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骨科临床实践学生实施3D打印模型结合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52名我院所收治的骨科临床实践学生,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为26名。其中参照组应用传统骨科临床实践教学措施,实验组行3D打印模型结合角色扮演教学法,对比2组学生教学前后考核结果、学习能力情况。结果骨科临床实践学生教学前考核结果具有一致性,P>0.05,实验组教学后理论知识、疾病诊断、治疗方式、手术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基础知识、学习兴趣、三维想象力、诊治操作等能力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骨科临床实践学生通过3D打印模型结合角色扮演形式开展教学,其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学习后考核成绩水平较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各项操作能力。
关键词:骨科;3D打印模型;角色扮演教学法;临床实践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王莹.3D打印模型结合角色扮演教学法在骨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教育现代化,2019,6(88):274-275.
当前3D技术日益发展,在临床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近年来将3D打印模型技术应用于医学临床教学之中,能够促使学生掌握人体解剖结构,为提升学生临床实践教学起到了显著作用[1]。针对这一现状,本研究在3D打印模型基础之上联合应用角色扮演教学法,探讨骨科临床实践教学的应用效果。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所收治的骨科临床实践学生52名,分组方式为奇偶法,组间分布为实验组(n=26)与参照组(n=26)。实验组骨科临床实践学生男女比例为12/14。年龄构成为22-25(23.61±1.02)周岁。参照组骨科临床实践学生男女比例为11/15。年龄构成为22-26(23.63±1.05)周岁。骨科临床实践学生年龄、性别比例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校准结果符合统计学分组要求。纳入标准:(1)全部学生均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2)学生了解本研究内容,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中途出组;(2)基础知识掌握水平欠佳。
(二)方法
参照组应用传统骨科临床实践教学措施,实验组行3D打印模型结合角色扮演教学法,通过Mimics 16.0软件提取5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相关数据,并实施三维重建,制作股骨头坏死3D模型[2]。将3D数据导入至CuRA软件之中,保存为.gcode格式,并予以3D打印,制作股骨头坏死3D模型。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人数控制在3-4人,分别为主治医师、医师助手、患者(及患者家属)等角色,先通过多媒体及3D模型进行基础理论知识介绍,教师着重讲解股骨头坏死临床检查、诊断相关知识,并介绍手术治疗相关操作要点。基础知识讲解结束后,由学生小组开展角色扮演,从患者(及患者家属)前往骨科开始,分别进行病史采集、检查、诊断,最终由医师及医师助手开展手术[3]。教师在学生小组角色模拟后,分别对其各个过程进行指导,如存在问题或错漏,则对其加以纠正。
(三)观察指标
通过院制考核试卷考核学生教学前后理论知识、疾病诊断、治疗方式、手术操作相关知识。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加以评估,分别包括基础知识、学习兴趣、三维想象力、诊治操作等。
(四)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52名骨科临床实践学生相关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之中,实验组与参照组教学前后理论知识、疾病诊断、治疗方式、手术操作等考核数据实施t检验形式校准,对比表述方式为(均数±标准差)。2组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三维想象力、诊治操作等能力情况通过X2检验形式校准,检验表述方式为(n%)表示。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为校准基线。
二 结果
(一)骨科临床实践学生教学前后理论知识、疾病诊断、治疗方式、手术操作等考核结果比较
对比骨科临床实践学生教学前后考核结果数据(见表1),骨科临床实践学生教学前考核结果具有一致性P>0.05,实验组教学后理论知识、疾病诊断、治疗方式、手术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二)骨科临床实践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三维想象力、诊治操作等能力情况比较
对比骨科临床实践学生学习能力情况(见表2),实验组基础知识、学习兴趣、三维想象力、诊治操作等能力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三 讨论
骨科作为临床医学的必修课,以往临床实践教学多采用教师讲解、带教指导等方式,该种方式过于被动,造成学生学习兴趣有所不足,影响了骨科临床实践教学的效果[4-7]。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在骨科临床实践教学之中应用3D打印模型联合角色扮演教学方式,其结果显示,骨科临床实践学生教学前考核结果具有一致性,实验组教学后理论知识、疾病诊断、治疗方式、手术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基础知识、学习兴趣、三维想象力、诊治操作等能力优于参照组[8-10]。3D打印模型结合角色扮演教学法可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将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之间进行有效连接,一方面,3D打印模型在教学之中可通过直观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骨骼结构及病理变化,从而提升学生的骨科空间想象力;另一方面,角色扮演教学法将临床诊治流程引入的课堂教学之中,其流程可促进学生了解临床诊治操作步骤与技巧,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1,12]。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骨科临床实践教学实施3D打印模型结合角色扮演教学法,学生考核成绩的效果显著提升,且可有效较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三维想象力,因此,3D打印模型结合角色扮演教学法于骨科临床实践教学之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朱思品,王向阳.3D打印模型结合角色扮演教学法在骨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9(4):306-308.
[2]刘艳楠,朱剑峰,孙轩武,等.3D打印模型结合有限元分析技术在骨科本科生临床教学中的研究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4):486-487.
[3]田守进,赵磊,黄群,等.3D打印技术和PACS系统在对骨科实习生进行PBL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2):234-235.
[4]黄秋,闫冰,王永才,等.3D打印骨骼模型在基层医院骨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7,16(11):1159-1163.
[5]梁晓南,姚军,赵劲民.将3D打印模型引入Sandwich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骨科见习教学为例[J].微创医学,2017,12(01):75-76+122.
[6]罗霄,田莹,余波,等.手术护士在3D打印技术辅助营养不良型1型神经纤维瘤病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配合[J].骨科,2018,9(06):74-77.
[7]王雷,曹玉霞.3D打印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实践探索——以济南市中心医院3D打印技术临床应用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7(33):19-20.
[8]张晨,李苗.3D打印模型引入PBL教学在骨科见习课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6):115-116.
[9]朱迪,张舵,朱继超,等.3D打印模型结合显微镜在颈椎病教学及手术带教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11):57-59.
[10]王慰敏,马强,田红燕,等.3d打印模型结合课堂教学的综合教学模式在外周血管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以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8(4):434-437.
[11]王莹,杨益民,赵为公,等.3D打印模型结合SBAR沟通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8,32(02):178-182.
[12]赵峰,王晶,方芳,等.3D打印与虚拟现实技术在眼视光教学中的应用对比——以接触镜模拟验配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8,32(05):92-94+1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