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从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生培养模式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7 15:10: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作为北美启蒙运动产物的普林斯顿大学一直以来都以优质的研究生教育享誉全球。本文以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为例,探究普林斯顿大学在导师制与研讨会制度下,依托外界支持与广泛的资金来源,以为国家与民族服务为目标的显著特点,为我国当前一流大学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一流大学

本文引用格式:冯芳芳.从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生培养模式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9,6(93):113-114.

本文以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为例。探讨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来推动中国大学质的飞跃。

一 普林斯顿大学发展现状

普林斯顿大学成立于1746年,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目前,普林斯顿大学是住宿制学校,规模相对较小,在校本科生为5267人,本科国际生643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有2946人。相较于其他研究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开设的研究生和专业课程(graduate and professional program)的范围不大,但是质量很好。在最新的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普林斯顿大学位列世界第六,在US News美国本科项目排名中位列全美第一名。

二 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生培养的特点

(一)致力于为民族与国家的建设培养人才


19世纪末,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等专业人才的需要,美国各高等院校均开始发展研究生教育。而这一时期发生在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生教育中最戏剧性和最具影响力的便是哈佛大学开创的自由选修系统,它鼓励课程的多样化以及教师在多方面的专业化[1]。普林斯顿大学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并且延续至今,希望能够在博士阶段为民族与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拘泥于某一专业的学科领域,而能够很好的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条件开展深入的研究,最终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国家的需要。在普林斯顿大学150周年校庆时,威尔逊教授发表了一篇题为《普林斯顿——为国家服务》的讲演,其中提到“一所大学如果要在国家的历史上占一个位置,需要的是其服务国家的精神[2]。”到了250周年校庆时,普林斯顿大学又进一步提出了“为世界服务”的口号。在1969年美国教育协会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提到了26个系,普林斯顿大学有20个系的博士培养项目排在全美头十名之内,12个系被列在头3名之内,数学和哲学两系被公认为首位[3]。1919—2011年间普林斯顿大学先后有30多位师生获诺贝尔奖,其中有数名学者的研究引发了学术界的革命。目前,普林斯顿大学的师生每年都会产生数十项影响全球各个领域的重要科研成果,为世界科学文化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4]。

\

 
(二)导师制与研讨会制

20世纪初,学院和大学的注意力都第一时间不仅集中在课程本身,还有教学方法。在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总统的领导下,导师制和研讨会制得以发展。时至今日,在当前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背景下,普林斯顿大学仍然坚守着导师制与研讨会制。

博士生的培养不同于本科生和硕士生,在培养过程中与学生关系最密切且影响最深远的是导师。普林斯顿大学在这个过程中,以导师制为基础,导师是核心,并设有博士生指导委员会,能对学生的学习与科研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主要负责为学生制定学习和科研计划、安排课程教学、设计研讨会以及进行论文指导和评定。同时,学生在多样化的课程学习中会接触到其他任课教师,而这些任课教师也有义务与责任教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与综合竞争力。一个合格的博士生一定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学校要为这种思考与交流创造条件,普林斯顿大学便做到了这一点。学校要求学生每天必须参加下午茶,下午茶是一个与教师、学生平等交流,讨论问题,探究学术的时间,许多的思想和观点在互相争论,甚至争吵中散发出智慧的光芒,激发大家的思考,使得学生们善于思考,这便为日后学生成为行业经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外界的支持

发展到今天的大学,没有一所高校能作为“象牙塔”而独善其身,而是应该积极争取外界的支持。因为现代科学与技术日益复杂,研究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对资金与技术的依赖。因此,利用本系或本学院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提出有重大社会价值的科研计划,以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类基金会的资助,就成了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关键所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不少著名教授都是这方面的能手,他们越发意识到共同倡议,联合活动,争取国家和社会各界支持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学校积极支持各院系与美国著名科研机构的合作,并利用校内研究设施开展校内合作。例如,美国地球流体力学研究院就坐落于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内,普林斯顿大学很多地理物理系的客座教授都是这所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从师资设置上直接提升了地球物理等专业的教育水平。

(四)丰富而又多元的资金补助保障

在美国名校中,普林斯顿大学的奖学金最高,普及面也最广,约有61%的本科学生、90%的研究生都有奖学金,很大程度上免除了学生经济上的压力。另外,学校还积极的发展助教与助研岗位来扶持在读博士生的生活。普林斯顿大学比较注重助教的培养。因为给本科生上课,可以让博士生转换身份将所学传播给本科生,能为日后教职工作积累经验。助研是协助导师进行课题研究的身份,学校按时会发放相应的酬劳。

三 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启示

2015年1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新背景下,为了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的纲领性文件。通过对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的论述,我们能够以此为切入点看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一)以为国家、民族服务为目标

在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建设进程中,不管遇到的现实问题如何,应该首先坚定的以为国家、民族服务为目标。就中国高校的现状来看,虽然类型不同,但是这些学校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根本落脚点都在造福于国家、造福于民族的未来上。因此,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他们首先应该是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其次再谈是否可铸为国家与民族所需的栋梁之才。

(二)高校学科建设切不能盲目从众

普林斯顿大学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从总体上说依然是文理大学,不需要有几乎在任何研究型大学都有的例如法律、医药、商业和教育领域的专业学院。这项决定是以普林斯顿大学的历史为基础的,而且也(特别是对医学院而言)与它坐落在郊外社区有关。普林斯顿大学一直在有意识地努力找出一种方法能够让自己以与众不同的力量对“专业”领域的教育有所贡献,而又不用放弃对人文和科学的专注[5]。

相较于中国有些大学跟风式的开办专业,普林斯顿大学历经数百年依然固守文理专业的基础,并与时俱进发扬文理专业的优势,靠这个立足于全球名校行列之中,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便是在世界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进程中,不能盲目追求专业教育与规模化教育,也不能因为就业市场的需要,而不考虑自身的基础与实力开设相关专业,这样既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会造成极大的教育资源浪费。而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中,虽然综合实力是评判的标准之一,但是应该明确综合实力不是学科数量的简单堆积,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所高校所有的学科实力都不容小觑,不能盲目从众增设热门专业,不能仅把建设高校的目标放在当下,大学要坚守并发扬好传统学科基础,这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路径之一[6]。

(三)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离不开机制和制度改革,只有不断推进机制和制度改革,才能使得大学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大学的制度是呈体系的,是由一个又一个单一层面的制度而构成的制度链,这包括升学制度、考试制度、评优制度、科研制度、教学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和就业制度等多方面。合理的制度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的综合竞争力,反之,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将不利于高等教育组织的长期发展。我国的制度取向则需要坚持以大学的人才培养、教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四大职能为导向,以培养为国家、为民族服务的人才为目的,坚持行政权力服务于学术权力的目标,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制度下,坚持教育的初心。

\

 
四结语

高校作为资源依赖型组织,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办学以巨大的支持。在新时代下,我们还需要大胆的借鉴西方教育成果,并做出适度的调整,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通过努力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来推动中国大学质的飞跃[7]。

参考文献

[1]Schrecker E W.william w.keller.The Liberals and J.Edgar Hoover:Rise and Fall of a Domestic Intelligence State.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9.Pp.xiii,215.$25.00[J].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2014,84(4):1319.
[2] W ils on W.P rinceton for the Nation’s Service[J].Science,1902,16(410):721-731.
[3]许迈进,杜利平.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发展战略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5(4):76-77.
[4]别敦荣,陈梦.普林斯顿大学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2(6):105-111.
[5]郝平,程建芳.创新与挑战:世界名校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职玮琳.“小而精”的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的办学特色[J].中国电子教育,2014(2):1-6.
[7] 喻军,尹晓辉.新时代下博士生培养制度产生的新宠儿——副导师在博士生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9,6(55):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18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