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行为新样态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4 17:39: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行为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微信、QQ、抖音等应用软件为载体进行传播的“微时代”已经到来。本文结合“微时代”对高职学生思想行为的实际影响,系统分析所存在的成因,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以减少“微时代”带给高职学生思想行为方面的负面冲击。

关键词:“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行为;调查;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王伟毅.“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行为新样态调查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5):335-33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以各种形式短小、内容精炼,能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应用软件为载体,“方便”“随时”“碎片”的信息传播方式,将微内容、微传播、微公益等为表现形式的新传播时代,我们认为“微时代”,时刻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并带来较大的影响,鉴于此背景下笔者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思想行为样态调查。

一“微时代”的概念与高职学生的特点

(一)“微时代”的概念


在学术界对什么是“微时代”还没有明确具体的定义,只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微时代”是基于网络媒体变革与创新发展的产物,主要是以视频、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进行方便、快捷的传播形式[1]。以微博、微信、抖音、QQ等为代表的传播媒介,具有简短、精炼、碎片、迅速等特点,并能突破时空限制,通过手机平台进行广泛和便利的运用,实现及时、高效、互动的传播,在信息传播的范围方面得到进一步拓展。

(二)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职院校学生较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通常他们接受在校全日制教育时间要比本科院校教育时间短,而且他们的教育侧重点有所不同,本科学生培育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学生主要是培养动手能力、技术技艺能力[2];高职学生同本科学生相比有一定的独特性:其一,文化素质上,高职学生文化水平良莠不齐,大多数学习能力比较弱,对学习没有兴趣,有厌学情绪;其二,生活能力上,由于受整体环境的影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自律性比较差,较难管理;其三,社会认知上,由于整体的理论水平偏低,是非分辨能力较弱,容易“走向歧途”。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由于“微信息”的盛行,很容易受到各种鱼龙混杂的“微信息”影响。

\

 
二“微时代”给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行为方面带来的影响

(一)高职院校学生“微信息”使用基本情况


为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在“微时代”背景下的思想行为基本情况,笔者于2018年12月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南京市内部分高职院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并以问卷统计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本次问卷发放821份,收回806份,有效问卷798份,在调研对象中,男生占了31.75%,女生占了68.25%。来自调研结果显示,100%的高职学生通过手机等载体工具接触各种“微信息”,其中以获取学习素材资料为目的的占18.5%;以游戏娱乐为目的的占17.3%;以聊天和交友为目的的分别占14.1%和10%。这些数字表明,网络“微时代”已经真实的、全方位的、深层次的融入大学生学习和成长之中,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

(二)高职院校学生“微时代”下的思想行为现状

调查显示,认为“微时代”繁荣给高职大学生带来益处的占了97.75%,认为带来挑战或弊端的仅占了2.25%;这充分表明了“微时代”对高职大学生的影响之深达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此外,从调查结果得知,有86.3%的高职学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间长达2个小时以上,其中有73.9%的学生不是用于文化知识和时事政策的学习与汲取,而是长时间的用于各种娱乐、游戏、聊天、交友等活动。其中以微信、抖音、QQ等媒介载体的移动应用软件都具有“会话”“娱乐”“游戏”等功能,成为当前高职大学生使用率最高的软件工具,也是他们每天使用时间最长,获取相关信息最快捷、最方便的媒介载体,深受广大高职学生的青睐[3];这也很好地反映出高职院校学生的客观存在的两个情况及问题:其一,充分表明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业压力普遍不够大,使得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一些网络活动;其二,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控能力比较弱,积极进取心愿和意志不足,对手机的依赖性很强。

三“微时代”给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带来挑战

(一)“微时代”的固有特性赋予它强劲的生命力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使信息传播模式由“单项传递”转向“互动传播”,每个人都可以在虚拟的平台展示自己的个性,“微时代”提供了信息共享、思想共享、行动共享的可能[4]。根据“掌上大学”官方统计,从2002年至2018年,高校微信平台从175个增加到21023个,覆盖人数从7万人激增至1749万余人;另外,根据新浪微博数据中心发布的《2018年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显示,新浪微博的月活跃人数达3亿多人,其中17-33岁的青年群体是微博活动的“主力军”,占全部用户的83%,这些数据充分证明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其核心是基于它固有的三个特性:互动、连续、传媒,使得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


(二)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微时代”的重视不足

基于“微时代”条件下“客源”的广泛性,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普遍特点,对于学生管理者来说应该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由于外界“社会”的精彩缤纷,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充满各种诱惑和不确定性,而作为学生管理者存在这三个方面的不足[5]:其一,思想行为比较保守,管理模式比较陈旧老套,不能够与时俱进,导致和学生出现“代沟”“距离”,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其二,学生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不足,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在师资配比方面对学生管理工作者不够重视,对学生管理者的素质素养的提升培训比较欠缺,也对学生管理者的数量进行控制,使得1位学生管理者对应4-5个班级学生(160-200人),存在顾此失彼、应接不暇现象。其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在思想教育方面没有形成合力,如团委、宣传、学工、保卫等部门不能及时有效开展教育活动,营造“安全”“正能量”活动氛围不足。另外,教育性的研讨讲座开设较少,网站、微信、微博等官方媒体报道不足。

(三)“微时代”导致高职学生出错率不断增加

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通过“微媒体”发布各种各样的信息,如大学生兼职、“网红”炒作、经济信贷、物品代购等,几乎涉及到社会行业职业的方方面面,其信息量之大令人眼花缭乱。而由于大学生正处于涉世不深的年龄阶段,对外界的提防心理不够重视,往往经不起“甜言蜜语”和“经济诱惑”,存有侥幸的心理参与其中,等待“梦想”的实现。据调研数据显示,2015-2018年,平均每年有4.2%的高职学生因为追求“梦想”有过被诱骗的经历,其中在被骗学生人群中男生占了48.61%,女生占了51.39%;这一数据的显示表明“微时代”给高职学生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四“微时代”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应对策略

(一)以课程教学为载体,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陈宝生部长就明确指出,要适当对大学生有效“增压”“增负”,这一文件颁布出台不仅仅是对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的指导和要求,也同样适合高职院校,因此适当给高职学生增加学业压力也是正在研究的问题,使他们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其他不必要的网络活动。另外,拓展思政教育广度和深度,挖掘除了思想政治教育课之外的思政教学资源,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嵌入思政知识、安全知识,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二)以官方媒体为媒介,丰富思政教育活动

在微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已经很难跟得上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步伐,要正确认识微媒体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本校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信息建设,发布更新具有教育价值的舆论信息,通过校园先进事例征集、投票评选等活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教育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体会“微时代”带给他们的真正价值,使官方主流媒体和健康的信息内容掌握微媒体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三)以情感互动为手段,增强师生交流

微媒体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状态、思想言论“宣泄”的主要工具,每个人既可以观望和接受信息,也可以主动发布和推送信息,因此,微媒体也为高职学生和管理者创造了一个自由表达、平等交流的话语平台空间,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实现平等和共同参与,消除“面对面”交流的尴尬,有利于提升双方的信任感,也有利于改善学生管理者思政教育的沟通效果。此外还可以借此优势,实时关注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掌握他们的“行踪”,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

五“微时代”给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机遇

(一)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教学空间


“微时代”的特殊性赋予了它更多的功能价值,与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相比,微时代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带来了便利,让学生管理工作者有了多元化了解学生的渠道,不仅仅是突破以往的“我问你答”传统管理方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管理者能够“被动”的掌握学生“动态”情况。同时,“微时代”让教学工作者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可以借助于它的优势进行选择拓展宽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空间,使学生可以在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吐露自己的心声。

(二)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微时代”的到来和微媒体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6]。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者除了需要完成自己日常的工作外,还需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各种新媒体新工具的应用学习,同时需要搜集大量有用资料,便于及时发布资料信息,除了跟踪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外,还需及时解答学生所提出的疑难、疑问。

(三)成为工作学习交流的有利渠道

“微时代”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行为和工作方式,近几年,由于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的数量也有所增大,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程中,传统的纸质通知文件送发不但效率、不环保,造成浪费严重,而且很容易造成丢失等现象。如果能够很好的借助于“微时代”的特点优势,将相关信息、文件通过微信、QQ等微软件传播,既能确保它的时效性,又能保证它的准确性,而且还能节约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

六 结束语

任何一件新事物的出现都有它的两面性,尽管“微时代”的到来给我们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样态带来了不可预测性,也就是说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果我们使用的得当,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帮助,如果用的不当,会将我们带入“歧途”;因此,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还显得“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谢姣.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J].文教资料,2016(20):138-139.
[2]高艳丽.“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读与写杂志,2017(07):29.
[3]邵雅利.网络时代下90后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05):54-58.
[4]李锦源.“微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16(5):183-184.
[5]杨敏.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11):72-76.
[6]罗迪.微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新样态透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5(04):80-84+10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98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