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4 15:01: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分析课程的特点及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改的思路,详细论述了具体实施的过程,包括课堂内容的调整、网络平台的建设、过程管理体系的完善以及考核方式的多样化,最后简述了取得的成效,对师生而言本次课改都收获颇多。通过课改,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使得教学各要素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更好地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本课改的措施对其它课程的改革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课堂改革;教学实践;任务引领

本文引用格式:王瑞,等《.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96):79-81,86.

一 引言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简称“过控”)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教材选用王毅、张早校主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版),内容涵盖仪表、电工学、自动控制等多方面的知识[1],理论授课54学时,实验课程安排24学时,开设在大学的第六学期。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课堂改革迫在眉睫。因此,本课改旨在提出一种“任务引领”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宗旨,同时达到专业培养目标为目的一种学习方式[2]。任务引领教学模式要求将所要学的新知识融入到具体的任务中,让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到完成的过程,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
二《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在当前教学中的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如图1所示:(1)本课程涉及到简单和复杂过程控制系统、过程检测技术、过程控制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知识,学生普遍觉得该课程内容抽象、不连贯、应用难。(2)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教学的目标是提高“教”的质量,教学的评价标准是看教师讲授了多少教学内容,主要以“PPT+黑板”为手段,课堂的主角是老师,问题多数是老师讲答,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学习的真正目标难以实现,没有达到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效果[3]。(3)学生学习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不管老师怎么强调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实用性,只有少部分学生采取行动,大部分学生依然只靠课堂消化知识。本来有些概念、原理就很抽象,在课堂上反复讲,学生才似懂非懂,课后又不看,再次用的时候自然不会,课后的学习老师无法监督。(4)传统的考试制度形式单一,虽然平时的课堂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都占一定的比值,但比例太少,仅仅为期末总成绩的20%,而期末考试成绩占到总分的80%。这种考核方式有些片面化,只着眼于一次结果而忽视了学习的全过程,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容易助长学生平时涣散,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的懒惰思想,甚至为了“及格”不惜冒着风险考场作弊。

\


因此,在吸取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脚踏实地,熟练掌握生产过程各种仪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场合,能完成对典型化工控制系统进行简单和复杂系统的设计、调试、整定等工作。

三课堂改革的思路和过程

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本课改的主要目的,教师对《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教材的内容体系重新作出调整,即在梳理理论知识点的同时要重应用、重实践[4]。课改的基本思路分为整体设计、单元设计和评价反馈。

(一)课程内容的调整

课程内容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反映专业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过程控制是以四大参数——流量、温度、压力和物位的自动控制为基本目标[5],因此,以四大参数控制组织课程内容,围绕四大参数的控制问题,引入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表达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控制方框图与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各自在分析、设计、安装中的作用与区别,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这四个参数的检测仪表及变送器的选型、安装调校,控制器控制规律的选择,以及执行器的选择及安装维护方法,最后结合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同时融合简单控制及典型复杂控制技术,通过实验训练学生掌握系统的投运和控制器PID参数的整定方法。

根据教学进程合理安排实验,比如,在完成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学习之后,就安排学生做单容液位控制实验;完成复杂回路控制系统的学习之后,安排学生做流量-液位的串级控制实验;完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学习后,安排控制系统投运、DCS控制系统安装调试等。本学期安排学生有一周的工业见习实践活动,恰好利用此次见习机会,可到企业的现场和控制室实地了解相关的控制系统的应用。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进入实践锻炼环节,这个将在第七学期进行(学生实习安排在这学期)将学生分成6人一组,到延安炼油厂、永坪炼油厂等大型实习基地跟班实习,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参与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实习时间一般以4周为宜,学习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及严格的规章制度,了解企业过程自动化的控制水平,过程控制的目的,认识控制仪表、DCS、PLC等不同层次的控制装置及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企业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等。

(二)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

作为课改主模块,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实践进程可适当增加。

1.任务导读,包括每章学习的目的、基本知识点、重点、难点;然后拆分学习单元,以课程章为学习单元,以知识点为中心设计牵引问题,问题引人注目、简单明了。

2.学习资源,形式多样,可为PPT,参考书籍推荐,学习网站推荐,相关视频,工程实例等。

3.学习方式——混合式学习,分为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即优慕课网络平台、手机微信功能(微助教或雨课堂),课堂详解等,在优慕课网络平台里设置不同的区域,如习题库、讨论区、在线测试、提供学习资源、发布通知、布置作业、分配学习任务、成绩评定等(根据实际需求还可设置其他目录),学生可在课堂之外的时间随时登陆学习,有问题可随时提问,同学或老师可及时回答。微助教或雨课堂是两种辅助教学手段,只要学生有手机、有微信就可实现,比如雨课堂,课前老师推送预习资料到学生微信(可附上语音讲解),每个学生预习情况老师都可看到;课上,PPT同步到学生微信,学生不再忙于抄写、拍照,随堂限时测试,每个学生的答案都能显示出来,谁对谁错,一目了然,学生掌握的怎么样,老师也了如指掌,这样学生听课就更认真了,没有听懂的,也可匿名反馈给老师;课后,老师结合学生的答题情况,推送对应的复习题。

4.学习活动



\


学习活动包括老师与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任务;线上、线下的学习,具体设计内容如表1所示,网络教学平台课程资源建设内容包括图2所示内容。



\


(三)课程的单元设计

在单元设计上,依次提出一系列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主线。根据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所需相关知识能力,设计若干教学单元,每个单元设计若干小的工作任务、案例或项目。形成大任务套小任务、大项目套小项目的“多层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四)作业批改

作业分为两部分,一是基础性习题,针对堂课的知识点从课后习题中选出相关的典型题作为作业题,要求学生有专门的作业本,独立完成,严禁相互抄袭,提倡用新思路新方法解题,批阅后及时将批阅结果反馈给学生;二是工程应用性设计,将所学的控制原理、控制系统联系生活或工程中有关的项目进行分析设计,可创新和优化,老师选择好的设计方案作为典型案例再传授于其他学生。

(五)评价反馈

利用“混合式”教学,在课改结束之后,通过学生成绩、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本次课改进行总结,对于有效的教学方法加以沿用,对于存在的问题继续摸索更好的解决途径。毕竟对于师生都是第一次参与,不可能一蹴而就达到设想的教学效果,存在问题也是难以避免的。

(六)过程管理及考核

过程管理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在QQ群(或微信群)里发布通知,让学生到网络平台查看相关的资料,有些也直接在QQ里发布信息;2)通过网络平台的课程学习记录查看学生的学习时间,是否参与讨论,督促学生线上学习;3)课堂提问、PPT制作、汇报情况、课堂讨论等形式评判学生的预习情况;4)布置基础作业、课程设计作业,根据完成情况予以指导。

考核方式:平时考核为主,期末考核为辅,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工程的能力,考核贯穿整个教学实践活动之始终[5],具体分值比例如图3所示。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学习”提出问题折射其思考的深度,“课堂巩固提高”回答老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发表见解,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PPT制作与汇报,反应其学习态度,准备情况,每节课都评分存档,最后按上课总节数进行平均。期末考试,主要反映学生对于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的总体情况,考试题目覆盖面要广,但难度不宜过高。这样,学生这门课程的最后成绩既考虑到了平时的付出,也兼顾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四 课改取得的成效

课程改革对老师与学生都有不同的程度的进步,课改成效如图4所示:


\


通过本次课改,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收获颇多。对于学生而言:(1)学习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能应用理论知识设计简单或复杂的控制回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对课内外相关的知识有了更多了解,增强了实践应用的能力,参加过程装备创新大赛的同学明显增多,而且都获得了奖项。(3)改变了上课模式,由原来单一的教师讲授模式改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功实现课堂翻转。对老师而言:(1)师生互动机会增多,方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能更好的因材施教;(2)学习资源师生共享,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材,可不断吸收国内外的资源,使得控制技术的前沿性进一步增强[6]。课改亮点:(1)师生互动方式多样化,既有助于交流学习,也增强了师生的感情。(2)考核体系多样化,有利于督促学生全面学习,提高多重能力。

五 结束语

对于师生来说都是第一次参与课改,第一次开始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习,第一次课堂上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模式,面对的课程性质、学生基础都不同,别的学校课改有成效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我们,老师投入本课程的精力要比往日增加3倍以上。因此,在取得成效的同时,难免会伴随一些问题的出现,如小组成员承担任务或出力不同产生矛盾;小组成员分工固定,能力培养不够均衡等等,在课改的同时也在不断尝试用新的对策解决面临的问题。总的来说,通过对《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的课改,教学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使得教学各要素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将教与学的混合不仅体现在课上,而且也体现在课下,即体现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上,也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更好地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课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毅,张早校.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郑锐洪.任务驱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过程控制及启示[J].高教论坛,2015,(05):35-39.
[3]邵泽波,宋树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6):6-8.
[4]陈碧,范晓勇,高勇,等.《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教改探索与实践[J].榆林学院学报,2013,23(4):95-97.
[5]徐兆军,陆荣建,华洁.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控制课程内容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0,06(下旬刊):47转84.青岛大学师范学院“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课题组.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青岛大学师范学报,2008,25(4):109-1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95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