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地质与地貌学》峨眉山野外地质认识实习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3 15:38: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地质认识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宏微观地质思维,掌握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峨眉山地质现象丰富,是四川乃至南方众多地质类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地质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场所,西南石油大学自20世纪80年代建成地质实习基地以来,已在此开展了近40余年的地质野外教学,效果显著。本文拟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地质与地貌学》课程的野外地质认识实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习基地、实习路线及内容等的研究,希望对野外地质认识实习的模式进行探索,更好地服务于本科地质类课程的教学,提高我校地质类学生的知识水平。

关键词:野外地质实习;地质与地貌学;峨眉山地区

本文引用格式:杨雪飞,等.《地质与地貌学》峨眉山野外地质认识实习[J].教育现代化,2019,6(97):244-245.

Study on the Geological Cognition Practice in Emei Mount for the Course of“Geology and Geomorphology”

YANG Xue-fei,XU Jian,WANG Xing-zhi

(School of Geoscience and Technology,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Abstract:the geological cognition practic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master the basic methods of field work,and to establish their geological thought.Emei mountain is rich in geological phenomenons,and it i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for many geological universities and geolog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is in the Sichuan and even south China.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built geological practice base since in 1990,it has been used in the geological field teaching for many years,the effect is remarkable.This paper takes the field geological cognition practice of“geology and geomorphology”for the students who majored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rough the basement,field work plan and content research,we hope to explore a favorable teaching plan for the field geological cognition practice.By this way,it is not only serve geological class teaching,but also improve the level of geological class students knowledge.

Key words:Field geological practice;Geology and geomorphology;Emei mountain

地质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理论课所教授的知识均需要在野外地质实践中进一步具象化,让学生对地质感兴趣,首先就需要学生亲身感受什么是地质、而不是光凭想象。因此,野外地质实习就是将知识由抽象到具象的重要环节[1,2]。峨眉山自然资源优渥,各种地质现象极为丰富,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天然地质博物馆,也是地质类高校绝佳的实践教学基地[3,4]。西南石油大学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峨眉山地区进行野外地质教学,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料[5]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如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地质演化[6],三叠系鱼类游泳遗迹[7]、上白垩统夹关组的恐龙足迹[8]等,这些研究成果又进一步丰富了教学资源。《地质与地貌学》是西南石油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大一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其开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地质思维,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地质学基础,该门课程野外认识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地形与地貌、矿物岩石类型、构造运动等相关知识。

\

 
一实习基地概况

西南石油大学峨眉山地质实习基地位于峨眉山市峨山镇镇政府旁,距离峨眉山山门3公里左右,自1990年建成后,为我校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勘查技术工程、地质学、地理信息科学等专业学生进行地质认识实习的重要教学基地。受2008年汶川地震及2013年芦山地震的影响,基地遭到了较大的破坏,经过新一轮修缮,西南石油大学峨眉山地质实习基地于去年竣工并投入使用,目前基地内设施完备,涵盖了多功能教室、会议室,可有力保障师生实习期间的室内教学,后期还将配备显微镜观察室以方便师生进行矿物和岩石的宏微观识别和鉴定。

二 实习路线及内容

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历时2周,实习剖面包括羊岗、川主河、庙儿岗、黄茅岗、龙门硐、黄湾等六条剖面,个别剖面有时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具体实习路线及内容如表1所示。

\


三野外教学模式探索

在野外教学工程中可发现学生学习热情明显较课堂学习更高涨,因此利用野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野外再一次教授给学生是目前较普遍的野外教学模式。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培养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生是我们教育的目标。在野外实践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强烈的主观学习意愿,且多数提出希望进行自主考察,基于上述情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学生在完成基本实习内容后以小组形式自行开展地质学研究是值得鼓励和推广的。

四结论

在《地质与地貌学》野外地质认识实践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课堂理论教学所学知识,通过将知识具象化建立学生的地质感官认识,培养地质思维,同时通过进一步扩展知识面,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西南石油大学峨眉山地质认识实践内容饱满,剖面基本可满足目前的教学要求,但受部分地质灾害及现代建造影响,部分剖面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下一步将在峨眉山地区踏勘新的剖面点用于教学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刘瑞珣,加强地质科学人才品质的培养[J].中国地质教学,2002,11(4):33-35.
[2]刘文中,陈健,郑建斌.地质认识实习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学,2018,27(1):80-82.
[3]刘守江,胡翠华,林叶彬,等.峨眉山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模式与内容改革[J].高师理科学刊,2015,35(08):98-100.
[4]张燕,邓江红.峨眉山地质实习基地“质量工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地质教育,2012,21(02):47-51.
[5]陈晓慧,陆廷清.峨眉山地区地质实习与考察指南[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6]Bei Zhu et al.,2019,What triggered the early-stage eruption of the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doi:10.1130/B35030.
[7]陆廷清,王占磊,杨西燕,等.四川峨眉下三叠统鱼类游泳遗迹(Udichna)的首次记录[J].科学通报,2012,57(10):826-829.
[8]陆廷清,张晓莉,陈璐.四川盆地峨眉上白垩统垂直剖面上的恐龙足迹[J].古生物学报,2013,52(4):107-1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91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