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7 11:21: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研究的不断深入,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呼声越高。本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进行了一些研究,发现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重视公开课而轻视常规课、评价量化表没有统一的标准、专家评课的侧重点不同,个人主观性较强等问题,应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普及性、将评价量化表的标准具体化、要对评课专家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培训、要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进行推进等多方面进行完善,进而发挥出课堂评价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本文引用格式:林小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9):149-150.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一直以来都是初中数学教育研究的重中之重,也是评价上课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初中学生学习成效,进而提高初中数学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行之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利于促进初中学生的成长成才,也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整体课堂的教学质量。但目前我国初中教学普遍在使用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课堂教学效果的运行情况,也能一定范围上保证了初中课堂教学的质量等方面发挥了作用,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这一评价体系越发显示出一些不足和问题[1]。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给出自己的建议和策略,希望对课堂教学评价起到一定效果,从而有效提高初中数学的整体教学效果。

一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公开课而轻视常规课


新课改进行到今天,检验课改中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公开课”在全国各个地区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不可否认各个地区举办“评优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这个地区教育教学的交流,各个学校各个教研组备课组会集大家的智慧,想一切办法把某一节上得更好。但是这个“更好”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们知道教师评价的其中一个功能即发展性功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功能确常常被忽略。课堂教学评价本应该是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中进行的,与平常的教学活动是一致的。但是目前流行的以“评先课”“评优课”等形式进行的评价体系,使得这些所谓的好课与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教学活动脱轨严重[2]。

公开课一般都是提前通知参与的教师,而教师包括所在的备课组都是经过充分准备,并多次演习过的,最后得以一堂排练多次的完美的公开课呈现给大家。但这样的教学评价是少数人的“特有”的,对于更大面积提升初中数学常规课的教学效果,对提高数学教师的总体教学素质能力,特别是对解决初中学生的数学思想有多大的价值和意义呢。因此,改变这种“多次排练、最终表演”的公开课的初中数学评价模式,才能最真实地反映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最原始的状态[3]。

\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没有统一的标准

纵观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量化表或者评分表,不论是各种“公开课”还是常规课的备课组内评价,并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或者使用的评价量化表。经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使用较多的初中数学课堂评价量化表一般包括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评价等级和评价得分,这四个方面,总分为100分,其中90分-100分为优秀,75分-89分为良好,60分-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但是其中的评价项目的内容和所在的分值比例则不尽相同,各式各样。比如有教学目标(30%),教学效果(40%),教学行为(30%);也有教学目标(10%)、教学内容(15%)、组织教学(25%)、学生行为(30%)、学习效果(20%);更有教学目标内容(25%)、教学方法和手段(20%)、教学过程(30%)、教学效果(15%)、教师素质(10%),所以不统一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初中数学课堂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专家评课的侧重点不同,个人主观性较强

为什么要进行听课和评课呢?我觉得无非是想通过听课和评课的过程掌握和了解教师贯彻落实教育教学法规、政策和要求等现状;了解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及水平;同时有利于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促进教学改革深入有效地进行;有利于总结和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学习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所谓的专家们的评课应该代表着最前沿教学理论和课堂评价的标准,应该是全面的公平的,能体现出教师所教这门课的真实水平的[4]。

但在实际的评课中,因为很多听评课的专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对于评价标准也没有一致的要求,导致最终在评价过程中,侧重点不同,呈现出的效果也不好,个人的主观性较强。总的来说,存在一些弊端:一是说不到重点,虽然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说得很好,却没有体现出该节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真实情况,抓不住关键问题,解决不了问题;二是追求新词热点,网络上新闻上流行什么热点的教育理论就通通讲一番,硬硬套在执教者身上,不符合实际;三是好人主义,碍于情面,不说真话,说些不痛不痒的话,走走过场;四是很多评课的专家本身没有在一线教学,对于学生的实际学情和该学科的改革要求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只是用一些新的理论硬生生的评课。

二 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与对策

(一)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普及性


针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重视“公开课”而轻视“常规课”的现象,是非常有必要在日常教学中,更多地普及课堂教学评价。而要将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普及开来,首先得对一线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一定的培训。

一线教师平时更注重训练的是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对如何更好地评价一堂课,评价一堂课的评价指标和要素的构成,如何通过听评课来提高自己的教学,则是比较缺乏相关的知识的。只有帮助更多的一线数学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帮助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提升他们对于常规课的教学评价技能,即便不是公开课,即使没有专家评课,他们也能在日常数学教学中进行评价和反思,这对于数学教师提高总体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5]。

(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的标准应该更具体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的有效实施,是反映当前初中数学课堂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的整体水平和效果,也是促进数学课堂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但是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评价量化表存在不统一的情况,这对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体系的推广非常不利。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非常之多,有教师的教学情况,有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对课堂目标的完成情况,有对教师课堂用语仪态的评价等等,所以很有必要在这些评价要素中选择出最能反映课堂教学效果本质的指标,不要那些次要的要素。

数学课堂的评价量化表的组成要素,应该是选择能反映出课堂教学整体情况的。对于没有参加评课的教师能从这张评价量化表中,看出实际课堂教学整体框架,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各种行为活动进行的情况。所以,围绕这些原因,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必须细化、量化、具体化,通过这些具体化的量化分析比较,才能为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提高更加科学、完整、客观的评价,进而为课堂教学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6]。

(三)要对评课专家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培训

在实际评课中,很多专家冠有很高的头衔,但是很多专家并没有在一线上过课,还有些评课专家还非数学教师,隔行如隔山,这样的专家怎么能参与评课。他们的不专业对教师辛辛苦苦准备的一堂课,不仅点评不出个所以然,还让人一头雾水,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和课改的推进[7]。

好的评课专家应该像董卿在《主持人大赛》中的点评那样,深入浅出,先肯定选手的优点,再说出别人的问题所在,然后更重要的是给出解决的办法。而当前我国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评课的现状中,很多专家的评价要不平淡肤浅,數行了事,要不“面面俱到”没有重点,要不评“新”弃“旧”一味否定。因此,对参与评课的专家进行系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三 结语

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重点内容,而初中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其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也是一直未曾中断,虽时间不短,但由于研究的内容过多,研究成果一直没有形成系统,也没有得以很好的推广和实践。为了更好的适应我国新课改的发展和落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实践探索和革新仍需不断的努力,在评价结论的运用上也要真正发挥出教学评价结果对于日常数学教学的反馈信息,着力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水平更好地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相信通过大家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不断推进,这一方面的实践研究定能取得非常不错的成果。

\

 
参考文献

[1]欧阳仁蓉.信息化手段下数学实验教学的评价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6):14-15.
[2]杨焕霞.浅议数学课堂教学评价[J].甘肃教育,2019(15):99.
[3]柴尔新,许文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多元化评价的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18):28-29.
[4]赵江.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145-146.
[5]刘海燕.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J].数学之友,2019(02):11+13.
[6]田芬.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8(19):28-29.
[7]鲁文凤.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效[J].教育现代化,2017,4(27):155-1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16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