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国际性学术社团发展路径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6 16:25: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我国高等学校进入“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国际化办学目标和任务更加明确,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发展模式日益增多。目前高校国际性学术社团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有效提升国际性学术社团发展活力和育人成效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根据自身发展历史、行业需求和地缘优势,明确了“石油学科世界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探索了一种依托国际权威学术组织成立的国际性学生学术社团发展模式,对推动国际化办学进程,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双一流;国际化;学术社团;SPE学生分会

本文引用格式:李敬皎,赵晓珂,王静.“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国际性学术社团发展路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3):109-110.

国际化不仅反映着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而且决定着学校引进国际化人才、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能力,决定着学校长远发展的后劲和底气。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学生学术社团逐渐成为学生开展学术交流和开拓学术视野的重要平台,受到国家和高校的重视。大力发展国际性学术社团可以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对培养一流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助力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家国同心、艰苦奋斗、惟真惟实、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目标,勉励石大学子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同时也为社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一 国际性学术社团发展现状和特点

学生学术社团的内涵丰富,是学生基于共同的学习兴趣,依托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专业教师指导下,以学术论坛、专业实践、项目研究、学科竞赛等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创新实践意识和开展学术交流碰撞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学习型组织。国际性学生学术社团与常规的学生学术社团有所不同,大多数隶属于国际性学术组织或职业联盟,是学生在该组织中开展学术活动的重要平台,少部分则是因为学生兴趣集中或职能需求而成立的。以石油化工类社团为例,目前国内主要有SPE学生分会(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SEG学生分会(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AAPG学生分会(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AIChE学生分会(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等国际性学术社团[2]。

\

 
二 国际性学术社团发展面临的困境

国际性学术社团为成员提供国际交流平台,开拓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学生文化交流能力,提升学生专业学术水平[3]。但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发现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社团成员思想意识薄弱

学术社团发展以学术科研交流、专业能力提升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长期以来,社团的组织建设和政治理论学习等缺乏力度和深度,成员的思想政治意识薄弱,特别是国际性学术社团大多以英语作为主要交流媒介,由中国学生和留学生共同组成,缺少相应的组织管理和规范制度,开展的学术活动往往缺乏思想深度,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需求。

(二)社团发展条件制约

高校国际性学术社团总体占比较低,大部分学科专业未成立相应的国际性学术社团。相比于文化体育类社团,国际性学术社团活动参与度不高,且在进行分类管理时,对其在活动指导、资源整合、场地配备等方面支持力度不足,大多数国际性学术社团仅依托学科进行建设和发展。值得关注的是,面临全球化时代日新月异的机会与挑战,清华大学相继成立的学生GoGlobal协会、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发展协会、TEDxTHU等发展管理模式较好,参与度高,成为了学生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外,培养自身跨文化交流与全球胜任力,迅速成长为能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国际化人才的重要平台。

(三)社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

在毕业生培养质量调查问卷中发现,存在团队合作与组织协调能力不足、语言表达与汇报工作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国际性学术社团在职能上存在与其他社团相重合的部分,其最主要的国际和学术职能不能充分体现;学科竞赛缺乏统筹协调,未形成适应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要求的立体学科竞赛生态;缺乏品牌学术活动,普遍层次较低,难以满足高水平学生的需求。

三 国际性学术社团蓬勃发展的重要举措

国际性大学生学术社团要倡导“创新、实践、团结、协作”等理念,通过完善社团体制机制、加强专业学术指导、发挥实践育人特色等更好的发挥其国际化育人成效,服务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使命。

(一)完善社团体制机制

加强社团内部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规范学生干部的选拔、考核制度,定期开展团体辅导和业务培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社团中的主体作用,为激发社团活力打下坚实基础。在组织架构上,形成以本科生具体执行、研究生运营为主、博士生积极参与的社团骨干格局;实行垂直领导,由社团主席和副主席直接负责实际工作,在具体活动执行中打破部门界限,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实行成员淘汰制,能者上、有心者上[4]。

(二)加强专业学术指导

国际性学术社团的指导教师要求较高,除了精通专业知识、学术科研能力强、国际化视野宽广外,还需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方便对学术活动的规范性进行指导。成立社团学术委员会,由指导教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聘请不同专业方向的高校教授和企业专家担任委员,通过在线讲座、学术沙龙和企业走访等形式提高社团成员理论知识和学术水平。通过学术委员会邀请企业专家和高校教授担任社团学术科技竞赛的评审专家,保证赛事的公平性、专业性和学术性,进一步增强社团品牌活动的业内影响力。

(三)发挥实践育人特色

国际性学术社团为成员提供国际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了其实践育人的功能。中国石油大学(华东)SPE学生分会从成立到发起,再到参加国际性活动、举办国际性活动,全过程都是由学生发起、组织和参与,目前已成为我校学生对外展示的窗口、国际化成长的舞台、连接世界的桥梁、进行科研和国际化学习的第二课堂。在上级组织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努力推进建设,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果。

2015年7月,我校SPE学术分会成功组织发起首届“石油汇:中国国际学生石油论坛(China International Student Petroleum Forum)”,至今连续举办了三届。每年吸引到全球约15个国家20多所高校的100余名师生参会,全校200余名志愿者参加。打造出全方位全英语国际标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石油科技赛事。石油汇概括起来,就是“三大赛事”(论文大赛、压裂液挑战赛,软件应用大赛),“两个平台”(全球性竞赛平台和国际化交流平台)和“一个课堂”(学术交流课堂);2018年5月,我校SPE学生分会和中国石油大学北美青年学者联谊会共同发起了能源技术与青年发展国际课堂,邀请国内外知名高校教授、杰出学者、青年教师围绕行业前沿技术、高水平论文撰写、大学生海外学习与青年学者发展生涯等主题开展研讨与交流,通过专题讲座、论坛大赛、青年师生圆桌会议等活动,推动师生交流、激发创新意识、拓宽国际化视野;自2014年以来,我校SPE学生分会先后九次赴吉隆坡、曼谷、阿姆斯特丹、休斯顿、迪拜等地参加亚太区总决赛和全球总决赛。经我校SPE学生分会自主申请,2018年亚太区PetroBowl国际石油工程知识竞赛在我校成功举办,这也是该赛事第一次在中国举办。赛事期间,来自6个国家的18支代表队同场竞技,经过四轮激烈角逐,我校代表队首次获得亚太区冠军,并在美国达拉斯举办的全球总决赛中闯入16强,创造了我校代表队历史最好成绩,也追平了中国高校在这一赛事上的最好成绩[5]。

\

 
四结语

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培养国际化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因此,大力发展国际性学术社团对培养高素质、勇担当、有作为的国际化人才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树国.关于一流大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1(2):9-11.
[2]王林,赵晓珂,马搏,等.国际型大学生学术社团建设探索[J].石油教育,2016(5):81-84.
[3]连泽纯,毛金鑫,李勇均.新时代高校学术型社团发展的困境与路径探析——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论丛,2019(2):52-57.
[4]周连勇.“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路径探究[J].世界教育信息,2018,31(20):41-45.
[5]仵颖涛.“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7):30-3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13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