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让国家繁荣昌盛,就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规律,人才的培养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点。伴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大幅提升,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弥补这一现状,就必须大力弘扬人才教育,对以往的教育方式作出改变,找到适合人才多样化发展的教育模式,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人才的全面发展培养模式。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李婷.从人的全面发展方向研究高校人才的多元培养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9,6(97):23-24.
一 人的全面发展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保障
(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符合中国的国情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仍需要不断建设和完善的国家。目前,国内正处于全面建设的时刻,需要大批的人才投入其中,因此,教育机构应该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作用所在,制定出一套适合国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模式来,培养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才,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二)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俱进
时代在发展、科技的进步,这只是一个时间推演的过程,而人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顺应时代的潮流。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的影响,在现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时代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人们必须适应环境的发展,全方面更新自身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发展是一个时间积累的过程,这需要人付出一定的努力。作为新时代的生活的人们,为了建设出更加美好繁荣的祖国来,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无限的可能,让自身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与时俱进。
(三)时代和国情的变化决定了人才的多样化
对于人才的看法,每个地区都有不同,但多数是指有特殊才能或者对祖国有着重大贡献的人群,这类人被统称为人才。作为国家或者企业的栋梁,其具有优秀的领导才能和丰富的知识财富,有着引领时代发展的功效。人才作为国家的重要资源,每个时期对人才的界定也有所不同,拿当代来说,随着国家实行改革开放,让国内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得到了飞速提升,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国家的教育行业顺势而起,担起了人才培养的重任。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对于人才的培养也细分到专业上来,从而满足不同方面的需求,培养出更加专业的人才来,推动国家的发展。专业的细分化让国家的科技水平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更加细致的行业划分也培养出了更加专业的人才,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目前,国内的教育机构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势态,如果说中国更早的注重教育行业的发展,那么现今中国的教育水平应该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在后续的发展中,必须将国内的教育重视起来,为培养大批人才做保障,为祖国的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大众教育的形成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限制了了人的自由发展。当前世界正处于和平共处的时代,在这样的社会局势下,给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便利,让人能更好地和平时代茁壮成长。中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发展的势态,正是这样的环境局势下,给中国的发展迎来了全新的考验,中国社会必须在此基础上做出改变,为了响应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国人的生产力必须得到提高,社会分工必须更加细致,才能跟的上时代的发展和需求,教育事业也必须迎头赶上[1]。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和科技水平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全球市场的统一化,给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促进了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众多行业的支持,而众多行业的增加需要大批的人才支持,极大的表现出了社会发展中人才的重要性,社会想要蓬勃发展,离不开各式各样有能力人才的加入,例如网络人才、信息人才、技术人才等等。现如今,国内的教育才刚刚步入正轨,面对如此巨大的人才缺口,对人才培养的重担就落到了教育机构的肩上来,以现阶段的教育方式恐怕很难完成任务,虽然国家大学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其能力水平没有达到理想水平,国人对于子女的教育总是抱有一种态度,那就是希望子女能够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可这种严格的要求可能高于了国家和学生本人的期望,这种情况不符合国内教育的初衷[2]。
三 国内教育背景下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四)树立全新的教育发展体系来促进多元化人才培养
(一)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社会的发展是复杂多样的,需要大批全面型人才的加入。全面型的人才在培养时需要有科学的教学手段作为基础,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好可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根据社会复杂条件制定出适合人才全方面发展的教育模式,来弥补社会各大行业巨大的人才缺口。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人才培养必须要有强大的市场和科学的教育手段作为强有力的后盾。
(二)构建全新的学校分类标准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
自从各大高校放宽了招生要求以来,所有的学校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更好地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对人才的培养上态度上,社会肯定希望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的,如果达不到标准可能就会质疑教育的质量。从而我们可以得出一点,那就是高校目前的分类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必须对此作出改变,构建全新的分类标准来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3]。
(三)国内教育格局要求高校培养多元化人才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国内大多数高校也顺应国家发展的需求,以多元化的教育培养模式来进行人才培养,从而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4]对于人才的定义,主要就是社会的精英,这类人群有着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知识文化,而且他们可能会在祖国未来的发展上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人才支持,需要大批的新鲜血液融入到祖国的建设中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不同的人才的培养方式也是不同的,有些人才是实用性人才,这类人才的适应性较强,可以快速融入到社会中来,可以利用自己学到知识快速回报祖国。不同的人才其自身的要求和社会对其的期待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学校应该因人才而异,制定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方式。
由此可以看出,现今的高校在教育时面临很多困难,不但要保持原有的教学优势,还要寻求更加高效科学的教育手段,特别是放宽了招生条件之后,大批的学生涌入的学校来,这些人鱼龙混杂,标准不一,没有优秀的生源支持,任何高效在教育时都会比较困难,因此对教育会更加严格,致力于培养出社会精英,在现如今的教育趋势下,不管任何学校能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多元化培养方案来,这个学校就是未来教育行业的佼佼者。
目前高校的教育发展体系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摸清社会的真实需求,树立全新的教育发展体系,从而促进多元化的人才培养。[5]以往的人才培养计划没有合理的科学计划,教学任务也比较随意,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改变之而已现状,向更好的方面发展,高校必须对原先的教育理念提出质疑,并对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做出调查,得出结论,制定出一套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达到市场的要求。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校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以后在企业当中还能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与时俱进,成为社会上不可或缺的人才,并时刻保持有一个不断接受新鲜事物的好奇心。[6]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保持同一高度,随着世界科技水平的飞速进步,高校必须教育学生顺应时代的变化,在变化中找到规律,养成不断学习的态度,从而培养出与时俱进的复合型人才[7]。
四 结语
纵观上述所言,目前高校对于人才培养上始终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能马上投入社会中来,还需要在企业中适应一段时间,才能上岗工作,这一问题高校必须重视起来,合理做出调研,在培养时融入企业实训,让学生早一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从而减少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过渡时间,跟上社会发展的速度,与时俱进,而且国家对于高校的教育建设也要保持政策的高度统一,提供正确的教育方向,总而言之,最重要的还是学校要根据国情制定出科学的多元化培养方案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1]薛跃,徐丽.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域下志愿精神培育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4):32-33.
[2]郭长义.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7(04):161-169.
[3]洪海鹰.关注全人发展构建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J].甘肃教育,2019(06):16-17.
[4]陈琦.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9.
[5]王凤基.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17(06):72-76.
[6]郭法奇.人的自由发展教育:几个基本问题的审思[J].教育文化论坛,2018,10(04):137.
[7]袁国,贾丽彬.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改革的基本价值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0):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