许广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78-80.
[6]张春梅,邹德文.合作学习在旅游管理专业ESP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02):111-115+124.
[7]陈志军,杨洪.基于校企合作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179-182.
[8]车慧.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实习效果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0.
[9]王格,姜丽丽.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8):190-191.
[10]徐昌贵.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习满意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11]肖柳.学生合作学习现状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12]古林海.学生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与调控的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13]张红艳.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3):120-122.
[14]An experience of reciprocal peer tutoring at the university,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16(2014)2809–2812.
[15]Analysis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 with co-competition creativity course planning,Journal of Hospitality,Leisure,Sport&Tourism Education 21(2017)88–100.
[16]
Effects of Perceived Social Loafing,Social Interdependence,and Group Affective Tone on Students’Group Learning Performance,Asia-Pacific Edu Res(2015)24(1):259–269.
[17]Laia Vives Parés,Alsina A.The Transform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Focusing on Dialogic Learning[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41(141):5-9.
[18]Mariana Sirotová,Eva Frýdková.Supervised Practice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of Future Teach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Language,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Education,2016,3(2).
[19]Yue Xian Liu,Nan Zhe Zhang.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n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Higher Education[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4,3514(1033).
[20]Rongxia Zhang.Path Selection for Practice Teaching of Law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M].Springer Netherlands:2014-06-15.
[21]Yu Caihong,Huang Ying,Xu Dongyao,He Xuwen,Wang Jianbing,Yu Yan.In the Platform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Link,Study on Environmental Elite Education[M].Springer Netherlands:2014-06-15.
[22]Shouhui Chen,Wei Zhang.By Emphasiz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to Reflect the Value of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Based on Modern Web Resources[M].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11-06-15.
[23]Semra Güven.Vocational education faculty students’impressions of practice teaching schools and teacher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0,2(2).
[24]ISOZAKI Tetsuo.History of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2):historical meaning of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teaching practice as a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t the attached secondary schools to higher normal schools before World War II[J].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in Japan,2004,28(1).
[25]Ran Z.Exploration on the Key Issues of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Network[J].Energy Procedia,2012,17(Part B):1914-1919.
[26]Richard Lovell Edgeworth.Practical Education[EB/OB].[2004-11-24].Http://www.nal.vam.ac.uk./miniature libraries/practicaleduction.htm.
[27]HHTILLEMA,JWMKESSELS&EMEIJERS.Competencies as Building Blocks Integrating Assessment with Instruc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a case from the Netherlands Assessment&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2000,25(3):26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