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发展,给教育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的课程模式改革也在不断进行。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阐明了药用植物学课程模式改革的方向,并借助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提出几个具体的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以期为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侯宪邦,毕京婷,张学媛,等.“互联网+”背景下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6(93):59-60.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中药学专业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但其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丰富,知识点抽象、分散,难以掌握。这就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一学习困难也慢慢得到了解决。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为我们的传统高等教育插上了现代化的翅膀[1]。我们在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也引入了“互联网+”的一些形式,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一)药用植物学课程内容繁多,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
药用植物学课程包括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系统分类学两大部分,具有内容繁多、知识量大的特点。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进程中,由于课时受到一定的压缩,更造成了整个课程内容较多、课时较少的局面。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种类的药用植物并不常见,仅凭教师的课堂介绍,就使得教学内容抽象枯燥,难以记忆,学生对学习的内容陌生,没有直观的感觉,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是学习植物系统分类学的基本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辨别植物的技能并不强。植物系统分类学的学习往往是靠期末考试前死记硬背教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的重点知识,这种临时记忆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信息化手段利用率低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就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力的培养[2]。这也使得自主学习资源不能高效利用,学生缺乏寻求课外学习资源的主动性,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独立学习能力和知识主动构建能力的发展[3]。药用植物学课堂讲授的基础理论繁多,但往往因为教学环境、教学场地等的限制,传统药用植物学授课仍然是教师利用PPT穿插一些图片讲解课程知识点,面对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
二“互联网”背景下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
(一)理论结合实践,加强学生的综合性实验设计能力
在药用植物的学习过程中,理论学习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实践教学也是其最重要的构成内容,因此,在传统理论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实践教学模式是目前该学科的发展趋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传统的教学实验,大多是经典的验证性实验,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锻炼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但学生也会因此产生依赖性,导致其独立操作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因此有必要适当增加一些设计性实验,增加学生野外采药、资源普查的机会,这不仅能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也能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
(二)药用植物教材彩色化
药用植物教材彩色化是其发展趋势之一。长期以来,《药用植物学》的教材插图是墨线图形式,墨线图有其简洁明快、印刷方便的优点,但其色彩与实际的药用植物存在很大差距[4],可能使学生的学习产生一些困惑,因此,现在教学中更多以PPT形式进行教学,PPT更多采用色彩丰富的图片、动画。让学生对药用植物产生更直观的认识。
三“互联网+”背景下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一)使用蓝墨云班课、超星学习通
在信息化教学早期,笔者使用蓝墨云班课的移动终端进行教学互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上课前,笔者利用蓝墨云班课进行签到,签到方式新颖独特,可以很好地调节课堂气氛,减少学生迟到、旷课现象。上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蓝墨云班课进行课堂互动,包括投票、问卷活动,答疑、讨论活动,以及随堂测试等。这种互动方式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主动性。
此外,笔者发现超星学习通具有更齐全的功能,它能够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超星学习通是面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专业平台,内含图书、期刊、报纸、讲座等一系列内容[5]。在药用植物学课堂上,笔者利用超星学习通终端设备进行互动教学,并且获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反馈。教师可以不定时上传药用植物学教学资源到超星学习通,学生可以随时下载,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记忆、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开展个性化学习;学生能够在此学习平台上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问题时,学生能够及时与教师取得联系,同时教师也能快速地给予答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二)慕课与传统教学课堂相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老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慕课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参与式学习,它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帮助学生从单纯的知识型学习转变成为态度、知识、能力和方法等多方面的学习[6]。学生可以在课前使用慕课自主预习,了解所学内容的侧重点,课上重点听教师解惑,课后还可以利用慕课有针对性的复习,加深对课程的理解记忆。与传统评价模式相比较,慕课更注重过程评价,在慕课学习过程中,会不定时进行测试和问题回顾,而期末测试所占的比重较小,这就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从而更扎实地掌握知识。将慕课和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实施“翻转式”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在线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7],把学生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
(三)其他常用APP及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
在生活和学习中,学生可以借助很多APP和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学习,比如以中国植物图像库海量植物分类图片为基础,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联合鲁朗软件基于深度学习开发的植物识别应用——花伴侣,花伴侣能识别中国野生及栽培植物3000属,近5000种,几乎涵盖身边所有常见花草树木。且使用简便快捷,只需要拍摄植物的花、果、叶等特征部位,即可快速识别植物。除此之外,相似的APP还有形色、花小白、微软识花等。在微信平台上,笔者推荐学生关注中国植物志、植物图鉴、小山草木记、药用植物图鉴等公众号与订阅号,增加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此外,我们还可以建立自己的公众号,把制作的药用植物学课件、习题等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自主观看学习,从而可以及时的对知识点进行复习与巩固。
四 结语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们已经明显感受到学生在学习主动性、学习能力、学习效果方面的改善和提高。由上文介绍可知,“互联网+”并不等同于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只是“互联网+”的一种形式。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专业的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教师必须认清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育人方式。教学课程模式改革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工程,我们必须不断学习,结合现代教育目标,努力形成一套详略得当、先进实用的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苏文琴,张鹏威,陈德梅.“互联网+”在中药鉴定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10):69-70.
[2]常虹,张春红,张娜,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药用植物学及生药学整合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227-228.
[3]周桂桐,张志国.中医药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创新与设计实务[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4]刘春生.论《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16):1-3.
[5]王文娟,张丽.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汽车检测技术课程学习模式分析[J].时代农机,2018,45(06):105-106.
[6]吴晓毅,刘长利,高伟,等.《药用植物学》慕课的学习实践与教学启示[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16):16-19.
[7]陆玉婷,卓燊,戴竹君,等.“创客教育”理念在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5):181-18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