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具有较强科研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课程教学是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分子生物学是兽医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课程,是以研究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着手,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加强兽医学科分子生物课程的建设可以提高我校兽医学科研究生的将所学分子生物的基本原理应用到动物疾病的诊疗案例中去,通过兽医案例加强对分子生物学原理的思考,还可以组建一支知识机构新、有活力、敢创新的师资队伍,达到学生与教师共赢。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分子生物学;兽医学科
本文引用格式:张浩吉等.兽医学科研究生分子生物学示范课程建设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80):269-271.
Constructionand Consideration of Demonstration Course of Molecular Biology for Postgraduates of Veterinary Medicine
ZHANG Hao-ji,HUANG Fu-qiang,SI Xing-kui,LIU Can-ying,LI Zhi-li,LIN Xue-li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Foshan University,Foshan Guangdong,China)
Abstract:The goal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s to train professionals with spiri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for the country.Course teaching is the foundation of cultivating postgraduates'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nd it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postgraduate education.Molecular biology is a master's degree course in veterinary medicine.It is a newly emerging discipline to study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nucleic acids and proteins and elucidate the phenomena of life and the laws of biology.Strengthening molecular biology course in veterinary medicine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olecular biology to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nimal diseases among veterinary students,but also establishing anew,energetic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team.
Key words:postgraduate education;molecular biology;veterinary medicine
一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具有较强科研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1]。课程教学是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在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由广东省教育厅和省学位委员会主持实施的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是以全面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水平与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的,通过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以现代教育理念推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具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课程,为推动我省研究生培养单位之间实现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共享做准备。
我校是近年来新批准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与老牌大学相比,我们的研究生课程建设经验少、底子薄。因此,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珍惜这次课程建设的机会,吸取兄弟院校研究生课程建设的经验,汲取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现有课程队伍的基础上组建一支知识机构新、有活力、敢创新的师资队伍,积极投身到示范课程的建设中去,搞好这次示范课程的建设工作,并为其他课程建设起到探索和带头作用。
二 分子生物学在兽医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性
(一)课程内容体系和特点
分子生物学是以研究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着手,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兽医学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内容设置上从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开始,以遗传的中心法则的主线,阐述生物大分子在复制、转录、翻译、信息传导、基因表达调控中的相互作用与功能、系统分子生物学以及常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按兽医学科的教学计划,本课程总学时数为32学时,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各16学时。分子生物学理论内容比较抽象,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巩固,而且是培养研究型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途径[2]。分子生物学课程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的特点:
1.基础与前沿并重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新兴课程,代表了现代生命科学前沿发展水平,基础理论知识是根本,而研究生教育要更注重知识体系的前沿性。因此,在课程建设和教学环节中,除传授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外,更注重讲授内容新颖性,充分体现当今的研究热点。
2.理论与实践并行
分子生物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许多理论知识都是在实验中得以阐明或验证。实验教学就成为研究生分子生物学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在不管是理论讲授还是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强调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验技术的联系,在实验课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独立选定研究项目和拟定研究方案入手,指导学时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专业兴趣。
(二)课程在兽医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性
兽医学科是研究动物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动物疾病发生、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兽医学的研究领域已经扩展到公共卫生和人兽共患病、环境保护、比较医学、实验动物医药产业等领域。分子生物学代表了现代生命科学前沿发展水平,随着科学技术和动物疾病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兽医学科从研究细胞整体水平逐渐深入到分子水平,在兽医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面,也要紧跟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我校自2014年独立招生研究生以来,兽医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研究生授予点下设5个研究方向:(1)动物干细胞与兽药研发方向;(2)动物免疫病理方向;(3)水禽传染病方向;(4)猪传染病方向;(5)小动物医学与中毒病方向。近三年兽医学科5个研究方向的学生硕士论文的开题报告中,近五分之四学生的研究方案中都应用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手段,提高了研究论文的质量,提升了研究水平,因此,学生都非常重视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习。
从我院近三年的研究生招生情况来看,每年招生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本科所学专业有一定的差异,学生入学前的知识构架和背景也不一样,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基础差异也很大。因此,加强分子生物学的课程建设,科学合理课程设置和高水平的课程教学,对兽医学科研究生高起点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活动至关重要[3]。
三 前期建设成绩与存在问题
《分子生物学》为“兽医学”一级学科5个主要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的学位课程,深受学生普遍重视与喜爱。实际上自2003年我院开设生物技术专业(本科)以来,《分子生物学》作为生物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开设,由此开始经过十多年的建设,逐渐形成一支由老、中、青组成,年龄结构合理,知识领域优势互补,稳定而又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课程组成员根据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生源特点并结合兽医学科特点,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方案,也进行了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探讨[4]。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吸纳一些年轻的博士参与到专题讲座活动中,丰富了教学内容,起到较好的效果。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省市和学校在实验设备的投入上力度很大,特别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以来,在学科建设上投入了许多高水平的研究型设备,教学环境、教学设备、实验仪器等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分子生物学》课程建设也迈向了新的台阶。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研究生授课内容与本科生大同小异,难以跟上日新月异的分子生物学发展。像《Nature》《Science》《Cell》等顶级杂志报道的新技术和理论,若不能传授给学生,让其紧跟学科前沿,就会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手段仍以传统授课为主,往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受学时限制,实验内容仍以传统技能培训为主,整体科研技能的培养不够等问题。
四 示范课程建设的设想与实施方案
(一)课程建设目标
虽然在我校兽医学科研究生分子生物学课程开设只有3年,但是由于课程组教师此前承担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十余年,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通过这次重点课程建设,需要达到以下目标:第一,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课程教学信息量,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第二,满足不同知识背景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需求。通过强化基础知识,突出实验技能,使学生系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学科研究的新进展、新方法的专题讨论,学术交流和移动式课堂等形式丰富和延伸知识领域,满足不同方向学生的知识需求,并对其他硕士课程的建设和教学起到示范作用。
(二)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本着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研究生知识结构,提升研究生的科学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目的,采取以下措施开展课程建设。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在课程建设期间,最少吸收2名高学历青年教师加入教学队伍,并使系里新进人才更多地参与课程部分专题的建设,目前已纳入李智丽博士进入课程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课程组成员要进行认真研讨,明确课程定位,优化教学内容,制订详尽的课程建设方案,课程的内容要能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又具有鲜明的兽医学科特点。
(2)建立专门的《分子生物学》课程网站:计划在2017年7—9月期间确立网站建设方案,收集材料、分类整理。2017年10—12月将教学大纲、教学课件、部分教学录像、教学参考资料等上网;2018年1—12月期间,参照国内外其他相关课程的建设经验,补充和完善上述内容,完成课程建设任务;同时组建以年轻教师和研究生为主的网络维护队伍,保证课程网站畅通并及时补充更新。
(3)移动式教学和微课教学资源建设:建立“蓝墨云班课”或微信平台等移动式教学平台,上传课程教学大纲,课程重难点及课程安排,确定课程的学习目标。并围绕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实验项目等,开发微课教学资料,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课程组的老师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已经开展了移动式教学平台建设,对加强师生的交流,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重点课程的移动式教学平台很有必要。
(4)编著5—8个分子生物学新型实验技术教学案例,培养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分子生物学的新技术发展很快,许多新技术兽医学科研究生创新性研究具有推动作用。在课程建设中,课程组老师和近年来新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将自己掌握的新技术编辑整理,上传网络分享,并举办实验技术专题研讨会,激发研究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5)开展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革:以布置思考型作业、针对课程相关前沿问题的讨论、问题驱动的文献阅读和综述论文写作等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目前国内外分子生物学课程的软件开发很多,在建设期间开发或引入成品的虚拟仿真实验成果,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实验技能的演练机会,增强参与意识,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参考文献
[1]王大勇,高旭.浅谈如何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2):68-69.
[2]李莉云,张萃,巩校东,等.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14(01):73-75+78.
[3]田红旗.基于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背景下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08):18-22.
[4]刘璨颖,张浩吉,陈胜锋,等.生命科学课程中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2):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850.html