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析PBL教学结合标准化病人在神经内科中对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2017年01月至2019年01月在神经内科实习的40名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本研究,着重对比分析两组学生接受教学后的理论考核成绩、综合能力培养的获取情况。结果: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差异不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的病例分析、体格检查两项实践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以上两项结果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法应用到神经内科临床教学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学习难度,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PBL教学;标准化病人;标准化病人;临床教学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沈媛媛,李高军,张超,等.探讨PBL教学结合标准化病人在神经内科中对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J].教育现代化,2019,6(99):67-68.
传统临床实习教学中,以临床医师单方面教学为主导,而学生则相对处于被动化的接受知识,加之神经内科所涉及学科较多,学习内容繁多复杂,出现差错的情况较多,双重影响下,学生学习临床知识的兴趣较低,积极性较差,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及临床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优化,传统临床教学俨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医学人才培养多专多能的现实需求,基于循证操作的PBL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以引导与促进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为核心导向,结合教师的同步精细化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鉴于此,本位对PBL教学模式的临床效果展开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湖北医药学院2017年01月至2019年01月在神经内科实习的40名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男14名,女性6名,年龄45名,年龄22-24(23.4±1.4)岁;对照组:男性12名,女性8名,年龄21-24(22.5±1.5)岁。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可对比。
(二)方法
对照组学生给予常规见习教学模式,包括讲解神经系统的疾病定义、致病成因、病理机制、症状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其预后等[1]。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答疑为辅。
观察组学生在此基础之上实施PBL教学模式,具体操作:
首先,一名学生代表报告患者病历,根据病历报告讨论分析于课前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患者的诊断依旧、治疗方案。一名学生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其他学生作附加信息补充。同时教师需记录全过程,同步予以引导、启发,期间可适当提出相关问题促进其多样性思考。
第二,教师总结并评估课前提出各项问题的临床有效性,解析重点内容与其对应的容易被忽视的内容,帮助学生更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而对于当次课程无法解决的问题,可提出相关疑问让学生课下讨论,于下次课程再进行总结、讨论分析。
第三,一名学生代表报告自己收集的疾病循证相关医学文献资料,带教教师再予以补充,并实践讲解。临床实习的教学过程中,切记不可提前将患者的辅助检查资料告知学生,而是待学生充分了解了患者的详细既往病史与体征检查资料之后再提出相关问题。例如开展一级诊断,同时还需开展哪些辅助检查、这些辅助检查对患者是否具有不良影响等等。对学生的回答与病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类比分析,再引导学生开展深入讨论,巩固认识并予以拓展,最后临床指导教师对其结果再予以分析总结,再让学生进行学习情况总结,保证学生切实理解到辅助检查的真正内核价值。
对教学全过程予以精简总结:每堂临床见习均按照标准提出相关问题、病例实践操作、问题分析与同步实践操作、结果总结及其挖掘分析、文献的巩固复习与总结[2]。嘱学生复盘总结期间所遇问题,教师对此针对性解答,特别引导学生结合实验室与患者影像检查结果进行疾病诊断。
(三)疗效标准
于见习结束后,采用院内自制调查问卷,调查评估学生对培养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培养临床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表达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综合分析能力、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拓展知识面等六个项目的获取效果反馈。每个能力分级为极差、差、一般、较强、强,所对应分值为1分、2分、3分、4分、5分。
理论知识考核:于见习结束后,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进开展理论与知识考核,实际案例问答题为主,分值为100分。
实践考核:病例分析、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考核,分值均为100分。
(四)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二 结果
(一)对比两组学生的基础考核成绩
结果显示,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差异不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的病例分析、体格检查两项实践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二)对比两组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获取效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三 讨论
神经内科内容多而繁杂,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影像学等多个学科于一身的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3]。其对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要求十分严格、精细,教学与临床实践具有特定性,尤其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具有较高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本科的临床病例十分复杂、凶险且多变,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难度较大,且高、急危重症病种繁多复杂,例如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持续性癫痫、重症肌无力危象等皆是随时可致患者死亡的症状。
医学生在神经内科的实习时间普遍不长,加之学习难度较高,对神经内科疾病的认知相对浅显而掌握效果不佳,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较差[4]。
PBL教学模式以循证处理为核心导向[5]。主张逐步引导且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将各项复杂的临床病例以提问法逐步进行剖析,将与之连带的各学科的知识统一整合、类比分析,提升学习效率与效果。且加之分组法的效果对比,使得两组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相互促进,对改善学习方法与提高学习起到实质性的促进作用。本课堂,首先于课前学习,提出问题,教师以问题为主导,分解此问题的疑问构架,促使学生进行问题分析,教师进行指导与引导,直至解决问题,保证学生完全理解,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差异不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学生的病例分析、体格检查两项实践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以上两项结果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即显著表明:PBL教学模式应用到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及其积极性,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有效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实践临床工作的相互协同动作奠定较好的基础。综合所述,PBL教学法应用到神经内科临床教学的效果显著,可降低学习难度,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可作为培养神经内科医学生临床带教的一线教学法。
参考文献
[1]陈茂玉,林朋兴,郑志雄.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带教中PBL教学模式应用效果[J].名医,2019(09):297.
[2]张志勇,丁媛,张宇,等.儿科临床医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与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4(48):179-180.
[3]刘畅,王培松,陈梦欢,等.PBL教学结合标准化病人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22(14):1603-1606.
[4]马恒章,王建忠,石智锋,等.P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对比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3):3373-3374.
[5]韩洪乐,董思斯.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PBL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4):1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