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对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日益增多,但是对于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却不多。为此笔者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了基于微视频的课内翻转教学实践探索,以期进一步了解翻转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抛砖引玉,以便推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内翻转;教学实践
本文引用格式:倪惠莲等.初中信息技术课内翻转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8):114-116.
近年来,教学微视频在各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等越来越多了。但是相比较而言,由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在大部分学校都不太受重视,因而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都比较少。而事实上,正因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存在被重视程度不高,教学课时有限等问题,更应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探究,以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为此,笔者选择一初中的初一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了基于微视频的课内翻转教学实践探究。
一 初中信息技术课内翻转教学准备
(一)教学对象选择
根据了解调查,选择了实验学校初一两个学生基础差不多的班级作为实验对象,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并设计了一套试题对他们的信息技术基础进行了前测。前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这两个班级学生的入门技能和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了解这两个班级学生基础的一致性情况。通过对前测结果分析发现,对于即将学习的某个知识点,两个班级的学生都不了解。而通过对两个班的前测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其结果如表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t=0.466,p=0.643>0.05,说明两个班级的前测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以看出两个班级学生的基础总体上基本一致,入门技能没有显著差异。
(二)学习任务单设计
学习任务单,是教师设计的帮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方法,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学习任务单的优点是,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进度学习,实现个性化学习。笔者根据两个班不同的教学模式分别为两个班级设计了不同的学习任务单。对照班由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来完成学习,从而只为学生练习时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了简单的设计。而对于实验班,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任务单上一项项任务闯关,来达成知识技能的学习。因此,实验班的学习任务单设计非常重要,笔者根据教学目标,将学习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小小的目标任务,将各个知识点整合于其中,让学生根据该学习任务单进行自主学习。
(三)教学微视频设计制作
教学微视频是指时长较短,针对教学重难点制作而成的短小视频。一个教学微视频往往只有一个知识点,具有知识容量少、时间短的特点,给予自学或者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大的帮助。笔者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等特点,为这堂课开发了三个微视频,分别是“页面布局的设计”“图片的插入与编辑”和“艺术字的插入与加工”。
二 初中信息技术课内翻转教学实践
(一)对照班教学实践
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先由教师通过情境导入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然后由教师对主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对操作内容进行演示操作,然后由学生进行操作练习,教师适时地给予帮助和指导,最后对部分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并由学生完成后测试题的测试。为了了解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对对照班的后测成绩与前测成绩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其结果如表2所示。从中可以看出,t=-2.166,p=0.036<0.05,说明对照班的后测成绩高于前测成绩,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p=0<0.05,说明实验班的后测成绩明显高于前测成绩,采用课内翻转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
(二)实验班教学实践
实验班采用课内翻转的教学模式,分为四个环节:环节一,教师分发学习任务单和教学资源包,进行情景导入,时长5分钟;环节二,学生通过学习包(学习任务单、微视频、教学PPT、素材等)的协助进行自学,完成任务,时长20分钟;环节三,师生交流,学生提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由教师进行答疑,时长10分钟;环节四,评价反馈环节,对部分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并由学生完成后测试题的测试,时长10分钟。为了了解课内翻转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对实验班的后测成绩与前测成绩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其结果如表3所示。从中可以看出,t=-4.374,p=0<0.05,说明实验班的后测成绩明显高于前测成绩,采用课内翻转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
(三)教学效果比较分析
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实验班还是对照班,其后测成绩都比前测成绩高,说明两种教学模式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但是两者的教学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呢?为此,进一步对两个班级的后测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其结果如表4、表5所示。从中可以看出t=2.679,P=0.009<0.05,说明两个班级的后测成绩存在显著差异,且实验班的成绩要高于对照班的成绩,说明课内翻转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更好一些,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 初中信息技术课内翻转教学满意度调查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课内翻转教学模式的看法,笔者设计了问卷和访谈提纲,教学结束之后对实验班全体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抽取部分同学进行了访谈。
(一)问卷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实验班学生对课内翻转教学模式的看法,笔者在问卷中设计了学习效果、对教学方式满意度等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各题的均值基本在3~4之间,说明学生对本堂翻转教学课的教学普遍较满意,其结果如表6所示。
(二)访谈调查分析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课内翻转教学模式的态度,除了上述问卷调查外,笔者还随机抽取一部分学生,对其进行访谈调查,访谈结果发现:
1.采用课内翻转教学模式,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认为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让课堂不再枯燥,增加了他们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将课堂的时间交给他们,在自己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创新的思维也更能打开。
2.与传统课堂相比,课内翻转教学模式更能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大部分学生反映,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他们学习更为认真,并且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初中信息技术课内翻转教学实践反思
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基于微视频的课内翻转教学的初步探索,发现学生普遍喜欢这种教学模式,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认为,要想让每次这样的课内翻转教学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学微视频的设计开发至关重要,一定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微视频,注重每一个微视频的质量,让学生乐于学,并能从中获得最大的收获;其次,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以及教师的课堂组织和指导也非常关键,只有每一环节的质量保证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将会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李帛亚.基于微课的课内翻转课堂的探究与实践——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18(05):25-26.
[2]谢秀玲.基于微课的“课内翻转”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以小学信息技术课《“曲线”工具》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9(04):46-48.
[3]唐旭惟,林水,陈陆.基于微课程教学法的“课内翻转”教学模式探索——以小学高年段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8(12):60-63.
[4]陈玲.翻转课堂之课内翻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教育信息技术,2017(Z1):59-62.
[5]韦宏方.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内翻转”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7(Z1):103-106.
[6]温善雯.初中信息技术“课内翻转”课堂实践探索——以初中信息技术课《表格“神算子”》为例[J].中小学电教,2016(10):54-56.
[7]何红艳.基于微课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内翻转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3):80-81.
[8]王戈.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内翻转”教学方式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Z1):130-133.
[9]张新明,何文涛,李振云.基于QQ群+Tablet PC的翻转课堂[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08):68-72
[10]马秀麟,赵国庆,邬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01):79-85.
[11]曾贞.反转教学的特征、实践及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12(07):114-117.
[12]赵欣.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5(07):341-3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