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探讨大学生竞赛对学生培养的促进 ——以“中国智能船艇挑战赛”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3 13:41: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大学生竞赛平台越来越多,体系越来越完善,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参与其中,而随着各平台的规模越来越大,高校师生在其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也越来越方便,这一方面可以促进大家技术上的进步,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另一方面也可以改进学生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达到“学赛结合、共同育人”的目的。本文着重阐述了大学生竞赛在改进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方面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大学生竞赛;培养模式;培养质量;学赛结合

本文引用格式:于东等.探讨大学生竞赛对学生培养的促进——以“中国智能船艇挑战赛”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92):33-34.

随着教育技术、教育理念的发展,国内各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法也越发多样,但是无论培养方式如何变化,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于很多本科生而言,无论培养方式怎样,培养手段如何,其在大学期间的发展思路也跳不出以下几种:1)成为学霸,即无论课内课外学习均能拿到比较好的成绩,如专业课学分成绩位于专业年级前列,选修双学位亦能拿到较好的成绩,参加专业能力测试或某些综合能力水平测试等均能通过并获得证书;2)学生工作,参加校内外各类学生组织、社团等,担任学生干部,组织并参与各类学生活动,充分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及管理应变能力等;3)参与科研,加入由专业老师组建的课题组或实验室中,协助专业老师共同完成课题项目,加深自己对于专业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为后续深造打下基础;4)创新创业,参与到由老师或学生自己组建的创新创业团队中,与大家一起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在整个过程中体验创新创业的不易,体验过程中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的经历,解决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如技术问题、资金问题、团队协调问题、成果分配问题等等,在其中能够充分的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1],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组织协调和沟通交流等能力。

从学生对于自身发展思路的认识来看,成为学霸和参与科研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锻炼、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却弱化了其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工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其自身组织协调和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缺乏专业能力的锻炼和专业知识的强化。但是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却能够全方位的锻炼其自身能力[2-3],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和组织交流能力等等。全方位的能力培养是社会精英、社会栋梁的必然要求,高校作为社会精英最主要的孕育地之一,不应让人才在起步阶段就存在能力的偏科,因此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与支持将会成为高校的必然选择。大学生科创竞赛具有资金体量要求小、团队核心成员少、成员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等特点,由于这些特点使得其成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最便利、最实际的途径,同时也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最好的方式[4]。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自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开始举办“中国智能船艇挑战赛”以来便开始追踪学习,了解赛事规程和各参赛单位的技术水平,不断优化功能方案,提高自身作品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保证,最终于2019年成功参加其内河段场地赛项目,并荣获“短程自主航行赛一等奖”。在指导学生追踪赛事、筹备比赛的过程中笔者从一个老师的角度深刻体会到了大学生竞赛为促进学生更好地培养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为高校培养人才提供了新的途径。

\

 
一 大学生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专业志趣和学习动力

现在很多在校生对自己所学知识很迷茫,对自己所学专业一知半解,课内外学习了很多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但是却总觉得毫无用处、可学可不学,因而慢慢的就对自己所学知识、所修专业失去了期待和兴趣。而大学阶段的学习较高中之前的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若学生对于专业失去兴趣,则必将降低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大学生竞赛则刚好能够激发学生的专业志趣,重新燃起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期待与兴趣。

以我校学生参加“中国智能船艇挑战赛”为例,参赛团队由多个专业的学生组成,每个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不同,擅长内容不同,在团队中承担的任务职责也不相同,如船舶专业学生对于船体配重、阻力、推力核算等较为擅长,因而主要承担船艇设计与选型、推进装置设计、电池容量核算以及船艇总体配重等相关工作;机械专业的同学对于船艇模型零部件的安装、配合等比较擅长,主要负责船艇机械结构部分的设计与组装等工作;测控专业的学生对于控制方案的设计、控制程序的编写比较擅长,主要负责船艇的自主控制程序的编写及控制模块的组装等工作。赛事结束后,各专业学生均表示对于自己所修专业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如同打开了一扇一直困住自己的门,看清了自己所修专业前进方向的道路。同时,赛事结束之后,有几位原本想在硕士阶段转修其他专业的同学也明确表示将会继续在自己目前所修专业领域中深造。

二大学生竞赛是本科生课程培养外的重要实践补充环节

目前在很多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中,课堂教育仍占主要部分,实践环节的内容相对较少,并且很多还是诸如“金工实习”“大物实验”等基础性实践内容,针对专业内容的实践少之又少,这便使得学生在校期间难以深入理解专业知识,毕业之后难以灵活运用专业知识,久而久之,便造成了很多学生对于专业课学习的态度变成“为了学而学”“为了考试而学”“为了学分而学”的消极态度,这种态度既使得学生在学期间知识掌握不牢靠,又使得其毕业之后缺乏实际工作能力,严重浪费了自身潜能,降低了其在同龄人当中的竞争力。大学生竞赛通常是由各协会、学会或者企业主办,因而很多竞赛的内容与实际工程应用息息相关,而学生参与竞赛的过程就是一个初步参与专业实际工程的过程,这个过程完全可以算作是专业课程培养外的一个专业实践环节,很好地弥补了专业实践内容的不足。

目前,有一些本科院校已开始推行创新学分,即要求学生在本科期间需修满一定的创新学分,以此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创新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增强创新素养。而参加大学生竞赛是获得创新学分的主要途径之一,这将从学校政策层面支持大学生竞赛成为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以达到全方位、全面的培养学生知识、能力与素养的要求。

三 大学生竞赛可以使得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同台竞技,“不论出身,只看实力”

各类大学生竞赛均是一个面向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竞技平台,参与同台竞技的有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高等院校,其层次不尽相同:有“985”“211”院校、有普通本科院校、有专科院校、也有一些科研院所,其竞赛专业水平不尽相当:有些排在国际顶尖、有些处于国内一流、也有一些排名相对落后,但是当其一起走到竞技台上的时候,这些东西都将全部清零,因为规则对于每一支参赛队伍都是一致的、公平的。在同一个平台上,不管来自什么学校、也论来自那个专业,均需要用作品来说话,以作品优劣来论英雄。在各类大学生竞赛的平台上,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可以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开拓视野、寻找不足,而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对比找出自己学校学生存在的不足,同时针对这些情况具体分析,找出学生培养模式中的不足加以弥补,以此为后续培养更加优秀的学生奠定基础。如此便形成了一个“学生竞赛”与“学生培养”互动结合、相互促进的良性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以赛督学、以学促赛、学赛结合、共同育人”的全方位能力培养模式,同时也达到了学科竞赛促进教学改革的根本性目的。

\

 
四 结论

大学生竞赛是一个促进大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它打开了院校之间的围墙,使得不同学校师生之间能够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能够使得学生更加了解、更加认同自身所修专业,更加深入的理解自己所学知识,使其能够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潘为刚,肖海荣,王常顺,韩耀振,胡冠山.以科技竞赛为引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06):26-27+36.
[2]佟丽莉,郭轶宏,张建华,张学义.基于复合材料桥梁竞赛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22):149-150.
[3]赵园园,耿欧.指导独立学院学生竞赛的几点思考[J].高教学刊,2017(09):127-128.
[4]郭清.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大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水平[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08):26-28.
[5]秦荣廷.大学生竞赛活动精准指导研究——以“挑战杯”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52):195-19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88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