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对财经类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建构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行深入分析,并以广西财经学院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为蓝本,探究财经类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与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路径,旨在打造符合新时代社会和学生发展需求的财经类应用型大学英语金课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
本文引用格式:周安毅.财经类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95):156–157.
一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建构的意义和必要性
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是推动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建构课程评价体系时应对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学实施、师资队伍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1]。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应紧密围绕社会、学校、学生的需求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体现时效性和针对性,进而有效保障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顺利推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明确指出要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探索面向行业和就业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2]。2018年4月12日教育部下发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并计划在2020年前适时推出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建立具有彰显中国特色、对标国际标准、功能多元化动态化的的外语能力测评标准和考试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人才需求,服务于外语教育教学发展,促进学生外语综合能力的提升[3]。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开设面广,学生学习人数多的公共基础课程,其定位应是服务满足大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目标[4]。因此,建构满足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专业学习需求和职业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尤为契合社会和学生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路径
2014年8月,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类、电子商务类两个专业群获批广西新建本科院校首批转型试点专业群立项。2016年获教育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立项,并进一步明确了“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经管类人才的整体培养目标。广西财经学院商务外国语学院承担全校所有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工作。在充分调研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商务外国语学院结合学校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重点在宏观层面更加体现和观照广西财经学院经管类人才整体培养特色;在微观层面重新评估和重建基于不同学科、不同院系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使其满足不同院系、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打造财经类应用型大学英语金课体系。
(一)重塑财经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建立满足财经类院校自身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群
结合广西财经学院的实际情况,以服务各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逐步改变通用英语占主导的局面。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对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进一步优化和细化,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根据《本科教学质量国家质量标准》重新调整大学英语课程学分比例,丰富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类别,科学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形成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大类课程,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财经类大学英语课程群,如必修课方面在国教学院重点打造雅思类大学英语课程;在会审学院、经贸学院、金融学院重点打造财经类学术英语课程;在选修课方面重点开设财经英语、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考研英语、大学英语四六级培训、英美电影文学、商务礼仪英语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
(二)研发以财经类大学英语“交际策略”量表和“语用策略”量表
立足学校实际情况,面向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基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才需求为出发点,注重量表的科学性、实践性与针对性,强化财经类英语应用特色。根据学生水平构建不同层级的“交际策略”和“语用能力”量表。基于上述两个量表,在教学中通过营造真实的社会交往、职场、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帮助他们在创新创业、求职升学等过程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并尝试建构财经类大学英语交际和语用语料库。
(三)改革考评方式,完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改变期末考试定成绩的传统终结性考核手段,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表现在总成绩中的权重,运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将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力图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线,从考核学生“学习成绩”向评价“学习成效”转变,完善后的课程考核环节为:平时成绩(行程性评价)40%=作业10%+课题表现、出勤20%+自主学习10%。期末考试(总结性评价)60%=笔试50%+口试10%。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全面掌握学生的英语课程学习动态,在考评过程中注重考核内容的多角度(听、说、读、写、译方面)和多层面(英语基础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书面分析表达能力等层面),注重考核形式的多样性,通过运用Nvivo软件对学生考核的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建立阶层线性模型,对学生考核形成的多层次结构数据进行分析,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四)基于互联网建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突飞猛进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充分影响到我们的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在外研社和外教社等国内知名出版社的帮助下,通过使用课程教材附带的网络平台和资源完成基础课阶段的学习,同时大力建设财经类大学英语慕课和微课,充分利用互联网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利用智能设备和APP程序建立和搭建线上线下交互学习机制和平台,打造多层级、多环节的完整教学闭环;加强教师和学生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和提高,不断提升教学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五)根据财经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要求,建设财经类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
联合现代教育技术部门和专业性外语出版社共同开发财经类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突出财经类应用型、交互性、共享性、时效性等特征,包括网络教学系统、自主学习系统、课程网站、网络资源库、数字化影视库、音视频在线点播系统等内容。
(六)打造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科研团队
教师团队是课程教学稳步推进的核心要素,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素养关乎大学英语课程质量。依托财经院校的优势学科,打造综合文化类、技能应用类(以学术英语为主)、财经英语类、教学技术类四个教学团队,以区级、校级精品课程、示范课程、网络课程建设为依托,建立财经类外语应用研究基地。建设一支高水平、具有交叉学科知识的教师队伍,制定教师职业素养提升计划,加强教师互联网技术培训,鼓励外语教师进修经管类课程,实行外语教师财经类专业博士提升计划。
三 结束语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指出要打造大学外语“金课”,金课要体现高阶性: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创新性:一是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二是教学形式体现为先进性和互动性,三是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是指课程一定要有一定难度。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是一个“多赢”的选择,符合社会、学校、学生、教师的主观和客观需求,对于打造大学外语金课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作用。
参考文献
[1]金艳.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山东外语教学,2013(5):5662.
[2]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l.
[3]国务院.《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6月1日正式实施.http://www.gov.cn/fuwu/2018-04/18/content_5283554.htm.
二十一世纪英文教育.大学英语教学的全新定位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https://www.sohu.com/a/167195949_5289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