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通讯技术应用到经济、教育、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过程。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将大学物理教学与互联网平台相融合,通过网络平台设置课前教师教学准备、在线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师生互动探究、课后师生在线交流答疑、在线学习评价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主学习环境,也使教学效果更加切实高效。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物理;微课;教学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于秀玲,等.“互联网+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探索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5):274-275,284.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物理是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性理论课程,它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渗透到了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高质量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大学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作为一名农业院校的大学物理教师,非常清楚物理知识在各个专业领域中的重要性,但是在近年来的教学中发现大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主动积极性明显不足,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在中学时物理基础就很薄弱,对大学物理有严重的畏难情绪。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一直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不会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致使大学物理的教学没有达到其真正的效果。为了达到大学物理的教学目标,我们必须利用优质的信息通讯技术把互联网和大学物理教学相结合来改变这些现状,使得“互联网+”模式下的人机互动教育形式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成为可能。让我们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过去被动学习的状态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提出不仅打破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方式在教学资源、学习时间和空间等很多方面的限制,同时还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这也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互联网+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以网络上微课、慕课(MOOC)的形式带给教师和学生前所未有的体验,也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和学生个人展现的平台。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利用课外大量的时间自主安排学习大学物理的相关理论,充分解决了当前物理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严峻问题[1]。“互联网+”教学模式的过程是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设问答疑---师生互动探究---课后学业测试在线评价等一系列的活动通过在线上进行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补充,实现有效融合。
二“互联网+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施
“互联网+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是教师在网络平台上提供课程资源并布置学习任务,学生登录平台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完成作业以及师生讨论互动等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跟踪并进行考核。“互联网+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将讲授的知识点录为视频,每个知识点大约十分钟左右,开学前一周教师将录制的视频和整个学期的教学执行大纲公布在网络平台上,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计划做好提前预习。教学课件也随着教学进度上传,每周提前一周上传课件,学生可随时查询。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兴趣时点带着问题和思考在课前来观看视频,在手机、电脑等多种终端上可以重复观看。而在课堂上,主要是以针对性的知识点讨论问题为主的教学方式。
(一)课前教师教学准备
教师首先要制定教学目标,完成教学执行大纲的撰写,提前设置学生课前学习任务和创建网络资源库的工作。学习任务主要是在教学执行大纲中列出知识概况,以文字、公式、图表等形式呈现,包括预习目标、学习内容、讨论问题等,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不但要布置给学生预习任务,还要对学生预习中掌握和完成的情况进行预习测试。检查学生完成预习任务的具体办法主要是教师根据各个章节的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做好预习的同时完成问题的解答。问题主要是以考查学生对于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掌握和理解、物理思想和解题方法的运用、物理模型的构建和物理知识的应用为主要目标。
在开课之前教师创建资源库,主要是以微课(微视频)为主,还包括PPT课件、教案、完成预习任务的问题等。作为主要资源库的微视频的录制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物理课程的知识特点及技能要求,需要划分为多个知识模块,每个模块视频时长10分钟左右,这样学生学习时间比较灵活,也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2]。
(二)课前学生在线自学
课前预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在登录平台后,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有计划的去完成。首先通过观看资源库中的微课、课件等相关素材了解学习内容,抓住学习重点,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总结并陈述学习内容,然后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后,通过网络平台资源库中的自主检测卷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评测结果不仅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对于课程的预习程度,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于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在线测试情况调整教学进度。
(三)课堂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利用大约20分钟时间进行知识梳理拓展,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对学生自学的内容加以巩固,帮助学生处理在预习中最有可能容易忽略的问题,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基本知识点,更能充分认识物理模型并加以应用。然后教师把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设计课堂互动交流环节。学生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以主动探究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讨论,让学生对深层次的知识深入理解[3]。教师在这个过程观察学生的表现,倾听并记录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对个别学生针对性的指导或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全体讲解,并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实现[4]。最后,教师对本节内容再进行总结陈述,引导并帮助学生能够自主建构知能体系和自我提升科学素养。
(四)课后师生在线交流
本节课结束后,学生要及时登录平台总结本节课的物理概念、题型和解题策略等,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和发表个人看法。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在线交流,获取更多的信息反馈。最后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拓展应用,让学生深入了解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
三“互联网+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互联网+大学物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了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用“互联网+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互联网+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互联网+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迫学习转变为主动求学,逃离了应试制度下的被动学习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物理知识、主动探究课程中的一些问题,这样可以解决高校当前大学物理课时不断压缩而物理课程内容比较多的严峻问题。在网络平台中利用微视频,能够让学生适应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从而主动、高效、快速地消化知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控能力以及探究创新能力。
(二)“互联网+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有助于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互联网+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实施,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沟通的机会,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改变了学生的精神面貌与人文素养。在这种模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身上的知识与智慧不断地感染着学生,也使学生获得了人生价值、精神境界等众多方面的熏陶。这种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5]。
(三)“互联网+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互联网+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从“因材施教”到“导学”的教学方法的转换。在课前准备阶段,要求教师必须对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熟练掌握,并能设计制作出每一个微视频,便于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的有效进行。因此教师就要主动地去学习一系列现代知识技能,进而能够适应现代互联网时代的需求,教师的这种积极向上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影响着学生,使其进步。在课堂互动阶段,要使教学活动有效顺利的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问题的提出质量更高,这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更加严格。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加强自身的学术功底,积累丰富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才能应对思维爆炸的课堂。在课后巩固阶段,教师要及时地对知识进行梳理、做好总结和管理,为学生后期巩固复习提供方便,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互联网+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是教师和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改革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存在应付厌烦心理。要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互联网+大学物理”这种复杂的教学模式改革始终是一个难题。原因是这种教学模式改革需要教师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虽然学校也会在某些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但是目前与高校职称评聘制度的导向和科研业绩的评价机制相比就存在明显的问题,这种教学改革成果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而大学物理又是全校理工农类的公共基础课,学生认为大学物理不重要,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学习,存在被迫学习的惯性,后续课程衔接不够紧密,也没有任何认定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这些都阻碍了学生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物理教与学的能力培养问题:从最初慕课的提出,就一直存在“MOOC取代教师、MOOC革命学校”等说法和争论,有些教师和管理者面对这些问题不知所措,对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抵触、排斥,致使教学改革没有新的进展。这些都需要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教师和学生了解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教师和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教与学的思想认识和相应能力[6]。
四结论
“互联网+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本质是高等教育资源的重组,实际上是在促使传统大学教学方式向着资源开放化、教学方式混合化、学习个性化的转变。虽然“互联网+教育”为高等教育改革带来了冲击,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有恒心,把握住机遇,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积极参与改革,高等教育质量就会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方鸣,陈明武,方淼.“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索——以安徽大学江淮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04):194-196.
[2]郑行军“.互联网+物理习题”教学模式探索研究——以“磁场-复合场问题”为例[J].数字教育,2017,3(05):35-40.
[3]张彦斐,任传波,宫金良.基于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四点五步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0).
[4]颜正恕,徐济惠.线上线下一体化“互联网+”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5).
[5]吕丹,尤丽洵,董红梅.“互联网+”时代大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04).
[6]陈小平,刘建强.大学物理慕课的设计、建设与应用实践[J].大学物理,2016,(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