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几乎所有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必修的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Office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基础操作、多媒体处理软件等的使用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对于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思维、信息素养也有较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校教学现状的分析,从模块化教学内容划分、模块化教学场所、模块化教学团队、模块化教学考试四方面探讨了实施模块化教学过程。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探索
本文引用格式:高贤强,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87):174-176.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Modular Teaching of"Computer Basics"Course
gAO Xian-qiang ZhANg Xue-dong
(Tarim university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Sinkiang Alaer)
Abstract:“The 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is a computer-based public foundation course for almost al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t plays a key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use of Office automation,computer basic operations,multimedia processing software,and the like.At the same time,it also plays a greater role in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computational thinking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status quo of our school,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dular teaching process from the aspects of modular teaching content division,modular teaching place,modular teaching team and modular teaching examination.
Key words: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Modular teaching;Exploration
一 引言
当前,随着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新概念和新技术的出现,信息技术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在此过程中,《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13-2017)(以下简称“教指委”)确立了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明确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改革方向、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案、推动以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的教学模式改革、完善课程教学成效评测方式,从而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1]。
在这项改革实践过程中,一个较大的挑战是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划分各相关知识模块,同时在各模块中引入计算机思维的思想,开展模块化教学,对规范和发展我国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
二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按照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精神,遵循公共教学服务专业教育的原则,自2010年来,按照学校“创区域优势,建综合性大学”的发展战略,针对我校各学院学科门类多,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的不同要求,实施了分类、分层、分级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将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按专业划分为理工、农业(含生物)、人文、经济管理四大类,实施1+X+Y的课程分层体系,即“大学计算机基础+若干必修课程+若干计算机应用选修课程”,以适应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不同要求[3]。该课程体系中第一、二层次课程为必修课,主要由我校信息工程承担教学任务;第三层次为选修课,主要开设与各专业密切结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类课程,由各学院自行开课或由我院开设全校性公选课。课程分层体系既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也有利于贯彻“计算机教育四年不断线”的原则[4]。
在分类、分层教学的基础上,由于学生计算机基础不同,我校每学期第一周周末对大一学生实施分级考试,把基础较好的同学通过分级,直接学习第二层次课程,分级比例根据学生总人数确定(20%-30%)。下图为我校近三年来大一新生分级考试成绩情况,横坐标为学期,纵坐标为人数。
《大学计算机基础》在我校总学时为48学时,16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作为我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授课对象覆盖全校学生,每学年授课教师基本保持在15人以上,校内的教学督导次数较多,对近年的督导巡视结果的分析发现,本课程授课过程中,没有出现过一起教学事故,督导人员对整体的教学效果满意。近年来,本课程多位授课教师获评“优课优酬”,这一结果也反映本课程的授课得到了同行和专家的认可,也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课程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学生的计算机一级过级率和二级过级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从侧面反映本课程的教学效果突出。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继续沿用我校自主开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在线考试系统,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组不断更新完善考试题库,考察知识点更新、更全面,符合课程大纲要求。2010年至2019年上半年已通过38场次的考试,参加考试人数约58000人次以上,系统运行稳定、效果良好。
三 模块化教学实施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实践,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个模块,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按照合适的教学进度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形成系统的实施方案。
(一)模块化教学内容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全体大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方面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5]。大学生通过学习应能够理解计算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计算思维能力和信息素养[6]。这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总体目标。基于此,我校自主编写公开出版的第5版《大学计算机基础》,拟根据如下表1所示的内容体系进行编写。在多次研讨的基础上,按照知识点划分将大学计算机基础分成了四个基本模块,分别是计算机基础知识、Office办公自动化、操作系统、网络基础。
基本模块划分后,根据需要调整每个模块的知识点、教学内容、教学学时,形成适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模块,这四个教学模块之间知识内容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今后模块化教学可根据专业需要和总的学时限制,灵活为每个模块划分学时,并灵活搭配具体模块的组合,实施分类、分层次教学。
(二)模块化教学场所
我校现有计算机基础实验室10个,共1080台计算机。实施模块化教学后,在不同的实验室开展不同的模块化教学活动,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可以自主进入不同实验室进行不同的模块学习。
(三)模块化教学团队
根据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中各个教师的兴趣和所擅长的领域,为每个教学模块确定相对固定的教师。每个教学模块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关联,使得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丰富,最主要的是可以发挥教师的特长,从而有利于知识的交叉和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四)模块化教学考试
进行模块化考试必须事先开发相对应的模块化考试系统。目前,我院已自主初步完成模块化考试系统的开发,系统正处在进一步测试阶段。本系统分为四个考试模块,每个模块相对独立,均有自己的试题库和评分系统。实施模块化考试后,学校将每周固定时间和固定实验室开放模块化考试。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考试模块,通过每一模块考试后,学生可以不去课堂学习该模块课程。所有四个模块的考试均通过后,该门课程考核通过。
四 结论与尚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模块化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实施,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该门课程通过率,进而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同时,通过模块化练习系统与考试系统,也可以较好的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但是,对于我校而言,仍有个别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解决。
1.排课问题。排课目前仍是学校教务处面向全校所有学院统一排课。模块化教学实施后,学校将不能对该门课程进行排课,并且必须在固定时间预留固定实验室开展模块化教学活动。
2.民族学生问题。一般情况下,民族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在我校一直实施的分级教学活动中,民族学生普遍成绩不高,被分级出来的学生数量较少。实施模块化教学后,汉族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普遍高涨,通过努力可以快速通过所有四个模块的考试,但民族学生仍需要上课,通过课堂的进一步学习才能通过四个模块考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羊裔高,张伟利.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块化教学模式新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14(5):95-96.
[3]王志敏,刘云翔.模块化教学方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探索与实施[J].大学教育,2016,(8):124-126.
[4]张东生,李捷,乔保军.以培养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J].计算机教育,2015,(17):10-12.
[5]张莉华.MOOC模式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42):109-110.
[6]刘瀚,刘俊,高春颖,等.工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6,38(11):186-1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