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非通用语言日语应用课程建设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5 09:34: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推进“一带一路”背景下非通用语言日语应用课程的建设,本从“一带一路”背景解析入手,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建设非通用语言日语应用课程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而深入地探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建设非通用语言日语应用课程的策略,给出了笔者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背景;非通用语言;必要性和意义;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赵娟利.“一带一路”背景下非通用语言日语应用课程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9,6(95):98–99.

一 “一带一路”背景解析

这一具有开创性、时代性的经济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是我国领导人在二零一三年提出的一个战略构想,它通过构建一个包容开放的战略体系,实现欧亚大陆经济的整合,这一战略在提出以后就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不仅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地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沿途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乃至平衡世界政治经济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建立于丝绸之路基础之上,但是却比丝绸之路影响更为深远,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发展,其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的影响下,它能够加强我国与其他周边国家的政治合作,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许多地区的经济在这一背景影响下有明显地提升,从而使得更多地人群从中受益,与此同时还能实现设施、经济市场之间的互送互通,有效地实现了“共赢”的目的。

二 “一带一路”背景下建设非通用语言日语应用课程的必要性和意义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让建设“地球村”成为可能,而在“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下,我们建设“地球村”的进程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消除语言障碍是实现平等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础,如果不能打破语言障碍,那么建设“地球村”将是黄粱一梦。众所周知,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外很多非英语母语的国家都在积极推动英语教学的根本原因。国内英语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每年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这也是国内英语教学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深化的结果。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中日两国在经济、教育等领域合作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延伸,中国学生掌握一定的日语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今社会很多领域对于人才类型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有那些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在日益严峻的人才竞争形势下脱颖而出,找到最为理想的职业。

\

 
对于非外语专业学生而言,虽然他们有着非常夯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但是如果他们在与日本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交流时不能消除语言障碍,那么不但可能会使信息传递产生错误,同时还不利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非外语专业学生学习日语不仅能够有效应对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是当前教育界培养“技术+日语”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选择,是助推“一带一路”战略目标实现的必然选择。竞争与合作是当今社会的主题,而合作的前提是能有效第进行交流。语言是进行交流的基本工具,作为现代化非外语专业的人才,其在培养自身能力时不仅应该以夯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基础为方向,同时还要加强对语言而研究,为提升未来发展竞争力奠定基础。日本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之一,再实现“一带一路”经济共同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由于日语不是国际通用语言,所以那么既有日语功底又有专业知识基础的综合型人才就比较少,这就必然会对中日两国再“一带一路”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国内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积极建设非通用语言日语的应用课程,为中日两国能够更好地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进行交流与合作提供人才保障。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建设非通用语言日语应用课程的策略

“一带一路”经济建设不仅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积极影响,同时也会对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等领域带来很大的积极影响。为了加强中日两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内学生日语应用课程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必须要认识到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应该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为“一带一路”经济建设做出贡献。日语作为非通用语言的一种,其本身就处于一种劣势,很多学生为不愿意学习日语作为自己的第二语言。因此,学生的这种思想必然会对整个日语应用课程的开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合理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培养他们学习日语知识的意识,让学生日语深入人心,扩大日语应用课程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为“一带一路”经济建设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日语语言人才。总之,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建设非通用日语应用课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做好学生思想教育

首先,作为教师他们必须要善于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用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日语对他们未来发展的影响,让学习日语知识成为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可以说,只有通过不断地引导和教育,学生才能产生自主学习意识,其才会利用各种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日语,从而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效率和质量。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以致用是其未来发展的基本要求,英语虽然属于国际通用语言,但是当竞争者都有一定的英语知识基础时,自己的优势就很难体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自己还懂得日语,那么必然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也更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所以,教师必须要转变日语应用课程教育思路,从学生的思想入手,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日语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用灌输式教育来强迫学生学习,否则可能不但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同时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抵触的心理,不利于后续课程的有效开展。

(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当前,从国内日语师资力量上来看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缺乏那种“双师型”教师队伍。随着“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日语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影响力也随之提升,与日本相比,中国的很多领域还处于劣势,通过开展日语应用课程教育让更多的中国学生到日本学习当地的科学技术和前沿的企业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学生更全面的发展,同时还有利于促进中国本土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对于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有重要意义。无论对于哪个领域而言,人才都是推动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作为基础,任何的发展规划都是空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不但有利于完善学校的教师结构,提高学生对日语应用课程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还有利于建设“双一流”学科。“技术+日语”的双重型人才是“一带一路”经济建设最为需求的人才类型之一,也是教育工作者应该重点培养的人才类型,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为学生创造一个更理想、更优越的学习环境是保障日语应用课程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

(三)完善实践教育模块

日语与英语一样,都属于应用型学科教育,所以教师在培养“技术+日语”双重型人才时要重视实践教育模式建设,既要以有效的理论教学作为基础,同时还要有完善的实践教育模块作为补充,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应用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新媒体、互联网等科学技术,用人机交互来弥补缺乏教师队伍的缺陷,同时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除此以外,丰富多彩的日语竞赛活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同时还有助于增强他们学习日语的自信心。学生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充分利用起教育平台,在不断地实践和应用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为将自己培养成一个“技术+日语”的双重型人才做出努力。教师也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看法,帮助他们及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对日语的学习兴趣,确保实践教学有效性。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背景下建设非通用语言日语应用课程不仅能够有效应对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是当前教育界培养“技术+日语”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选择,是助推“一带一路”战略目标实现的必然选择。由此可知,《“一带一路”背景下非通用语言日语应用课程建设》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

 
参考文献

[1]孙建光,王宇星.“一带一路”背景下非通用语言战略构建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21(01):67–70.
[2]张继文.通用语言教学向商务日语教学转向——高职日语教学模式的思考[J].理论观察,2017(01):161–163.
[3]施梦嘉,原炜珂.日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日语教学新模式之探索[J].科技信息,2010(10):25–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00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