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产教融合理念下工科院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7 10:20: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等工程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使命。产教融合是目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工程技术的主要发展途径。高校专业实验室不仅是高校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本文介绍了当前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教企需求脱节、管理理念滞后等问题,以江苏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为研究对象,探索以产教融合为理念的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从实验教学体系、管理模式、平台建设等方面探索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

关键词:产教融合;专业实验室;金属材料工程类;实验室建设

本文引用格式:罗锐等.产教融合理念下工科院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教育现代化,2019,6(89):83-85.

近年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经过“质量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等系列战略措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成绩。随着2016年我国成为国际本科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议,标志着我国高校工程教育开始全面融入世界,实现国际实质等效。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可以说,近年来在促进高等教育工作的发展,在加强创新和技术型人才培育等方面产教融合的教育方式已成为一项重要政策方针[1,2]。

“产教融合”的先进理念就是结合高校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在培育工程应用型人才不断加大培养,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寓教于实践,将培养实践型学生作为培育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目标。高校专业实验室的教学实际主要是面向专业类课程实际,更加贴近科学实际的研究内容,因此专业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3,4]。当前专业实验室建设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从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制度建设上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江苏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室为例,本文介绍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并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意见,以便抛砖引玉供同行参考。

一 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调研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建设水平不断进步,随着国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实践型应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各领域的建设进步需要更多掌握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思路广泛的专业人才。为此,对高等院校的培育要求越来越高。而高校实验室是高等院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是实验内容的主要场地,是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的场地。特别是以工科见长的高等院校,没有一个完善的实验室教育制度和培育模式,学生不仅很难对教学所授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更无法掌握实践社会需求的设备操作及使用方式,理论和实践是培养出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开放实验室已成为工科院校实验室发展的趋势。高校的专业实验室带有明显的专业属性和行业特色,实践平台开放化落实后,能极大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创新思维的激发,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实验室设置的使用效力和人力成本等问题[5]。但是现阶段综合调研了许多工科专业实验室现状发现:

\

 
(一)专业实验室管理方法陈旧。

专业实验室建立沿袭了传统实验室的管理方法,并未形成系统化运行管理手段,在实验人员管理和设备管理等方面比较混乱。具体体现在:实验项目小组搭配散乱,实验室的设备部件和实验耗材随意丢放,节约意识薄弱,无信息管理平台和数据库等。

(二)专业实验室有效开放程度不够

部分高校专业在实验室运行过程中,实验室只在教学期间对外开放,这样在学生有了一定创新思路或者验证所学知识的时候,很难有效及时的使用设备对思路或者掌握的知识做出验证,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使得学校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很难提升,直接影响到教学和科研的效果。

(三)专业实验室忽视学生科技人文修养

往往在工科类高等院校专业实验室一直是把培养重心放在专业技能及知识方面的锻炼及验证,在强调提高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往往会忽视对学生人文科技素养的培育,而一旦忽视了对学生科技素养和人文方面的关注和培养,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也会对高校学生的技术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二 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措施

基于对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实验室存在的问题的调研分析,我们认为工科院校专业实验室建设应依据专业的发展特色,把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考虑。因此,本文结合江苏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江苏大学是以工科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专业主要涵盖了金属材料强韧化(热处理)、表面改性、材料腐蚀与防护等方向。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所面对的行业正是目前我国重点发展行业,比如新材料、高端装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关键零部件制造业等。所以,目前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但是与此同时,社会及高技术企事业单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旦学生在高校期间所学习积累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不相匹配,造成“高知低能”现象的出现,会极大且直接的影响高校学生在毕业季的工作签约意向。江苏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教育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总结建设了江苏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自己的教育模式,即充分结合我校专业自身特色,以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为目的多层次实践平台。依托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之外,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环保意识、健康意识以及人文情怀。基于此我们对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总结归纳出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一)引入先进企业“7s”管理模式

将企业7s管理模式引入我校专业实验室管理中,此举会对工科院校专业的建设与管理方式产生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因为实践证明7s的管理方式是成功、成熟、有效的管理模式,在实验室管理中运用7s,可以使实验室的管理水平迈上更高的台阶。

7s管理模式源于日本,是日企特有的一种管理模式,具体分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和素养这七大部分。7s管理在员工的自我和长效管理过程中有着很好的积极作用,对清洁保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员工素质、改善企业形象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其方法简单实用,管理效果明显,因而在国外诸多知名企业得以推广[6,7]。我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室,引入企业7s管理模式,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兼顾学生的团队意识、环保意识、健康意识的培养。图1为7s管理专业实验室现场。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经历7s管理培养,使学生素质能够与外企或国内知名企业无缝接轨,在提升专业学生就业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成果。

\

(二)有效开放实验室

专业实验室需要打破封闭状况,所以专业实验室需在时间、空间、教学和科研方面完全对学生开放。除此之外我校将新媒体技术如微课、慕课等在线开放实验课程,引入实验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宽容的实验氛围,此举不仅可以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也减轻了教师现场教学的工作量。学生经过实验室培训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课题,可全天候进入实验场所,充分利用设备资源。这种完全开放为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比如全国金相大赛或者热处理大赛等)、课题项目等课外科技活动提供一个真正意义开放的创新实践平台。这将极大的调动学生实践的主动性,也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搭建创新思维沟通平台

专业实验室根据其具体情况,定期举行创新沙龙、师生对话、创新分享等各类活动,搭建创新思维沟通平台,特别是举办富有科技人文教育色彩的活动,比如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等。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意想法,鼓励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定期以小组谈论形式,通过PPT汇报个人科技成果,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相互交际能力,拓展个人视野,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

(四)构建教学-科研互补平台。

构建高水平的科研-教学互补平台,可以吸引青年教师利用实验室平台进行课题实验,鼓励对科研感兴趣或有意继续深造的本科生加入青年教师团队,此举可以形成教学-科研良性互补,通过组建团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

(五)与企业合作打造专业培训与服务平台。

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社会企业有密切联系,使专业实验室成为社会培训及认证基地。通过与专业对口企业合作教育,变学校教育为产学合作教育。根据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培养学生[8],通过相关培训考试后,可以颁发社会认可的证书。图2a、b分别为依托我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室平台,成立的“国际焊接工程师”和“见习热处理工程师”培训基地。这使得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相应工程师资格认证,方便学生进入企业后直接上岗,节省了企业培训所投入的精力,也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专业实验室的利用率。

\


三 以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培养核心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专业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否合理、有效,对实验室的设备利用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教师的科研水平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江苏大学金属材料专业实验室在产教融合先进理念的指导下,以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验室建设最重要的是制度保障,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

(一)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是实验室日常运行的重中之重,是实验室开放能正常使用的前提。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是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第一课。江苏大学在实验室章程中明确规定:任何人在进入实验室首先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每间实验室负责人都要全面负责实验的安全,实验室都必须配备防火和防事故的安全措施。若有运行中的仪器设备,比如高温电阻炉,实验人员不得离开现场等。在此基础上,每个实验室根据自身仪器特征,在显著位置,均贴上警示标语,提醒实验人员注意安全。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任何隐患都必须立即停止操作,在和对应实验室负责老师讨论确定后,在有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才可以继续开展后续试验,为本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建立充分的安全保障。

(二)考核管理制度

对本专业每一届学生进入实验室前进行统一培训,通过实验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实验平台,考核内容涉及安全知识和仪器操作流程。在学生从事实验过程中,对实验设备使用登记、实验态度、实验报告综合评价学生的实验课成绩,这种信息化的过程管理,使老师能够高效、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从而提升了实验教学质量。对于实验期间出现的违规现象,将停止所有实验室的运行,进行7s整顿,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学生处分。由实验室负责老师监督,整顿合格后方可开放实验室。

(三)引入科学动态的设备管理制度

实验设备是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起着条件与支撑的作用。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首先体现在对实验设备的科学有效利用上。因此,针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材料制备方面用到常规的制样设备,如切割机,镶嵌机、抛光机、电子天枰、超声清洗机、热处理炉、通风橱等,以及材料表征方面用到的设备光学显微镜、硬度计等。为规范设备管理制度,除了上机前的统一考核之外,将多媒体引入设备管理中。将不同种类实验设备的操作流程拍成视频,以二维码的形式附在对应设备上。实验人员只需要通过手机微信扫描设备的二维码,即可获取操作流程视频,这有利于学生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加深理解仪器操作步骤,合理有效使用设备。

几年来,江苏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通过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不断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获得了一定的成绩。近3年来,实验室运行有序,吸纳了本专业100多名本科生参与到大学生科研项目活动中,学生以专业实验室为平台,积极参加各类国家、省、市各级竞赛,并屡获佳绩。比如参加2015、2017和2018年全国大学生热处理大赛,获得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近5年参加全国大学生金相大赛,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和团体二等奖2项。实验室积极举办沙龙活动,拉进了教师与学生距离,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过程是艰巨且长期的,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应结合高校各学科特点和学科优势,合理配置实验教学资源,加强实验室管理,在产教融合的理念下,充分发挥实验室在高校在的支柱作用,从而为新形势下工科院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沈秋红.“产教融合”理念下地方工科院校“预就业实践”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2):63-64.
[2]李玉倩,蔡瑞林,陈万明.面向新工科的集成化产教融合平台构建——基于不完全契约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8(03):38-43.
[3]刘清,周璇,吕敬祥,肖晓朋.基于产教融合的专业实验室设置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277-278.
[4]马寅秋.面向“新工科”的创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文教资料,2017(23):125-126.
[5]蒋鸿辉,漆小鹏,王春香.卓越计划背景下高校工科专业实验室建设[J].大学教育,2014(16):25-26.
[6]尚小广,施卉,赵文霞.7s管理在高校药剂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学圆,2015(33):7.
[7]李英,黄小霞.7S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9,17(05):48-49+31.
[8]龚克.转变观念大胆试验建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中国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10-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14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