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OBE理念下的建筑类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5 17:06: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其强调“导向性”的核心要务,促使我们对职业建筑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进而提出“求真、塑实、促融”的建筑学教学思路的转变,并将这种转变通过“建筑类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的教学探索与实践进行落实。实践表明,通过专业间的教学合作与互动,发挥各专业优势,学生能获得更科学更全面的建筑工程设计指导,同时使建筑学教学获得了持续改进后的成果。

关键词:OBE;建筑类;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

本文引用格式:陈瑞罡,等.OBE理念下的建筑类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95):52–54.

一“导向性”: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的核心要务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简称OBE,亦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于1981年由Spady等人提出后,很快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认可,并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美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A-BET)全面接受了OBE的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始终。2013年6月,我国被接纳为《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工程教育改革,具有现实意义。OBE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OBE强调如下4个问题:我们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

二 5类问题——基于OBE理念的纵向全程建筑学教学反思

毫无疑问,建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优秀的职业建筑师。这意味着,建筑学教学体系的各个阶段都要以这个目标为导向。通常情况下,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包含5个环节。第一,设计立题。即以问题和类型为导向设定题目。第二,概念设计。即结合场地、文化、自然等因素,进行创意构思,并运用建筑语汇进行概念性、抽象性或情境化的表达。第三,设计深化。即围绕设计概念,一般通过两阶段草图设计,对建筑的功能、流线、结构、空间形态等层面进行详细制图。第四,设计表现。即采用模型、图解等手段进行逻辑清晰的艺术表现。第五,设计评价。即通过教学评图对设计作品的质量进行评价。事实上,上述五个常态化的教学环节分别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题目设定过于程式化,对学生创意潜能的承载力不够;概念设计环节由于学时所限,缺少深度指导,导致创意浮于表面;设计深化环节缺少必要的信息化工具辅助,导致设计合理性较弱;设计表现环节仅限于图像表现,导致创意无法真实实现;设计评价环节不能走出课堂,导致评价结果相对局限。

基于对OBE教育理念强调“导向性”核心要务的领悟,促使我们对职业建筑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过程进行纵向的教学反思,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建筑设计题目内容虚设,不能适应国家环境与社会需求的问题。毕业设计过程中,应推动学生应该用自己的眼光和感受来对实际社会需求做出判断,学生成为“项目”的创作主体,完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第一步转换。

(2)建筑设计案例样本虚设,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设计参照。教学应通过目前真实的、接触的的实际工程和作品,为学生提供了淳朴、真切的参照体系。

(3)建筑设计依据条件虚设,不能引导学生对场地、材料、结构、建造、人群与生活需求等建筑本体内容的认知和设计。教学应结合复杂的社会情况和现场特点,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大工程观”创造了条件。

(4)建筑设计成果虚设,不能引导学生对建筑价值的正确认知。教学应将毕业设计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建成工程,其过程的曲折及各方博弈中的协作,促进学生向“工程师”的快速转化,促进学生建筑观的形成。

(5)建筑设计评价虚设,不能给予学生高水准的设计成果评价。教学应将毕业设计课堂评价转化为社会各界,尤其是竞赛评委、实际用户参与的综合评价,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为学生“大社会观”的完善提供了机会。

\

 
三 3点结论——基于OBE理念的纵向全程建筑学教学反思的结论

通过对以上五类问题的比较与整合,我们总结得出产生这五类问题的三个结论性因素。

(一)设计题目虚设

由于设计题目虚设,问题假设的现状,使设计逃避了现实因素的限定,而显得过于主观和无所顾忌。设计成果只限于自圆其说,建筑设计的服务性功能、人本属性、功能标准都因此而变得次要。这对于未来的职业建筑师来说,是非常不利和不良的习惯。

(二)设计情境失真

在五年制的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设计题目都是在专业教室内完成,这是一个过于纯净和理想化的设计场景。事实上,一个真实工程项目的完成情境是极其复杂的,它包括了来自业主、主管部门等不同层面的影响。如果设计情境过于纯净,则将一些干扰性因素人为的屏蔽在外了,使学生缺少了对实际建筑工程设计工作模式的体验。这对于未来的职业建筑师来说,是一种历练的缺失。

(三)设计操作孤立

每个建筑工程的设计一般包含五个专业:建筑、土木、暖通空调、给排水、电器。五个专业在设计过程中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为条件的。传统设计教学往往各专业各自为政,导致专业间的相互制约性事实被屏蔽,使学生对建筑问题的学科综合性与协同性的认知和训练,被片面化和孤立化。

四 3个明确——建筑类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教学的“导向性”

基于对OBE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结合纵向全程建筑学教学反思的五类问题和三点结论,以“问题为导向”为基本原则启动了“建筑类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并提出三个递进式的“明确”。

(一)明确毕业设计应以“即将成为职业建筑师的学生为中心”

毕业设计是学生大学本科生涯最后一个设计,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即将步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或是继续深造。对于建筑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即便是继续深造,其绝大部分学习深造内容也将是跟随导师接触实际建筑工程设计。因此,将“以学生为中心”具体为“以即将开始实际工程设计的学生为中心”。

(二)明确毕业设计应以实际工程为选题

作为第一个“明确”的递进,教学改革项目团队认为,应该变毕业设计题目虚设的误区,明确“毕业设计应以实际工程为选题”,为毕业设计注入实战化的属性。

(三)明确毕业设计是对未来工程设计的实战化模拟

只有让毕业设计更加接近毕业后工程设计的情景,才能让学生更加自信和顺利地完成学习阶段的过渡。因此,我们按照实战化模拟的原则,进行毕业设计教学方案设计。即将建筑、结构、供暖三个专业联合成组,力求呈现和模拟接近真实的工作情景。

至此,我们可以回答OBE理念提出的4个问题。

(1)我们想让学生取得接近实际工程设计要求和标准的设计成果。
(2)因为他们是即将开始实际工程设计的学生。
(3)通过多专业融合的实战模拟化联合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帮助学生取得接近实际工程标准的学习成果。
(4)学生在各专业沟通协作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成果的获得。

五“求真、塑实、促融”——建筑类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

(一)求真:真实设计选题及任务制定


联合毕业设计的选题及任务制定是整个教学体系中最基础和首要的环节,它直接决定了联合教学活动的改革性与实践性。本次“建筑类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以“真实选题”为首要前提,在合理考虑毕业设计教学周期与实际项目进度要求的前提下,最终选定《石油大学石大幼儿园人才公寓项目》,要求各专业都以同一项建筑工程为设计题目,合作完成该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设计。该题目要求规划一座18班幼儿园和一栋人才公寓,地上建筑面积约16400 m2,地下设置一层停车库,停车位不小于120个。用地面积13679 m2,容积率1.20,建筑密度不大于0.3,绿地率不小于30%,建筑高度<50 m。综合评价,该题目属于实际工程范畴,其内容、难度和综合性均高于课程设计,能涵盖本科教育中主要知识点。

(二)塑实:塑造实战模拟化的设计情境与教学架构

基于对OBE理念的理解,结合职业建筑师培养中存在问题所进行的全过程进行纵向的教学反思,建筑类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教学的三个进阶式“导向性”明确,要求我们在设计情境和教学架构两个层面,努力塑造实战模拟化的学习体验模式。

首先,将毕业设计环境放置在设计院,配备设计院各专业设计人员帮助学生解答疑难,更重要的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因为联合毕业设计首次齐聚在一个工作空间内,打破了学校内课堂限定、教室限定,完全模拟了是职业建筑师的工作情境。

另外,在教学架构方面,也努力实现实际工程设计中的真实情境,设立“学生专业负责人”,由建筑学学生担任,统领、协调、组织各专业设计工作的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逐渐退居幕后,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

(三)促融:促成不同专业的相互制约与融合

本次联合毕业设计共有三个专业参加,分别是建筑学、土木工程、热能工程,学生5人,指导教师3人。多专业的联合,促成了建筑类毕业设计向专业本质的回归,即还原一种“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为条件”工作关系网络。若要使这张工作关系网有效地编制运行,就需要恰当有效的“促融”方法,即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案设计促成不同专业的相互制约与融合。为此,首先制定了严格的毕业设计工作计划,要求每名学生、每名老师都要按照计划节点完成各自的工作。(表1)。


\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专业负责人”的职能,设定“技术对接周例会”制度,通过《设计技术对接函》的方式,更好地促进不同专业融合。

另外,为更好地发挥“一对一”深度指导在“联合毕业设计”教学阶段的作用,特创立“创意培育教学工作室”。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发展改良“师生相承”传统,引入现代建筑师事务所工作模式。设立“教师+主持建筑师”与“学生+主创建筑师”制度。在教师主持和指导下,学生以主创建筑师角色参与项目调研、创作和汇报。第二,开展“即兴课堂+陪伴合作式”设计教学。创意出现之时,即是课堂开始之时。抓住创意闪现的瞬间,在调研途中、踏勘现场进行随时随地的现场教学,已成为工作室的常态。工作室的存在,实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持续陪伴,变教学灌输为设计合作,形成了新型的合作式师徒关系。

工作室以培育创意创新能力为本,打造个性化教学时空环境与条件,以职业建筑师的标准培养学生,形成了“即兴课堂+陪伴合作式”的教学特色,在“联合毕业设计”教学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发展了“师生相承”这一建筑教育最本质、最朴素的方法与传统。

六 效果评价

多专业联合的建筑学毕业设计,结合建筑专业特点回答了OBE提出的四个问题,是对OBE教育理念在建筑专业教育教学上进行应用的初步实践,为今后更好地贯彻落实OBE理念提供了探索性的路径与方法。

建筑多专业融合的联合毕业设计,以同一个工程项目为毕业设计题目,组成合作团队,协作完成各自专业的毕业设计,首先要求学生通力协作共同解决功能、形象、造价、施工等问题;其次,又要互相提出要求以达到各自专业的设计目标。其一方面,增强了各专业的紧密结合,改变了原有建筑专业毕业设计各自为战,忽视专业间互为问题、互为限定的误区;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职业规范素养,提升了沟通协作能力与项目管理能力。

实战模拟化的毕业设计,营造无限接近实际工程设计的情景,暴露专业协作间的问题,改变了原有毕业设计题目虚设,问题假设,成果过于理想化的误区。从建筑专业层面践行和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促进应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和改进。

七 结语

多专业联合的建筑学毕业设计,涉及建筑类相关专业毕业生和指导教师,主要包括:建筑学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热工专业、电气专业。事实上,建筑工程设计不仅限定于建筑相关技术专业,还会涉及人文、历史、工业设计等专业领域,因此本次联合毕业设计具备专业阔展的潜力。未来可以吸纳更多相关专业的加入,为其他专业的毕业设计改革提供借鉴,形成在全校推广多专业融合的联合毕业设计的示范性模板。另外,本次联合毕业设计还仅限于学校内部专业院系,未来可推广跨校、跨地域的多校联合毕业设计。

经过近14周的配合,学生们感觉收获很大,每个专业的学生都提出或遇到20到30个问题。由专业间的讨论与协商,到提出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些问题最后都得到了顺利、合理的解决。过程中有质疑、有争论,甚至是让步与妥协,这些都是未来工作中要直面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包容他人、倾听他人、为他人着想的心智与品行。

参考文献

[1]吴耀欢.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思路[J].教育现代化,2016,6(14):44–45.
[2]贺丽洁,罗钏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26):89-90+9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05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