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从大数据发展的角度审视《培训与开发》课程。课程存在目标不清晰、课程内容脱节、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将大数据引入课程设计中的具体策略,提出了优化课程内容、建立课程平台、强化培训等具体方案。
关键词:大数据;课程平台;教学优化
本文引用格式:刘艳丽.大数据背景下《培训与开发》课程设计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99):281-282.
21世纪以来,各种新兴技术层出不穷,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逐渐进入各行业领域中,在这一过程中,高等教育教学变革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借助技术的发展更好地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效果,这是当下从业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培训与开发》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系中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它盖组织、管理、心理学多个交叉学科内容,实践性[1]。由于数据时代下企业组织管理的变革,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提出了更多要求。培训开发课程在新形式下,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培训与开发》课程诊断
(一)课程目标不清晰
按照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课程目标应当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现有培训开发课程目标不均衡,缺失情感领域的目标,尤其是如何通过课程学习形成个性化价值观纬度;而在认识领域的目标设计中又偏重知道、领会、应用等低层次的目标体系,高层次目标体系如分析、综合、评价很少涉及;在动作技能领域创新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而现有课程目标中更多是适应层面的目标[2]。
(二)课程设计与企业需求脱节
数字化、大连接、智能化和注重个体体验的新人类等因素叠加起来,我们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不再是一个按职能、按岗位、按职责、按业务范围划分的科层式组织,而是适应全连接的去中心化或扁平化的组织。企业需要需要实现流程、资产、设备与人员的数字化连接,亟需通过人员赋能加快人员的数字化连接、协同、分析、决策能力,提升数字化时代人员的自治管理、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我提升的能力。我们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框架还不能满足企业的这种需求[3-4]。
(三)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活动
传统教学活动是在教室开展以教师为核心的知识传输过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被动接受的角色。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教学效果影响非常大,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则是个可以忽视教学因素。在数据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人类,其典型特征就是注重体验,方便快捷的移动互联网为每个个体提了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并赋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去获取资源,并分享学习体验。在两种学习模型的对比,新人类学生必然选择后者。这对于保守传统模式教学的活动产生了非常大挑战,如何设计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活动是课程设计的核心。
(四)教学技术手段单一
教学技术包括基本教学技术以及调控教学技术,基本教学技术包括演示和讲解技术,调控教学技术中包括到导入、提问、反馈、结束技能以及教学组织技能。数据化时代的教学技术还包括视频影像、案例采编与分享等演示技术,以教练技术为主的调控技术,以及大规模在线精品课程为核心内容的翻转课堂。在培训开发课程中,教师普遍采用以ppt为主的演示技术和讲解技术,教学调控技术则非常弱化[5-6]。
二《培训与开发》课程设计优化分析
(一)课程目标优化
根据企业需求优化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兼顾学生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两个方面,在原培养目标基础强化能力目标培养体系。能力目标体系,可以参考欧盟创业能力框架,结合培训开发课程的具体内容设计多纬度的能力目标体系。
(二)教材内容优化
现有培训开发课程的教材内容是基于传统科层管理模式下的内容模块,包括理论模块、技能模块以及应用模块,每个模块之间缺乏有效的链接,知识点之间是零散的,且缺乏内在的逻辑。新教学内容应该紧密围绕课程目标设计,增加能力学习纬度的方法工具学习,增加思维能力学习[7]。
(三)教学评估
现有教学评估中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测评是以完成教学任务,遵守教学秩序为主。而教学任务又是基于教学大纲,培训开发的教学大纲编于2014年,且是基于历史延续惯性思维下的内容体系。这个评估完全无法适应当下和未来的教学需求。如何构建新的教学质量评估,需要顶层设计。
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估,增加过程学习评估。采集学生过程学习数据,并建立每个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库,动态检测学生学习行为;降低期末考试比重,或采用多种形式测评学生学习结果,例如以完成一个培训需求分析项目或设计一个小单元的培训项目为测评依据[8]。
三 大数据背景下课程优化设计举措
(一)应用大数据优化教学内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视觉学习以及碎片化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学习素材多以多种数字模式存储在线上,通过有效使用这些数据可以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目前有国家精品课程、幕课、网易公开课等视频资源,提供专业化系统的知识体系;以Ted、一席为主个体分享类资源,它涉及到职业价值观等情感类资源;还有以得到平台为主等的付费音频资源;一些原创公众号提大量企业案例和现实情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9]。
具体培训开发课程内容设计上,在理论模块充分理论线上资源,可以将网易公开课程中培训理论研究分析等具有通识价值的知识模块建立共享,学生学习线上咨询,教师组织课堂的教学分享和总结。在应用模块,使用线上真实情景案例,二次开发出符合学生的课堂讨论案例。
(二)建立课程平台,共享教学资源
大数据的核心是建立链接,通过建设在线平台,可以将所有课程资源组合在一起。培训开发课程的教学平台涵盖理论知识模块、技能知识模块以及情感培养模块。利用知识图谱将每个核心知识的脉络以图或者动态视频模式存储在平台上,利用超级链接模式指向每个知识的元认知领域,打破碎片化知识呈现和讲解模式;以共享共建模式开发企业案例素材,让学习和企业参与到案例的采编和撰写过程中,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模式,同时建立课程与企业的沟通平台,使教学内容能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动态优化和调整[10]。
(三)强化师资数字化管理能力
大数据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除了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学习新的教学技术,掌握新人类的学习行为和心理特征。教师需要重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学习数据分析、例如爬虫软件,以采集和评估学生学习行为,教练等新技能,以提升胜任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婧敏,方海光,李维杨,等.教育大数据研究综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9):1-4.
[2]夏大文,张自力.DT时代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09):191-196.
[3]张淑娟.基于网络平台的在线学习课程开发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05):182.
[4]吕立杰.课程设计的范式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4.
[5]宋巍.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管理创新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20):298-299.
[6]郝伟.浅探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中培训与开发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9(10):98.
[7]梁金如.“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课程实训教学设计研究[J].文教资料,2017(26):179-180.
[8]裴利华,江百炼,韩峰.混合环境下合作学习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以培训与开发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4):1-5.
[9]刘香毅,杨彐伟.互动参与式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17(05):61-62.
[10]秦燕.独立学院培训与开发课程实训体系优化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6(25):228-2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